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满江红(题范尉梅谷) 刘克庄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满江红

刘克庄

题范尉梅谷

赤日黄埃,梦不到清溪翠麓。空健羡、君家别墅,几株幽独。骨冷肌清偏要月,天寒日暮尤宜竹。想主人杖履绕千回,山南北。 宁委涧,嫌金屋;宁映水,羞银烛。叹出群风韵,背时装束。竞爱东邻姬傅粉,谁怜空谷人如玉?笑林逋何逊漫为诗,无人读。

梅,岁暮冰雪而不枯,众芳摇落而独放,清香幽雅,风韵超脱,旧时文人常用以象征一种高雅的精神境界,写下数不清的佳作隽制。比如本篇词末提到的林逋,其《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能“曲尽梅之体态”。何逊作《早梅诗》为世人称道,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也说:“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刘克庄作建阳令时,经别人介绍,知道有一位姓范的建安人十分爱梅,不但在自己别墅周围种上梅树称之为梅谷,并且索性以梅谷自号。有感于此,刘克庄便为他写了这首梅谷词。

《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刘克庄此词,没有把注意力局限在梅上,也不光是写范氏,其终极目的,乃是借他人梅谷抒自己的怀抱。

结构上,这首词前半阕纯用衬托,其中“骨冷”以下四句写月、写寒、写暮、写竹、写主人,系用梅谷的环境烘托梅的姿质;而在此之前的开头四句,却先用作者的“赤日黄埃”的环境来反衬梅谷的清幽,到“想主人”两句再用范尉对梅谷的钟情来衬托梅的可爱。总之,上片充分运用了衬托法写梅,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最好的铺垫。

上半阕中还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使用了前人的两个成句。“几株幽独”化用姜夔《疏影》中:“想佳人,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姜夔此词咏梅,是历来公认的最佳篇章,刘克庄虽只用了“几株幽独”四字,但可以启发人们联想到姜词的精彩描写。“想主人杖履绕千回”,用辛弃疾《水调歌头》:“先生杖屦无事,一日绕千回。”也是暗用辛弃疾对带湖的感情来衬托范尉同梅谷的关系。这两个成句的使用,既“显而易读,又切当”,且“浑成脱化,如出诸己”,是十分成功的。

有了上半阕的衬托,下半阕便开始了对梅花的直接描写。其中,“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银烛”用王嘉《拾遗记》中的资料:“元封元年,浮忻国贡兰金之泥。……金状混混若泥,如紫磨之色,百铸其色变白,有光如银,即银烛是也。”后多指明亮的灯光。“东邻姬傅粉”化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写法上,下半阕主要使用了对比:金屋、银烛是人间最豪华而又不免糜烂的享受,委涧、映水则是清寒而高洁的志趣。“出群风韵”写精神,实际上包含着“宁委涧”、“宁映水”的孤高;“背时装束”写外形,也象征不合时宜的品质。这两句突出了高格与违俗的合一。以上六句在取舍中形成对比,盛赞了梅的神韵标格,也暗示了人的精神境界。最后四句描写世俗趋向,“竞爱”“谁怜”“笑”“漫”“无人”等词语极力渲染世人的庸俗心理,对比之下,以梅谷自号的范尉及深情赋梅的作者的人格,也就表现得分外显豁。

词家咏物,讲究“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像这首词,处处可见梅的奇神秀骨,但想从中找出对梅的形、色、味等特征的具体刻画来,则完全是徒劳的。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品味出绘“神”与绘“形”的关系来。

(李济阻)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