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上行杯 孙光宪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上行杯

孙光宪

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这首词是写与故人相别的情景,纯用白描的手法,从“极浦送别”写到帆影消失在“浪如雪”的碧江中,把去者和住者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十分细腻地表现了出来。王湘绮说孙词写“常语常景,自然风采”,这首词正也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

词先是概括地写“故人相送”的地点和心情。“离棹”,指载着人离别的那只船;“逡巡”,形容欲行又止的情状;“极浦”,指遥远的水边。原来“离棹逡巡欲动”的原因,是故人赶来相送,那无穷的离愁,不尽的祝愿,依依难舍的心情,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去住心情知不共”一语,在结构上说,既是上半部分的结句,又是下半部分的过渡。从传达手法来说,它是语常而意新,语浅而意深,一下鼓起了欣赏者想象的翅膀,飞入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美的境界。在去者此时此刻不免有“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之感;而在住者则自然而然地要在内心里发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的疑问。这句话写的是常景常情,但它所包含的意义和韵味,大大地超出了它的语言框架,值得我们去思索和玩味。

下面三句是铺叙宴别时的情景,是“故人相送”的具体描绘。后三句是写住者伫立凝望的神情,是依依惜别的形象刻画。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情和景,而词人却把它写得别有风采。“金船”,是盛酒的器皿。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云:“金船,酒器中之大者。”“绮罗”,是指穿着绮罗的美人,词人《酒泉子》的“绮罗心,魂梦隔”,就是指的美人的心。“丝管”,是弦乐器和管乐器的合称,这里是指音乐或演奏音乐的歌妓。这三句话概括起来的意思是:故人举行丰盛的惜别宴会,捧着满斟着的大杯的酒,向去者表示美好的祝愿。然而别易会难,聚少离多,在这“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清平乐》)的时候,那穿着绮罗的美人,怎么不“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何满子》)呢?那奏着丝管的美人,又怎么不发出“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谒金门》。以上所引,皆为孙词)的感叹呢?这一个“愁”字,一个“咽”字,把“住者”黯然魂销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是以景语总结全词。一句一韵,一韵一顿,如此读来,就将她那伫立极浦,目送征帆,一直看到帆影消失在浩渺的烟波之中,但见江上的浪涛卷起千堆雪,而她还在伫立凝思时的种种神情心事,婉曲传出。这情景使人很容易联想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的“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来。他们都是用同一机杼,构造出一个余味无穷的审美意境,都是不言情而情自见,不言愁而愁自深。不过李白写的是当时当地的真实生活,是实写;而孙光宪在这里所写的是想象,是想到“挥手自兹去”以后,故人的一往情深,不忍遽别,伫立极浦,如痴如醉的情状,是虚写。以实写虚,或者以虚写实,都是含蓄美最常见、最一般的表现手法。它写的现象是具体的,是有限的;但它辐射出来的内涵却是抽象的、无限的,耐人深思、耐人咀嚼的,因而具有更好的感人的艺术魅力。吴梅认为“孟文(孙光宪)之沉郁处,可与后主并美。”又说:“俊逸语,亦孟文独有。”这首词下片的沉郁,上片的俊逸,确实是不容易达到的艺术境界。

(羊春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