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驻马听 柳永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驻马听

柳永

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自宋以来,不少正统词论家指摘柳永的俗词,因为这些“淫冶讴歌之曲”不合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文人的审美趣味,所以历来的词选很少收这类词。宋人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收入柳永俗词《昼夜乐》(秀香家住桃花径),也还是因苏轼《满庭芳》(香叆雕盘)引用了其中“腻玉圆搓素颈”一语。并且特为注明说:“此词丽以淫,不当入选,以东坡尝引用其语,故录之。”其实只要不具艺术偏见,仔细研读柳永俗词便不难发现,它是很有思想意义和艺术水平的。且如此词,便以细致的笔调描述市民妇女复杂的离情别绪。作者总是关注着市民阶层中那些不幸的妇女,深刻地揭示出她们的内心世界,在艺术表现技巧方面是非常成熟的。

同柳永许多这类俗词一样,此词也是采用线型的结构,按照情节的顺序从头写起,但内容和形象都别具新意。开始是写抒情女主人公沉溺在对往日甜蜜的爱情生活的回忆里。这段幸福的生活虽只有“二三载”,在整个人生旅程中是短暂的,却因两心相照,“如鱼似水”般的和谐而令人难忘。但就在这幸福难忘的日子里,已潜伏了破裂的因素。他们的情感不是对等的,她委曲求全,百般迁就,“无非尽意依随”。作者一开始便展示了这位市民妇女善良温厚的性格。但她的委曲求全并未愈合反而加深了他们情感的裂痕,责任不在女方。“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 “性灵”,俗语的意思是指性子或个性;“忒煞”,即太过分了。这说明他们的破裂纯由于男子的任性而不近情理,她对他已无可奈何。因而双方由情感的破裂到最后分离便是情势发展的必然了。作者省略了不必要的离别细节的描述,词意的发展出现一次跳跃,进到女主人公诉说分离后的苦闷情绪。她不仅善良温厚,还具有女性在情感方面的弱点,心情十分矛盾:“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孜煎”,俗语,忧虑、思念之极,如柳词《法曲献仙音》:“记取盟言,少孜煎,剩好将息。”每当她闲着无事之时,将往事反复考虑,仍免不了对离人的眷恋,情感上难以割舍,这是她善良温厚性格的表现。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结句之意,着力表现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矛盾复杂的心理。首先,离人已经“渐行渐远”,加大了空间与情感的距离,“虽悔难追”。似乎当初若再委曲一些、再容忍一些,还是可以挽留住的,而今距离愈远,纵然后悔也无济于事了。根据这种情形,即使寄去消息,终久也是白费。“消息”两字分用,如李玉《贺新郎》“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是一种修辞方法。她也曾打算同他再继续那一段爱情生活,即“重论缱绻”。无奈她经过“翻覆思维”, “思”些什么呢?是:“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这就是她从现实状况下得出的预感,经过分离的痛苦和被弃后的冷静思考,她已认识到情感是不能勉强的,纵使有这个可能重续旧欢,恩情也不似当时的“如鱼似水相知”那样融洽了。她的判断是有根据的。

柳永笔下的这个市民妇女形象不同于其俗词中另一些大胆泼辣、富于计谋的妇女,而具有我国封建时代妇女传统的温良忍耐的品格。虽然遭到遗弃,她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尽可能地原谅对方,将过错归结为他的乖僻个性,总是设法弥补他们情感的裂痕,分离后还念念难忘,后悔未尽到应有的努力。这都说明她是温柔多情的,又有市民对爱情热烈追求的特点。下片写她的思维过程很有层次:首先是因别而悔;想写信去,又怕不会有回音;即使能重拾坠欢,也怕恩情难似当时。感情与理智交战写得如此曲折入微,非能深入人物内心设身处地体会透,是写不出的。作者对弃妇题材的处理有自己新颖而独特的方式,与传统文人诗词中常见的处理方式不同,并不将弃妇写得悲哀可怜,而是表现得合乎市民社会生活的真实。我们读了这首词之后会为其形象的真实所感动,也会叹服其朴素的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艺术力量。

(谢桃坊)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