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满庭芳 秦观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满庭芳

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这是一首伤离怀旧的词,从词中的“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句来看,似是遭贬谪以后的作品。

秦少游的词,以“情韵兼胜”而被人们广泛传诵,历久不衰。他的“情韵兼胜”的艺术风格是在景物的描写中来展现的。人,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活动的,四季景物的变化,不能不对人们的感情有所触动,正如《文心雕龙·物色》所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而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地位、遭遇、情绪以及审美趣味的不同,他们心目中的自然景物,也无不具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借景写情,是诗词里,特别是词里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前人对这个问题有很多论述。况周颐说:“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蕙风词话》卷二)王国维甚至说:“世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在词里被人们广泛传诵的警句、秀句,大多是景语,可以证实他们的论断的正确性。善于融情入景,既显豁,又含蓄,可以说是秦少游在词的艺术上的一项重要成就,在这首词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的抒情的艺术手段。

这首词的意境乃从宋玉的《九辩》化出。开头三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地上,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感到“薄寒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天上,几片黄云在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这三句和他另一首《满庭芳》的起首三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同样是写秋天的黄昏景色,但两者相比,前者显得更加衰飒。“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在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时候。老杜诗说:“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之一)这是老杜在夔州秋天日暮听得砧杵声时的感受。漂泊异乡,到此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入他的耳鼓时,他的感受如何呢?细玩“又是”二字和“催”字,不难体会出这几句话里渗透着无限的悲凉情绪:时光在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重阳近也”和另一首《满庭芳》中的“此去何时见也”是同一句法,而前边一句尤极委婉之致。“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风神,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换头“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章惇等人执政,把所有和司马光、苏轼有点关系的人,甚至毫无牵连而为他们所忌恨的人物,一概目为“元祐党人”,加以贬斥。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词人的友好亲朋,这中间是非曲直是十分难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在贬谪中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有怅惘而已。“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但也只说到这里为止,再发泄,就不成为他的婉约词风。宋玉《九辩》中说:“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壈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可以作为词人此时心境的写照。菊花,是秋天的花,它的盛开,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忽然向花发问,而且问得很奇,花还有专为某人开的吗?原来这是有来历的,唐人《惜花》诗说:“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尊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大概是最早开问花之风的诗作。秦少游的师尊苏东坡,在《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一诗里说:“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足见花是有感情的,它可以专为某人而开。他又在《述古闻之明日即至坐上复用前韵同赋》诗里说:“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不仅问了花,而且花还作了回答,这都是多情的诗人所赋予的花的感情,所虚构的花的形象,已成了往事。秦少游这几句有可能是从东坡那里学来的,也有可能是直接从唐人的诗句化出。把问春花改为问秋菊,不止是为了表明时令,和下边几句联系起来看,它还有更深刻的意义。“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是紧密相连。唐人原诗里有“更向尊前把一杯”的话,春花前可以把酒,陶渊明喜欢喝酒,喜欢菊花,是尽人皆知的,“东篱把酒”似乎来头更大一些,也更自然一些。但在这里,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为什么呢?因为无心把盏;为什么呢?因为即使喝醉了酒,也解不了愁;为什么呢?因为“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这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醉。比起他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来,更为凄婉动人。这样的回肠荡气的词境,在婉约词人中很少能够达到。歇拍三句“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词情摇曳,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从景语开始,以景语结束,在层层铺叙、描写中渗透着强烈的感情,但又委婉深至,不显得发露,构成了“情韵兼胜”的风格。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如《满庭芳》(山抹微云、晓色云开)、《江城子》(西城杨柳弄轻柔)、《踏莎行》(雾失楼台)、《千秋岁》(水边沙外)等,都是这种写法,都是景中透情,气脉贯串,显示出他的婉约词风。宋末著名词人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所指的就是这一类作品。

(李廷先)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