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青玉案 党怀英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青玉案

党怀英

红莎绿蒻春风饼,趁梅驿,来云岭。紫桂岩空琼窦冷。佳人却恨,等闲分破,缥缈双鸾影。 一瓯月露心魂醒,更送清歌助清兴。痛饮休辞今夕永。与君洗尽,满襟烦暑,别作高寒境。

咏物之作,最忌呆滞死板,而贵遗形取神。这首咏茶词,以其制作、转运、品尝为线索展开,却又依其形状、效用,结合赏月,借以联想,新巧构思,旁生他意。

上阕首三句追写茶饼的包装转运。“红莎绿蒻春风饼”,先咏其如月之形及其封裹之精:红莎包茶,色彩绚目,绿蒻(即香蒲)相裹,以见其香;红绿相间,兼有暗香诱人,其精美可知。精美之物,来之不易,它是通过驿站辗转相运、翻山越岭而来。“趁梅驿,来云岭”,便概括出转运之艰难。称驿为梅驿,因刘宋陆凯有“折梅逢驿使”诗句之故。另一方面,以“梅”“云”形容驿、岭,能给读者以某种直接的感观而将艰难的过程变成两幅画面,使之升华为富于诗意的形象表现。“紫桂”句由追写转入赏月品茗的现实之境:皓月当空,银辉纷纷,寒光淡淡。作者借用琼窦岩穴和传说中群仙居食的紫桂林(见《拾遗记》)来描绘这一幅清幽的环境,从而为下三句展开的想象奠定基础。由于茶饼贵重稀有,北宋时皇家偶或以赏赐大臣,也只是“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人分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作者由团团的茶饼通过相似性联想,写到明镜,又将分擘的茶饼与乐昌破镜故事联系起来,言煮茗佳人怨恨随便“分破”那象征着亲人团聚的明镜般的茶饼。由手中茶,到典故中的镜,以及分离的故事,作者层层联想,巧用典故,并把意象重叠在“分破”这一基点上,而将它们融为一体,笔墨奇幻。

下阕侧重写品尝和清兴。“一瓯”句直写品茗,进而说饮茶增神益志,令人心魂清醒的效果,品尝之意自在其中。词作句句写茶,句句有月。作者即景取喻,以“月露”代茶,既形容了茶味清醇可口,又紧扣团团茶饼之形。有满月清茗,恰逢“清兴”盎然,更有美人“清歌”相助,此是何等的赏心乐事!自然逗出下面劝人之辞:痛痛快快,开怀畅饮吧,哪管他花枝露重、夜深月高呢!“清兴”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止于此,作者笔头一探,揭出“与君”三句,忽如柳暗花明,另是一种神情,一种境界。“烦暑”,明指自然节候,与“心魂醒”一脉相通,而暗含词人对政治、社会、人世的百般感慨;饮此一瓯,可益气爽神,消溽解烦,亦可令人超尘脱俗,臻于“高寒”之境。“高寒境”暗用苏轼“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词意,是饮茶所至的精神境界,也是花下赏月的即景之语,品茶与赏月在此又被完美地统一起来。这三句仿佛信手写来,毫无装腔作势之态,而词意清挺劲健,故况周颐评曰:“以松秀之笔,达清劲之气,倚声家精诣也。”(《蕙风词话》卷三)

全词虽为咏茶,然以双关笔法将赏月品茶交融来写,奇想迭出:上阕将茶饼与镜之圆缺贴合,写出美人离情,下阕则将饮茶特效与月之高寒联系,引出文士境界,想象特出,笔力不凡,堪称咏物词中的上乘之作。

(陈顺智)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