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梦江南(太平时) 贺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梦江南

贺铸

(太平时)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这首词下片提到江南和阊门,指的无疑是作者曾经长期居留过的苏州。但开头所谓“九曲池”,苏州并无其地。细味词意,九曲池当是指汴京供皇帝游乐与士庶纵赏的金明池等一类河塘。五代后蜀花蕊夫人宫词:“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写的虽是蜀中,而境界与本篇开头两句略似。

“九曲池头三月三”,仅仅是这样点一下,读者大概就会很快想到杜甫的名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尽管词中接下去写柳色。但由于有杜甫诗作为潜台词,读者从“柳毵毵”的那种枝叶细长柔嫩之貌,自然可以联想到柳色掩映中的丽人,也有如柳之婀娜娇美。“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仍未直接写人,但士女如云,帝城春游的场面,却从一个侧面被渲染出来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描写三月一日以后汴京金明池、琼林苑游乐之盛:“莫非锦绣盈都,花光满目,御香拂路,广乐喧空,宝骑交驰,彩棚夹路,绮罗珠翠,户户神仙,画阁红楼,家家洞府,游人士庶,车马万数。……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词中“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所暗示的正是这种情景。照说,通过香尘来写游人之多,也是较常见的写法。但“香尘扑马喷金衔”一句,却颇能造成气氛。《东京梦华录》又云:“妓女旧日多乘驴,宣、政间惟乘马,披凉衫,将盖头背系冠子上。少年狎客,往往随后,亦跨马轻衫小帽。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谓之‘花褪马’,用短缰促马头,刺地而行,谓之‘鞅缰’,呵喝驰骤,竞逞骏逸。”贺铸曾居汴京,于都人行乐场景自寓于目而记于心,故能绘声绘色,生动地写出了境界。经过这样渲染后,再接上“涴春衫”三字,就让人感到这春有十二分的浓腻。

下片仍然写春,却是另一种风物和景象。“苦笋鲥鱼乡味美”,即使不看下文“梦江南”三字,单是“苦笋鲥鱼”,也立即能令人想到江南之春。祖籍吴越、宦游北方的词人,春时想到这种美味,无疑要为之神往而梦思。但此尚不足以尽江南之美。下文进一步拓开:“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阊门,苏州西门。其地更是江南之萃。“君到姑苏去,人家尽枕河。”门巷对着烟水,春日将暮,晚风恬静,点点归舟,缓缓地驶来,悠悠地落下白帆。“晚风恬”的“恬”字,极其准确地把握江南日暮晚风的特点。风恬,烟水更美,归帆落得更悠闲。“恬”,不仅是风给人的印象,也是词人此刻想到江南烟水时的情绪表现。

词中没有铺叙,没有过多地着意描摹,只是轻轻地几笔点染,就画出汴京和苏州水乡两幅春景。它们出现在同一时间,却展开于不同的空间。前者秾丽,后者清新。前者出于目睹,后者出于想象,各具鲜明的地域特征。作为多层次、多镜头的春的赞美诗来读,未尝不可。但细细体会,词人对其笔下的两幅春景,所倾注的感情并不是一样的。下片中“乡味美,梦江南”的直接抒情,虽然只有六个字,透露出来的情思,却是极其绵长而深切的。再回转去看看汴京春游,作者究竟是身预其中,还是旁观,虽很难指实,但在感受上有点发腻,有点倦怠而另有所思,却是隐隐可见的。词人没有明白抒写像晋朝张翰那种思归之叹,也许思想情绪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但这种念头的萌生,却从唱叹中已经透露出来了。最后一句“落归帆”固然是极美的写景之笔,而结合抒情去体会,又似乎不排斥带有象征倦游思归的意味。

《王直方诗话》载贺铸所得前辈关于写诗的见解,有所谓“格见于全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夏敬观指出“此亦方回写词之诀”。况周颐又认为贺铸的词“极厚”。这首词并非一般地记述冶游、描摹春景,而是有很深挚的乡思渗透其中,抒写了词人的性情,可谓有格有气。但情思在作品中又表现得非常蕴藉,如写汴京春景,笔墨极其秾丽,初读之只见其繁盛而浑不觉有其他用意。作者的感情,虽更倾向于“苦笋鲥鱼”的江南,但前面写汴京春游,却又不是简单地用来对比或反衬,让人感到后者由前者引发,感情是自一种更深的体验中折腾而出的。这些,都是“厚”的表现。

(余恕诚)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3: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