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木兰花慢(断桥残雪) 周密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木兰花慢

周密

断桥残雪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泮寒𬀪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 琅玕。半倚云湾。孤棹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东阑。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鹓斑。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周密的《木兰花慢》共十题,分咏西湖十景。篇前有小序说:“冥搜六日而词成。”后来,“霞翁(杨缵号紫霞翁)见之曰:‘语丽矣,如律未协何。’遂相与订正,阅数月而后定。”这首《断桥残雪》为其中的第三首,也是刻意求工,苦搜冥索的力作。

踏雪寻梅,是古代文人们的一种雅事。早在五世纪梁简文帝萧纲就有《雪里觅梅花》诗:“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而在西湖孤山之侧、里湖外湖之间的断桥,更是一个赏雪的好去处。“觅梅花信息”,起句写出一种渴欲求之的急切心情。“拥吟袖,暮鞭寒。”从这边走边吟诗、但因天寒又不得不双袖紧掩的形象;从暮色苍茫、寒气袭人、不得不挥鞭驰马的情景中,传出了词人“觅梅花信息”的雅兴之浓和丰姿神采。比起“翩翩马上帽檐斜”尽日寻春的贵公子来,别是一种高雅风致。接着“自放鹤人归”三句用林和靖的故事。北宋诗人林逋谥和靖,他结庐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二十年间不入城市,时浮小艇游西湖,纵情山水间。像林逋这样的高士今已不见,词人的惋惜从“自”字中隐隐漾出。“月香水影,诗冷孤山”,八个字清幽绝俗。上句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自然贴切;下句颇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那样的深深感慨。开头六句,前三句意兴昂扬,后三句微含惋叹,抚今思昔,反跌有力。从词人感情的起伏,诗情的摇漾,吟咏之间,更感到它韵味悠远。所谓“敲金戛玉,嚼雪盥花,新妙无与为匹”(《介存斋论词杂著》),正是指这类词句说的。

“等闲”,在这里有不留意的意思。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泮寒𬀪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冰融化曰泮,阳气浮动曰𬀪。也许不要多久,寒冰消化,春回大地,到那时,看满城冰雪融为御沟的流水,来到人间。这是词人踏雪寻梅途中的想象。在冰雪遍野、寒凝天下的时候,词人想象春到人间,冰雪化为春水,另有一番新天地。本来,“御沟宫女怨,流不到民家”。这里词人偏说冰雪融为御水到人间,这想象有多么美丽!词人这里可能有所寓意。陈廷焯称这十首《木兰花慢》“不过无谓游词”(《白雨斋词话》)的话,似非公论。“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从上面的想象,又回到“觅梅花信息”的现实中来。“瓦陇竹根”,指屋顶竹根。四个字表示一在上,一在下,但暗示都覆有皑皑白雪。面对着这纤尘不染,超凡轶俗,竹篱茅舍,所以词人愿在柳下解鞍,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盘桓一会。

下阕先写所见的断桥景物。“琅玕”,本指美石,或说“石而似玉”, “石而似珠”,这里指翠竹。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留客夏篁青琅玕。”仇注云:“诗家多以琅玕比竹。”可知是说一片翠竹,迤逦远去,半依烟霭缭绕的水湾。这两句写环境的幽静。“孤棹晚,载诗还。”上应“吟”字,词人的吟兴,无论是挥鞭而来,或乘一叶扁舟,在暮色苍茫中踏上归途,都始终不衰。来时“拥吟袖”,归时“载诗还”,把作者流连风景与诗思如潮的情致,写得委婉生动。接着对这种幽情雅意再作深一层渲染:“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画桥,指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二、三两句相互映衬,造成一种声情美。奁,本为妇女的镜匣。这里是说,一钩玲珑剔透的新月,斜挂天穹,犹如妆镜掀起一角镜袱,露出一缕淡幽幽的清光。这些正是所谓“尽洗靡曼,独标清丽,有韶倩之色,有绵渺之思”(戈载《七家词选》)的妙句,意境幽邃,但字面上却颇浅近。可说雅丽处取清真(周邦彦),绵密处取梦窗(吴文英),清脱淡雅,而自有独至处。写过断桥的美景、游兴、自我方面的抒怀后,词人变幻笔法,转写另一情事:“东阑。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鹓斑。”阑,通栏,这里指东边的花园,锦鹓斑:鹓,鹓鶵,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这里指锦缎鞋上鸾凤鸟一样的图案。这是词人在归途中所见所闻的美景:在东边的花园里,有人轻移莲步,她嗔怪雪消泥滑,溅湿了她那绣有鸾凤图案的锦鞋。在游赏之类的诗词里,诗人于自我抒情时,插入耳闻目见的图景,并不鲜见。如尹廷高《花港观鱼》(花港,在今里西湖和小南湖之间),本是写自己看到逐队嬉游的鱼儿,却忽然宕开一笔写“红妆静立阑干外,吞尽残香总未知”。这种“插图”,更使诗情摇漾,为词人的断桥之游,生姿添色,带有生活气息。“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这时,天朗气清,碧波粼粼的绿色湖水,仿佛谢灵运梦中春草池塘,鸟鸣莺啭,也萦绕在我耳边。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故称“谢池”。《南史·谢惠连传》称,这两句诗是谢灵运梦见他弟弟谢惠连,文思大畅所得。故称“梦草”。最后畅想春天即将降临大地,以欢欣的情绪收束全篇。

周密祖籍山东济南,幼年随父宦游闽浙。《木兰花慢》赋西湖十景,是他三十二岁时的名作。这首词写出了出身于名门而尚涉世未深的青年人那种清高澹远、诗情雅意的胸怀。题曰《断桥残雪》,却通首不见一个“雪”字,但又无处不在写雪。比如“梅花信息”而需要“觅”,有雪;“诗冷”二字,暗中写雪;“等闲”三句写雪融;“瓦陇竹根”之所以“更好”,是因为有雪;佳人“步玉”更有雪;就是到最后的“晴波涨绿”,这新绿溅溅的水中,也有着雪的魂影呢。一首好词总是有虚有实,有藏有露,而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就是“残雪”皆于虚处见之,皆于藏处得之。其次,所谓“敲金戛玉,嚼雪盥花”的妙句颇不少,但他不同于清真、白石、梦窗、碧山等人的是字面清浅而蕴意幽邃,代表着青年时代周密以清丽见长的诗风。

(艾治平)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