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满江红

吴潜

豫章滕王阁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淳祐七年(1247)春夏,吴潜居朝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等要职,七月遭受台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时其兄吴渊供职于南昌。此词当为吴潜前往福州道经南昌时作

豫章为南昌旧名。滕王阁唐初建于南昌城西,飞阁层台,下瞰赣江,其临观之美,为江南第一(见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更有王勃《滕王阁序》,益发使其辉光焕发。词客骚人“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多有吟咏,吴潜此作亦发兴于此。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起笔着题,发唱豪快,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这里还暗用了王勃的故事。传说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用了这个故事更显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槛外”写出了居高临下凭栏感觉。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赣江。“云涨”、“涛作”,景象多么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视野向远方伸展,远去的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在沙渚边时飞时落。“何处”,表示他极目时神情的关注,“有时”,写出了伫望中的盎然兴趣。“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暮雨”说明其伫望之久。正当游目骋怀、沉入遐思时,雨雾蔽空,扑帘而来,真是“珠帘暮卷西山雨”,与王勃当年所见情景如此相像,也不禁临风嗟叹了。

以上是滕王阁览景。景物写得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又处处映照着《滕王阁序》,沟通了今古,丰富了意象。这段文字写得洋洋洒洒,但情感似乎不无怅惘。“帆去木末”见出他对前程的瞻望,“暮雨掩空”似乎也带来了历史、人生的悲凉意绪。这不仅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人之共感,更有作者本人的身世之悲。“今犹昨”,扫处即生,带住写景,呈现下片的抒怀。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秋渐紧”就是秋意见深。这秋意包括上片所写西风、暮雨,如果说刚刚还给人以逸兴,现在则给人以相反的刺激,叫人更觉凄怆孤单了。“天正远”,道途茫茫,任所还远着呢。“正”字不堪。这都是眼前所感。下面由近及远,回首往事。“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休休莫莫”,语本于唐司空图《题休休亭》诗:“休、休、休,莫、莫、莫!”意谓算了、算了,显得不堪回首。这十年如果从嘉熙元年(1237)算起(正十年),他几经迁转,多次落职,最近的六年基本上是罢退乡居,去年底刚复职,只半年又被谪迁。这十年如果是大约言之,那么十一年前他曾任职南昌(江西转运副使兼知隆兴府),这次算是旧地重游了。我想这一句感叹可能包括这两方面内容,真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他想起这十年情形,怎能不感慨万千呢。“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这年他五十三岁,已入老境,流年似水,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他焦虑,既由于自己有志难伸,也由于社稷颠危、国难深重。去年复职之后他连上奏章,剀切陈词,历数内忧外患种种情况,认为当务之急是整顿朝政,进君子退小人(《奏论君子小人进退》)。而言刚出,祸即来,他被挤出朝,朝政可知矣。“乾坤虽大愁难着”。“着”,安放。乾坤之大却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的“愁”!这见出:一、愁之易发,在在处处无非惹愁添恨;二、愁之深广,颇似杜甫的“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措语新鲜。上面都是写对景难排的愁情,由眼前,到“十年”,再到对人生、国事的俯仰兴嗟,层层深入,痛切勃郁,把作者心中的郁愤不平表现得很强烈。“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声声入耳,又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这正与上片“暮雨”照应,角声混合着秋风、雨意,显得多么悲凉。这是一个倒装句。把“城头角”放在最后,又使人觉得他的无尽愁思似乎像那声声号角一样,在广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荡,久久回荡。这又变成一个以景结情的好句。“乾坤虽大愁难着”痛愤无比,煞拍哀思绵绵,刚柔相济,益显其沉痛悲郁。

“滕王高阁临江渚。”自王勃大作问世以来,于此览景之作多矣,吴潜此作未与时消没而留存至今、仍堪讽咏,除了其写景的精要、生动、清畅外,就在它真实地抒写了一个失意政治家的人生悲感和抚事感时的忧愤。在总的价值上它较王勃之作自是不及,但仅就抒情写怀一端而言,吴作似乎更沉郁动人。(汤华泉)

〕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谓此词“作于景定元年(1260)贬谪建昌军途中”,恐误。按此词见载于《履斋诗余》。据《花庵词选》, 《履斋诗余》行于世在淳祐九年(1249)前,定为淳祐七年作应较稳妥。

满江红

吴 潜

金陵乌衣园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 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

这首词作于理宗端平元年(1234),时作者于建康(今南京)任淮西财赋总领。乌衣园,在乌衣巷之东,为晋代王谢等贵族故宅遗址,宋代此地成为游乐场所。此词即写游园情景。由十六年后吴潜之兄吴渊的和词“笑当年、君作主人翁,同为客”,知这次为弟兄同游。

“柳带榆钱”,谓柳条飘拂,榆荚片片。这已是春末景况,故下句云“又还过、清明寒食”,深有光阴荏苒之感。下面就写游园所见。“天一笑”,指天晴,化用杜甫《能画》:“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罗绮”,此代指游女。这几句写游乐盛况:连天公也显得特别高兴(言天晴而用“一笑”拟人笔法,显有此意)。游女如云,笙歌满耳,一片欢乐。此时的景物呢,也特别艳丽,在雨后初晴之时,那红花之红、青山之青,是十分炫目耀眼的。红与青又相互映衬,就更分明了。这色彩捕捉得好。上面作者把游人、景物、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写得那么美好,他的心情应当是愉快的,可是却非如此。“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他是此地的官员来游此地的池馆即乌衣园,却感到是作客(“江南客”自指并兼指其兄),感到与此地游人、景物很不融洽,可见其心情的悒郁。这里是反衬写法,正如他在另一首《满江红》所写的:“春能好,客怀偏恶。”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呢?大概是由于仕宦的不如意。前一年年底他曾一度以淮西总领兼沿江制置使并知建康府,那是两件很重要、也很能见才干的职务,可是为时甚短就停兼了。管理钱粮的总领比起威行一方的军政长官未免有些冷落,再加上其兄吴渊的投闲置散,自然会产生郁郁不得志的感觉。

上片结拍以问句提明“江南客”今日来游乌衣园,下片顺理成章地转入怀古。“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两排句以“乌衣”并提,一“犹昔”,一“难觅”,给人沉重的沧桑之感。“乌衣事”是指王、谢当年的嘉言嘉行,这是历史往事,自然“难觅”。“难觅”深一层的含义应是:今天像王谢那样的社稷大臣难以找到了,甚至自己报效国家的机会也难遇到了。“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只是春来秋去的燕子年年来此凭吊一番,“晚烟斜日”,景象何其萧条。燕子当年经历过乌衣园的繁盛,如今又看到它的冷落,作者的今昔之感借燕子以具象呈现。这里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诗句,但用意有别。刘诗意在奚落、讽刺,这里是景仰、怀念。下面作者由历史沉思回复自身:“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尘土债”指自己和其兄的官务、宦情。这两句意思说,本想解脱一下官务宦情,谁知来到此地却惹起如许悲凉。正如前面所述,他的悲凉既为王谢,也是为他们自己。这里“尘土债”与“英雄迹”对照,显示了自己及其兄多少沉沦下僚、尘驱物役的苦闷和愤慨;这里“英雄”的字眼又把他们的心迹挑明:他们的悲愤并非仅仅为的是官位升沉、仕途得失,更重要的是想干一番英雄的事业而不得,这是“有志不获骋”的英雄失路之悲。到此,作者游园所触发的深层意识才终于显现出来。煞拍:“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随分,照例应景之意。说是趁着这天气晴和的清明时节开怀畅饮,莫要辜负这大好时光。本来这赏春宴游在他看来就是“虚掷”的表现——虚度了光阴,蹉跎了志业,可他却说这样才不虚掷,这是愤懑的反语。此结甚为沉郁。

此词通过游园感触写心中的郁闷。上片写景,美丽的景物引起了客居之感,情景的不协调,正见出心中那片阴影之浓深。这种写法给人很深的印象。下片怀古,借古人之杯酒浇心中的磊块,自为通常写法;好在作者化用前人诗句,别有会心,别有寄托。词中作者郁闷之情是首尾一贯的,但非一目了然。起句即见端倪,“江南客”贴近境遇,“难觅”切入内心,至“尘土”“英雄”,悲郁的底蕴才显露出来。即景即事,由隐到显,耐人寻味。

(汤华泉)

水调歌头

吴 潜

焦山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嘉熙二、三年间(1238—1239)吴潜任镇江知府,此词作于是时。镇江风景壮丽,山川之胜,被誉为“天下第一”(多景楼匾题“天下第一江山”,见《嘉定镇江志》)。此地处吴头楚尾、南北要冲,古来即兵家争雄之所,也是文人墨客会聚之区。这里古迹和流传的佳话很多,形成了特殊的历史文化氛围,感发着人们的情志,并形之于无数的篇咏。吴潜在镇江所作词就有十数首,这是其中之一。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铁瓮”,指镇江古城,三国孙权所建,十分坚固,当时号称铁瓮城。“金焦”,金山、焦山,俱屹立大江中(金山现已淤连南岸),西东相对,十分雄伟。宋孝宗游金山寺曾题诗道:“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铁瓮”“金焦”,是镇江古来形势最突出之处,写得概括、有力。下面写江。“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晓吹”,即晨风。江流东注,风卷涛惊,写得声势壮烈。“注”“卷”二字力度很大。写江又加强了砥柱中流的金焦形象。下面放开写江天远景。“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天连水,水连天,这境界多么广阔,“孤云”“孤帆”更衬出了江天的浩渺,而“来去”“上下”又见出词人在游目骋怀、频频俯仰,可以想见其神思的飞越。“远岫忽明晦”,又是一境。“忽”写出了晨光明灭给人刹那间的刺激,又引起了多少兴奋,真是“好景画难描”啊。

上片写景从形势写起,江,天,远山,由近而远,层次分明,兴会超妙。览景时,人们的时空意识往往可以贯通。如果说上片是“视通万里”,那么下片就是“思接千载”了。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此由近到远历数镇江的攻守征战。隋灭陈,这里是重要的战场。隋大将贺若弼最先在这里突破陈的江防,攻拔京口,继克金陵。南朝宋曾凭借长江天堑在这里抗击北魏军队,“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从而保全了半壁河山。孙权曾以京口(吴时称京城,东晋南朝称京口)为首都建康(今南京)之门户,对抗曹魏。镇江,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这里演出了多少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镇江,在南北对峙的历朝历代战略地位何等重要,而今她又是抗击蒙古的江淮重镇,而自己就任职在这块“古来征战地”!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亭,平。皋,水边地。亭皋即水边的平地。这里即指江岸。作者从历史的遐想中清醒过来,倚立江岸上,不禁感慨万千了。“痴绝”,有两义:一为想得出神了;一为糊涂透顶,陆游《舟中戏书》:“英雄到底是痴绝,富贵但能妨醉眠。”作者对往古无限神往,“天下英雄谁敌手”,能在这里一展宏愿,多好!可是,面对现实,官小权轻,难有用武之地,何必想入非非呢!正如他同时写的另一首《水调歌头》所言:“郗兵强,韩舰整,说徐州。但怜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诸公磊块,且倩一杯浇酹,休要问更筹!”这就是他“倚亭皋”时的心情。下面是他的自我解脱。“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鸥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把作者的心也带到了“青霄”之上。“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这是他的想象、他的愿望:我如何也能像鸥鹭一样飞上天空、离开这嚣嚣扰扰的尘世呢!话虽如此说,其实他是非常留恋人世、神往于英雄事业的。

这首词由写景、怀古、抒情三者组成,层层生发,一气舒卷,显得十分自然浑成。作者用明净、圆熟的语言,创造了一个高远、清新的意境,表现了豪迈、开朗的胸襟。读来爽口惬心,发人意兴。这首词的风格很像苏轼,可以说吴潜是晚宋一位重要的苏派词人。

(汤华泉)

〕 ① 徐州:指镇江,为东晋侨州。东晋郗鉴曾为徐州刺史、都督扬州八郡军事,平定了苏峻之乱。南宋名将韩世忠建炎初曾在镇江大败金兀朮。“郗兵强,韩舰整”谓此二事。

南柯子

吴 潜

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此词写一女子的惜春之情。起二句写暮春景色:“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新雨之后,池水凝碧,花栏内,残红委顿在枝头。春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这二句写得比较用力,不仅写出阑珊的春意,也传出了人情的不堪和沉抑。下面带出了惜春人,笔致轻灵:“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场景从庭院转移到“画桥东”,似乎这女子禁受不了那小天地的沉闷,走到这“大天地”里来捕捉春光。用杨柳来“系春风”,有意思。杨柳与春天关系最为密切。在春风中,似乎是它第一个睁开娇眼;在春天离开时,它又以绵绵不尽的飞絮相送;特别是它那“依依袅袅”的枝条,“勾引春风无限情”(白居易《杨柳枝》)。选择杨柳来留春,可以想见这女子有多少柔情。“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这行动是天真可爱的,令人解颐的;这形象又是十分美丽的,春风中“十五女儿腰”的柔柳和“独立画桥东”的女子相互映衬,令人陶醉。起二句透出的沉重春恨,现在已化解了许多。现在我们所玩味的春愁已注入了不少甜蜜的味道。我们在词中常见用杨柳“系行人”“系兰舟”,这里看到“系春风”,顿觉耳目一新。虽然类似的佳句还有朱淑真的“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蝶恋花》),王沂孙的“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摸鱼儿》),但是都不及这句形象鲜明。

上片,女主人公的惜春表现在痴情的留春举动上。但春天毕竟是留不住的。“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鹊绊游丝是无意的,蜂拈落蕊是有意的。春天不管人和物的有意与无意,它走了,留下一片空无走了。“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愁闲绪雨声中。”场景又一次转换,由“大天地”回到庭院,天气也由晴和转入风雨。女主人公此时又退回庭院,退回到她的小窗下,去品尝雨中春空的滋味了。雨中秋千是个特写,富于含蕴,那“秋千”里包含着春光下的几多欢乐、几多红情绿意!许多惜春词都写到这情景,如“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正可互相发明。“秋千”正点示了下面“闲情闲绪”主要方面,或者说给读者的联想指示了一个方向,到底还有哪些“闲情闲绪”,读者自可再发挥。“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那淅淅沥沥、不绝如缕的雨声也象征了她飘忽不定、玩味不尽的轻愁。词以听雨结,饶有余味。

(汤华泉)

鹊桥仙

吴 潜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吴潜此词当作于赴任途中或新任之初,以抒写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

起笔三句叙事:扁舟昨天刚停泊,今天就来到高亭散心,极目远望千里闲云。“孤啸”,似用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这较局促在篷窗下或案牍前来得舒坦,可以放松一下精神了。“闲云”也显出一些轻松之感。但是,他毕竟是来散心的,内心本有郁结,“孤”字见出他的孤独感,“目断闲云千里”也隐约透出念远、怀乡之意。作者的心情并不那么闲适,而较为复杂,有如夏末秋初的黄昏那和着凉意的热燥,使人并不好受。“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天知人意,降下一阵好雨!刚刚那热燥一洗而空,仿佛人世间的一切尘垢连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烦闷也一洗而空。苏轼《有美堂暴雨》“浙东飞雨过江来”之句,显现了诗人极其豪快的心情,此词的“前山急雨过溪来”又加之“尽洗却”,这样的心情表现得更为明显。此时他的愁闷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过片写雨后情景。“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上二句所写,容易使人想起“斜阳外,寒鸦万点”(秦观《满庭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等名句。极目秋景一片高远,可是,暮色寒鸦却不无一种惆怅的意味,底下作者遂以“一团”来形容这秋意。用“一团”来指称事物往往带有点厌烦的意味,可见转瞬之间,作者心绪又乱了,又不快了。所以下面说:“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新秋的凉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觉间,西风起了,节序便又推移了。这句是脱化于苏轼《洞仙歌》:“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这又正好作吴潜此时情绪底蕴的注语:他是在感叹似水的流年。以“痴儿騃女”作反衬,益发显得悲凉。

唐柳宗元贬谪永州,写了一首诗叫《南涧中题》,苏轼谓此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终归还是忧。诗云:“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又云:“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鹊桥仙》中所表现的作者情绪虽然没有那么沉重,但心理的节奏是相似的:忧中求乐,乐中有忧,乐尽忧来,心情虽一时得以开解,但终归抵挡不了忧端的袭扰。这是一个欲有作为的士大夫在那不景气的政治形势下、在那不安定的调迁频繁的仕途中所特有的心态。吴潜在不少词中写到这情况,感叹着“岁月尽抛尘土里”(《糖多令》)、“万事悠悠付寒暑”(《青玉案》)、“江湖自古多流落”(《满江红》)。读了那些词,回头再读这篇作品,对其较为朦胧的意绪更能有个较切实的把握。

(汤华泉)

海棠春

吴 潜

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己未为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时作者以沿海制置大使在庆元府(今宁波)任职。这年作者已是六十五岁了,之前曾几度官居台辅,又几度落职,经历了宦海许多风波,意气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庆元任内仍恪尽职守,忧念国计民生,正如《开庆四明续志序》所言:“公慨念海道东达青齐,御侮弭盗之方周防曲至。……若夫切切畎亩,盼盼雨晴,一游一咏可以观焉。”庆元期间他写有诗词作品三百余首,佳作亦有多篇,读此词可见其心迹之一斑。

“对海棠有赋”,入头便咏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清明时节,天气和暖,节物风光变化十分迅速。中午下了阵“疏雨”,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正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所写:“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一饷”“尽”,状花开之快,也传出了观赏者的快感,叫人多么惊喜。而这海棠沾雨之后更显得鲜活冶艳,就叫人更加喜爱了。词人老大风情减。面对如此国色,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红颜皓首,两相对待,在这“无语”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自怜衰惫之意。

过片忽生奇想,由眼前的海棠而联想四川的战况。为了弄清这联想的来由,我们须引述苏轼在黄州写的一首诗,题为《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述突然发现海棠:“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据说四川的土壤和气候最适宜种植海棠,故有“香海棠国”之称。东坡见此,便想起了家乡,履斋见此,也想到了四川。其来由如此。“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吴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入扰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亲率十万军队自六盘山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哥的军事行动受挫,曾一度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告的内容。词人写来如此笔飞墨舞,可以想见他心情的振奋。“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飞景”,宝剑。“如许”,如此。宝剑还如此有锋芒,以庆贺胜利,也可通,但我总觉得别扭。意者“飞”系“风”之误,“风景还如许”,照应了前面的咏海棠,切题。又,过片处即有一“飞”字,此处还是以不犯重为好。这样这两句的意思就是:锦江头(以代蜀)的海棠,还是那般艳丽!这里又用了“濯锦”的美好字面,海棠花就显得更美了,真是锦上添花。“江头”前又着一“古”字,似乎表示:我华夏古来繁华之地,岂容狐兔闯来!

这首词的构思似乎受到苏轼海棠诗的启发,但联想的指归不同。东坡以“衰朽”之年在“陋邦”得遇“绝艳”,为之感慨不已,下面又写道:“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原来他是以海棠为喻,抒发他的天涯迁谪之恨。履斋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局,表现了烈士暮年体国的忠忱。比较起来,履斋的联想更是可贵了。

(汤华泉)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