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满庭芳 秦观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满庭芳

秦观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词的上阕可以说是一幅清江月夜独钓图。

蓼花红艳繁簇,芦叶衰黄零乱,夜深了,白露刚刚降下来。作者选取了三种最能表现秋江夜色的典型景物,透过设色的明与暗,造境的野而幽,烘托出江边的凄清气氛。这是写地上所见。

接着再对秋夜江天作大笔的渲染——

“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秋高云淡,水天一色,境界阔大,红蓼黄芦杂处其间(这正所以成其为秋景),十分美丽。开头五句全是写景,似乎完全不夹杂人的感情,但“一切景语皆情语”,秦观所作的这种景语,与他所要抒发的感情水乳交融,从而收到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

下面转入情事的抒写。首先是:“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小艇、孤篷,又是独棹——船上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样景况应该说够寂寞了吧。可是这位独棹孤舟的人,却是优哉游哉地驶过烟雾迷离的沙岸小洲。这里词人透过表达特定情境的“独”、“孤”、“小”和“悠悠”等字,把一件本是江中荡舟的极平常事,不仅写得摇曳生姿,而且充分表达出此刻“这一个”人的生活情趣。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孤篷小艇”停了下来,接着是“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他垂钓江中,悬着细钩的丝线,慢慢地从水中拉起,倒映水中的星星,似乎也被牵动起来了。“慢卷”,表明垂钓时的闲裕,与“悠悠过”绾合。而收卷钓丝后泛起水面涟漪,向外扩展,使一派水面上倒映的星光动荡不已,如果不是细致观察、体验,便不会写得这样美妙。秦观在《临江仙》词里也有“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之句,写的是夜泊潇湘浦口,月高风定,秋水澄蓝,水不动,星亦不动,如浸水中,一片静景,与此词的丝纶垂钓,“牵动一潭星”的以动写静,各擅其妙,可谓善写水中星影者。上阕有景物有情事,景物和情事的搭配,表现出泛江垂钓者的悠然自得情趣。苏轼称赞王维的诗,说他“诗中有画”。就这首作品来看,也可以说“词中有画”了。

换头三句是上阕结尾三句情事的继续,只不过不再是垂钓,而是吹笛了。“时时横短笛”,看来今天夜晚,当小船悠悠地在水面漂动时,当“丝纶慢卷”后,他曾不止一次地吹过短笛。在寂寞秋江之上,当他吹笛发出悠扬之声的时候,他觉得陪伴着自己的有“清风皓月”, “相与忘形”——彼此都脱略形迹,忘却你我的区别,物我一体。这几句,写出了垂钓之人此刻的怡然自得,更写出了他的恬淡情怀,或者还微微夹杂一些儿自身的感慨吧,所以逼出来下面似达观似郁结的一句:“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秦观早年一度漫游,过的是“泛梗飘萍”的生涯,此处写垂钓者,其实也暗寓自己的人生感喟。不过词人说“任人笑”,而自己并不在乎;不仅不在乎,还要“饮罢”而“醉卧”,因为“尘劳事、有耳谁听”——对于世间烦恼扰心的种种不如意事,有耳朵也不会去听了。

最后三句,在“饮罢”“醉卧”之后,一枕沉酣,直到天明。秋江风静,水波不兴,忘掉尘世间一切烦恼的人,尽管太阳高高升起,他还躺在枕上,刚刚醒来,还带着些微的醉意。

整首词景色如画,虽有“红蓼花繁”,但全幅画面淡素雅洁,清丽恬静。作者写来情景融和,直抒胸臆,表现出他对“泛梗飘萍”生涯的向往,看似淡然、坦然,实际上郁积着不平和愤懑的心情。透过表象,结合秦观的为人,看他的“任人笑”的话语,显然是“弦外有音”——而这,与他的写景、抒情又融合为一,含蓄不露,从而造就成一件“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张炎《词源》)的精美艺术品。

(艾治平)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