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高阳台(落梅) 吴文英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高阳台

吴文英

落梅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珮溪边。最愁人,啼鸟晴明,叶底青圆。

〕 ① 解珮:刘向《列仙传》上《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许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

宋人极赏梅花,各家几乎都有吟咏。南宋初黄大舆集咏梅词四百余阕,辑为《梅苑》,可见当时风气之一斑。建炎以后,词家所作更多。其中虽不免有语意熟滥者,但也不乏耐人吟诵的佳构。吴文英的这首《高阳台》就颇有特色。此词赋落梅。开端即写梅花落:“宫粉”状其颜色,“仙云”写其姿质,“雕痕”“堕影”,言其飘零,字字锤炼,用笔空灵。第三句为背景补笔。仙姿绰约、幽韵冷香的梅花,飘落在阒寂无人的野水荒湾。境界旷远,氛围淡寒。“古石”二句,上承“雕”“堕”,再作渲染,由飘落而埋香,至此已申足题面。“金沙锁骨连环”,用美妇人——锁骨菩萨死葬的传说故事来补足“埋香”之意。黄庭坚《戏答陈季常寄黄州山中连理松枝》诗云:“金沙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暂婵娟。”任渊注引《续玄怪录》说:“昔延州有妇人,颇有姿貌,少年子悉与之狎昵。数岁而殁,人共葬之道左。大历中,有胡僧敬礼其墓,曰:‘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尔。’众人开墓以视其骨,钩结皆如锁状,为起塔焉。”(《续玄怪录》全文见《太平广记》卷一○一)又《五灯会元》卷十一载:僧问风穴延沼禅师:“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曰:“金沙滩头马郎妇。”马郎妇,世言是观音化身,与锁骨菩萨传说不同,其事当出一源,看黄山谷诗与风穴语皆涉及“金沙滩头”可知。化为妇人,与少年子狎昵数岁,而一则曰“大圣慈悲喜舍”,一则曰“清净法身”。词用以拟梅花,言梅花以美艳之身入世悦人,谢落后复归于清净的本体,受人敬礼,可谓爱之至,尊之至,而哀悼之意亦在其中。接下来三句陡然转折,“不恨”与“恨”对举,词笔从山野落梅的孤凄形象移向关山阻隔的哀伤情怀,隐含是花亦复指人之意。笛曲中有《梅花落》(李白《与李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云:“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可见,“南楼”句空际转身而仍绾合本题。故陈洵誉为“是觉翁(吴文英晚号觉翁)神力独运处”(《海绡说词》)。下边转换空间,由山野折回庭中。“半飘零”三句,从林逋《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出。梅既落矣,自无人月下倚阑赏之,故言“月冷阑干”,与下片“孤山无限春寒”同意。下片言“寿阳”,言“孤山”,皆用梅花故实。《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鸾”是“鸾镜”,为妇女妆镜。“调玉髓”“补香瘢”,又用三国吴孙和邓夫人事。和宠夫人,尝醉舞如意,误伤邓颊,血流,医言以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敷之,可灭瘢痕,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八。这里合寿阳公主理妆之事同说,以“问谁”表示已无落梅为之助妆添色。孤山在今杭州西湖,宋林逋曾于此隐居,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此处化用数典,另翻新意。分从双方落笔,先写对逝而不返的落梅的眷恋,再写落梅蓬山远隔的幽索。“离魂”三句,仍与落梅相扣。“缟衣”与“宫粉”拍合,“溪边”亦与“野水荒湾”呼应。不过,这里用郑交甫遇江妃二女事,并非泛写梅花。“缟衣解珮”暗指昔日一般情事,寄寓了往事如梦、离魂难招的怀人之思。最后一韵,从题面伸展一层,写花落之后的梅树形象。“叶底青圆”四字,用杜牧《叹花》诗“绿叶成阴子满枝”句意,包孕着人事变迁、岁月无情的蹉跎惆怅。

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梦窗在苏州曾纳一妾,后遣去;在杭州亦纳一妾,后亡故。对去姬亡妾的深深眷念,是吴文英词的一大主题。他有不少实是怀人之作的咏物词,这首《高阳台》便是其中之一。表面看来,似乎只是一篇吊梅花文,其实,写花也就是写人,抒发了深挚的感旧追思之情。“此词当有所指”(俞陛云语), “中有怨情”(陈廷焯语), “有楚骚招魂遗意”(邝士元语),前人所评,确已触及词旨底蕴。虽所怀对象词中未曾明言,但若联系作者的经历并证以其他词章,则此词为去姬亡妾而发,当可基本肯定。

咏物词有白描与用事之别,本篇属于后者。对这首词的用事,批评意见颇多:“杂凑”“斧凿”“不连贯”“不融合”,甚至贬之为“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的典型代表。其实,这些看法并不公允。用事多,是事实,若说是“失去了文学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则未必。“用一故实,必有数故实以辅佐之”, “合数典为一典”(陈匪石《旧时月色斋词谭》)是此词用事的一大特点。“锁骨”“寿阳”“孤山”“解珮”诸事,在看似不相连属的字面的深层,流动着脉络贯通的感情潜流,它们从不同的时空、层面,渲染了隐秘的情事和深藏的词旨。“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迹,碧山(王沂孙,号碧山,又号中仙)胜场也”(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甚至称赞此词“既幽怨,又清虚,几欲突过中仙咏物诸篇”,恐也着眼于此。不过,若以“浑化无迹”的尺度来衡量,似亦稍逊。

(高建中)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