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青玉案

张榘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荒村行旅图: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冷冷的淡月还挂在天边,板桥上凝结着一层雪白的浓霜(“露结为霜”。此处须仄声字,故用“露”),萧飒的西风将枯叶吹得漫天乱飞,它堆积在山路边,飘落在小溪里,而惟有金黄色的菊花犹在桥边路旁羞答答地开放着,远处传来几声鸡啼,有人匹马单骑,正走过板桥,绕过小溪,沿着山路,向着僻静荒凉的山村行去。此行客就是作者张榘。

张榘是南宋词人。他在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句容县的县令,宝祐中又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掌管机宜文字。前后两次做官,都没有多大职权,看来,词人对自己的仕途际遇甚为不满。标题中“被檄出郊”四字,已透露了此中消息。“檄”即官府文书。此番他的出郊是受上司的差遣,心里虽有不愿,但亦无可奈何,不得不去。“满袖尘埃推不去”,尘埃不说拂而说推,用语新奇,然亦通体自然。此句是极写其风尘仆仆之状。

“秋在黄花羞涩处”, “羞涩”两字下得极妙。古代的诗人词人描写黄花的很多,有的把它比作傲霜的勇士,有的把它比作受欺的弱女,有的把它当作愁苦的象征,有的把它当作悠闲的陪衬,惟独张榘,用“羞涩”两字来形容,既写出此黄花经过一夜浓霜摧打,尚未抬起头来,似乎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同时又恰好表现出词人此时此地产生的羞愤苦涩的心情。清张宗橚《词林纪事》引毛子晋语云:“至如‘秋在黄花羞涩处’……等语,直可与秦七黄九相雄长。”张榘的“秋在黄花羞涩处”,其高度的艺术性正在于语意新颖,词人笔下的黄花,其神情与主人公的心理相一致。毛子晋的评语是中肯精当的。

“满袖尘埃”句是全词的张本。由此而有“羞涩”,而有匹马晓行,而有无限感慨。“马蹄”三句,意境虽由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化出,而一辞一景,几个各不相干的景物组合起来,又构成一幅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图画。这三句在节奏安排上更有巧妙之处: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两字一顿,十三个字构成均衡的、没有起伏的七个音节,恰好符合词人独自骑马,“的得,的得”行进在荒村小路上的单调呆板的节奏和心绪。

如果说,上片主要是写景,那么,下片主要是言情。上片写一路所见,下片则是到达陈氏山居之后的感慨。时隔十载,旧地逡巡,风物如故,岁月蹉跎,怎能不引起“身名都被儒冠误”的强烈感叹!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云:“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词人借杜甫的诗意来表明自己的遭遇心情,并进一步说“身”与“名”都为儒冠所误。可见愤慨之深。

“且尽清樽”与上片“推不去”相呼应,乃无可奈何,以酒解忧,聊以自慰而已。“公莫舞”之“公”,乃指官场得势者,其含义与辛弃疾的“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相同。只不过词人不用玉环、飞燕事,而用“六朝旧事”来比喻。江南东路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正是六朝旧都。六朝共同的特点是统治者奢侈腐化、醉生梦死,因此国运不长,相继覆亡。南宋的情况与六朝相似,词人似乎已预感到了它将重蹈六朝覆辙的历史命运,因而在这里寄托了深沉的家国之痛。所以“万感天涯暮”,不仅指从清晨到日暮的时间的流逝,而且包括了全词丰富的含义:对官场得势者好景不长的警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自己被“儒冠误”的愤慨,以及对自己“归计恐迟暮”的哀叹。这里,词人用“六”、“一”、“万”几个数字,反复盘旋,层层深入,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把这种万感交集的复杂思想感情生动地表露出来了。

这首词的用韵也有特色,“树、处、去、路、误、许、舞、暮”用上去声字押韵,有一种“促而未舒,往而不返”的声情,再加上《青玉案》词调的句法结构和谐少,拗怒多,更强化了这首词悲愤慷慨的情绪,使之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

(唐葆祥)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9 1: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