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临江仙(李辅之在齐州) 元好问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属河北)人,贞祐二年(1214)进士。蒙古下汴梁,为济南漕司从事。据《金史·地理志》,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而济源县则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据遗山《济南行记》,乙未(1235)秋七月,“以故人李君辅之之故”而至济南,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漾舟荷花中十余里”。当时,“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次年丙申三、四月间,遗山游泰安,道出济南,又与辅之欢聚。这首词的上片,便是回忆畅游大明湖的情景。当时正是“新秋”,湖上荷花初展娇容,绿叶田田,一如翠盖。词以“荷叶荷花”起调,正是抓住了当时大明湖上“新秋”的景物特征,与《济南行记》正合。第三句以“红妆”应“荷花”,以“翠盖”应“荷叶”,再点大明湖新秋景色,可知前次欢游印象之深;“木兰舟”则写到游人,其间当有元、李二人之舟。“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使整个湖面变得更加妖娆多姿。而词人写景的美好,也正是为了写人的风流,因而上片结句说:“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风流人物,指自己与李辅之等文人雅士。这两句,“江山”与“人物”并写,总结上片。从“如画里”“更风流”两个词组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此游的得意。

词的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与李辅之的分别和作者所寄予的深沉的怀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和“孤负欢游”,显然是写分离。“千里”,极言相距之远。“三年”则明确点出与李辅之分别时间之长。从丙申济南相会顺推至第三个年头,即为戊戌(1238)。戊戌盖为本词的写作时间。这时元遗山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更远,故词中用“千里”形容之,而辅之的和词中,也有“无穷烟水里,何处认并州”句,显然辅之写和词时,遗山已远在“并州”(太原)了。遗山对辅之的思念之情,离别之愁,无以表达,乃浮想联翩,竟想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但桥下的流水,尽管殷勤,怎奈路程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东州,指济南,济南位于当时的山东东路,故以“东州”代指。作者通过这样一种假想的“尊酒寄离愁”的行动,把对辅之的思念之情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借流水寄言、寄泪以表达思念之情,不乏先例。李白《秋浦歌》之一说:“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否?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苏轼《江城子·别徐州》说:“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遗山则是借流水以寄送寄托着“离愁”的“一尊白酒”,虽笔法略似前人,但婉转绸缪,实有过之。

这首词以情取胜。它所表达的感情是纯真的。这里既有团聚的欢快,也有天各一方的离愁。欢快与离愁,皆出于纯真。在表现形式上,全词用笔自然纯朴。从整体结构上看,上片回忆与友人的欢聚,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下片写分别之后的思念,娓娓而谈,不动声色,却深情厚谊,溢于言表。两片所写,既不同时,又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却以真挚的友情,一线贯通,遂使两片之间,浑然无迹。从遣词造句上看,全词字句,略无藻饰,更无矫揉造作楚楚作态之处。这种形式上的自然纯朴,与词中所包含的纯真感情,表里一致,相辅相成,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邱鸣皋 秋如春)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9 4: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