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雨中花 无名氏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雨中花

无名氏

我有五重深深愿。第一愿、且图久远。二愿恰如雕梁双燕。岁岁后、长相见。 三愿薄情相顾恋。第四愿、永不分散。五愿奴哥收因结果,做个大宅院。

此词题为“改冯相三愿词”。南唐冯延巳曾为宰相,故称冯相。他有一首《长命女》词是为士大夫家之家伎所写的祝酒辞。其词云:“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这首《雨中花》采用了冯词的结构和陈述方式,而内容和意义全然不同了。宋人吴曾引述了两词后评论说:“味冯公之词,典雅丰容,虽置在古乐府,可以无愧。一遭俗子窜易,不惟句意重复,而鄙恶甚矣。”(《能改斋漫录》卷十七)其实三愿词与冯延巳其他作品比较起来是很平庸的,五愿词则比冯之原词高明。吴曾对五愿词的鄙薄,仅仅反映了一般文人雅士对俗词的憎恶态度。北宋以来市民的游艺场所瓦市在都市里逐渐出现,相应地出现了专业的民间艺人和通俗文艺作者。这首《雨中花》可能就是这些作者为民间歌妓们写的,供她们在瓦市或酒楼茶肆演唱,表达她们脱离风尘的愿望。作者将她们从良的愿望分为五重来表达。“重”即“层”之意。“五重”即分为五个层次来说明其愿望的具体要求。

词以“我”作第一人称的表述方式,表达风尘女子的愿望。这“深深愿”表明是她们深思熟虑、长期以来所热烈追求的。风尘女子中有许多人是不愿过那种朝秦暮楚、供人玩赏的生涯的,她们盼望着有正常而稳定的家庭生活,所以“且图久远”是她们首先得考虑的基本之点。冯词的“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为最后的愿望,此词借用其意,仅作为第二层愿望。岁岁双双和谐相处,有“燕燕于飞”之意,希望建立协调的家庭关系。第三愿则是对男子提出的要求。“薄情”取其相反之义,即指所信赖的多情男子,希望得到他的顾惜、爱怜。实际生活中风尘女子从良后居于妾媵地位,大都得不到真正的同情和怜爱,总是遭到人们的贱视。所以这层愿望或担心是很有必要一再申明的。“第四愿、永不分散”,这也有应予强调的意义。曾有许多女子从良之后,又被遗弃甚至惨死的。宋人笔记中就有关于这类不幸故事的记述。“永不分散”即意味着永远不被遗弃。以上四愿——“图久远”“长相见”“相顾恋”“永不分散”,初看时它们意义相似,“句意重复”,但它们却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其间有联系而又有区别。作者熟悉风尘女子的生活和思想,了解她们的愿望,所以能真实地反映出她们关于从良问题这种周到细致的考虑,以期不会受人欺骗而致选择失误。第五愿是最深的一层,是全部愿望的关键所在,即希望做个普通家庭的女主人,而不是姬妾之类。“奴哥”,对年轻女性的昵称,这里是自称,“哥”字是语尾字,无义。“收因结果”,或作“收园结果”,宋元俗词,意即为收场、结果。“宅院”也是宋元俗词,义同宅眷。如柳永《集贤宾》写一歌妓不满足于与所恋男子“偷期暗会”,要求“和鸣偕老”,说:“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这表明风尘女子希望真正从良,结为正常婚配对偶,成为自由的普通人家的女主人。“大宅院”就是指妻而非妾了,这个差别很要紧,故特言之。将五愿合并而观,则她们是要求建立一个正常的、长久的、美满幸福、自由和谐的家庭生活。这是每个妇女最合理的最朴素的人生要求。

歌妓们唱着五愿词,希望尊前席上有人能理解她们的善良愿望,使她们能寻觅到可以依托的男子以拯救她们脱离风尘。通俗歌词的作者仅仅表达了歌妓们的主观愿望。正因为她们失去了这许多平常却又宝贵的东西,才苦苦地歌唱和追求。词的另一方面则深刻地反映了她们不幸和痛苦的精神生活。虽然宋代也确有风尘女子从良而得以实现“五重深深愿”的,但这样幸运的例子真是太稀少了。当我们认真读懂这首词,并认识了其现实意义之后,是绝不会感到“鄙恶甚矣”的。

(谢桃坊)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