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柳梢青 黄简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寒食、清明前后,这种节候的景物特征是有花,有柳,有流莺,有东风,放眼天涯,“翠巘层层”。在古代,生活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人,一般说来,往往会有一种伤春迟暮之感。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他喝了闷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态(“病酒”即醉酒,俗谓“醉酒如病”);黄莺鸟的叫声,本来是和谐圆润的,所以博得了“流莺”的雅号,杜甫也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心烦,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真是无可奈何(“可奈”即“怎奈”、“无可奈”)!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是“病酒”,还是“流莺”?如是“病酒”,那么,他何以要“病酒”呢?如是“流莺”,那么,为什么老杜听起来竟那么悦耳?看来都不是。伤春?倒有些相似。你看,“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光阴如流,逝者如斯,转眼“又是一年”!一年一度的“花惊寒食,柳认清明”,主人公究竟有了几番相似的阅历?难说,从“又”字上看,这决不是开头。春光如许,年复一年,时不我待,触景生情,感到时序惊心,慨叹流年暗换,从而“愁”上心头,“春愁过却病”(李煜《应天长》),美其名曰“伤春”,有何不可?“伤春”一词,不知被古人用过多少次,其实,春本无可伤,可伤者往往是与春本来并无关系的其他内容。总结一下古人的生活经验,春天的本身虽无可“伤”,但它却往往是人们感慨伤怀的诱发物。王昌龄《闺怨》诗说:“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凝妆的少妇,本来没什么“愁”和悔恨的,否则她就不“凝妆”了。但她一旦登上了层楼,看到了那一派迎风飘舞的柳丝,于是愁从中来,——她想到了远在他乡“觅封侯”的“夫婿”。最好的春光,应该与最亲近的人共赏,一旦“共赏”不可得,便触景生情,对景怀人,这就是所谓“伤春”了。看来,春天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古人从这里选取题材,抒发感情,不知写下了多少诗词!黄简的这首词,也是这样。当他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那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团聚。“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是这首词中最关键的句子,也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这首词的锁钥,况蕙风评说:“此等语非深于词不能道,所谓词心也。”(《蕙风词话》)“天涯”一句,是触景生情的诱发点。上片的流莺、花柳,皆眼前身边之景,对于词境皆止于描述而无甚开拓意义,“天涯”一句却既融入了上片诸景,又高瞻远瞩,意象博大,更重要的是它开拓出了“长亭短亭”一境,遂使全词柳暗花明,转出了一片新天地,这是一个极好的过片。“长亭短亭”句接踵“天涯”句而来,是词中主人公望尽天涯的直接所得,是揭示全词思想实质的关键处。“长亭”、“短亭”皆系行人休止之所。在庾信《哀江南赋序》①中,是说路程之长和行程之艰苦;在李白词《菩萨蛮》②中,是说路程之长和归心之急,后来它就成了天涯羁旅、游子思归的象征。显然,这一句揭示了全词的抒情实质:乡关之思,思归。读到这里,我们才豁然省悟到,上片所写的“病酒心情”以及流莺唤愁等等,都是主人公内心的乡关之思的外部流露,并不能用含糊的“伤春”来概括;“花惊寒食,柳认清明”,与“翠巘”一样,既是这种乡关之思的诱发物,同时也是这种乡关之思的寄附品,而并非一般的感叹时光流逝。结拍的“倦倚东风”三句,都是在思归而未能归的情况下的思想活动。实际上的“归”既不可能,只得寄希望于梦,在梦中“飞到”故乡的“银屏”,与亲人团聚,这自然是“好梦”了。这三句把思归的心情作了更深一层的抒发。至此,全词所曲曲折折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可以“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了。作者黄简本是建安(今属福建)人,长期隐居于吴郡光福山,乡关之思,自不可免,至于能把这种感情抒写得如此婉曲缠绵,确实是“非深于词不能道”的。

黄简的词流传至今的,只有三首,皆以精于修辞见称,如《眼儿媚》:“打窗风雨,逼帘烟月,种种关心。”《玉楼春》:“妆成挼镜问春风,比似庭花谁解语?”皆不啻神工鬼斧之妙。这首词中,则有“花惊寒食,柳认清明”。这两句的妙处,首先是如况蕙风所说:“属对绝工。”这两句都是同样的“主谓宾”句式结构,相互为对,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不经几番炉火,是无论如何得不到的,确实是这首词的“词眼”。乍见而“惊”,由“惊”而“认”,细细辨认之后,于是乎确认寒食清明已到,从而想到祖茔在焉的故乡,乡关之思油然而生,“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情态就出现了。作者选定寒食清明这种时节,也是不无考虑的。如上所说,这是一个祭扫祖茔的时节,最容易勾起异乡人的乡关之思;同时,这也是一个“断魂”的时刻,往往是零雨其濛,雨痕,泪痕,冷冷清清。这种大家约定的、公认的气氛,对全词所要表达的那种比较低沉的乡关之思,自然起到一种烘托、浸染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意所在。当然,这首词的艺术精华,并不止于这两句(其整体结构上的匠心独妙之处,已略如上述),但这两句乃“词眼”所在,确实为此词生色不少,因此也就获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

(邱鸣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