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竹枝 孙光宪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竹枝

孙光宪

门前春水竹枝白蘋花女儿,岸上无人竹枝小艇斜女儿。

商女经过竹枝江欲暮女儿,散抛残食竹枝饲神鸦女儿。

唐时《竹枝》乃民歌,流行于今川东及两湖的长江流域,声情优美。文人受其感染,相继仿作的,中唐有顾况、刘禹锡、白居易,五代有孙光宪等。唐时民间《竹枝》不传,从文人仿作,可推测其内容主要有二,一是爱情(尤其女性),二是风土。又可推测其体制有二,一为七言二句,一为七言四句。还可推测其声调特征,一是拗格,二是和声。拗格声情激越,乃民歌天籁。和声本是助谐和之声,后演为唱和之声,或在句中,或在句尾,有声有义。此皆读《竹枝词》不可不知。孙光宪仕荆南(五代时十国之一,建都荆州),地处《竹枝》流风布韵之中心,其所作此词,虽无取拗格,但保存和声,已不失民歌之体。而意境幽美,既深得民歌之神理,又独具自己之特色,确为佳作。

“门前春水竹枝白蘋花女儿。”门前春水,一顿。和声“竹枝”继之。春水指长江,并点春季。歌唱者之家门既在江上,则歌者为江上之人。这样,此词便有道地民歌之妙,而且可付民间传唱(如刘禹锡那样)。这又是此词得体处之一。尽管此词乐谱已佚,但和声辞在,吟诵之际,犹可体会悠扬其声之美,悠长其辞之妙。白蘋花,不但春色如画,而且暗逗一股幽美凄约之骚韵,使人联想到《楚辞·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句尾和声“女儿”,与句中和声“竹枝”押韵,同正文之韵相辅相成,吟诵和声,便愈发增添此词风情摇曳之美。

“岸上无人竹枝小艇斜女儿。”岸上无人,可见荒江寂寂。春水白蘋而荒寂无人,美好的境象再次透出凄迷的意味。下半歌句,小艇斜系江畔,加倍点染荒江之寂寞。

“商女经过竹枝江欲暮女儿”。此时,一位商女乘着江舟过来了。商女就是商人女眷,其先或是歌妓出身,嫁作商人妇,随商船经过。此时江天遍布苍茫暮色。

“散抛残食竹枝饲神鸦女儿。”寂寂江上,商女把吃剩的食物,抛向空中。这是为啥?有下半歌句作答,原来是饲神鸦。神鸦是什么?杜甫《过洞庭湖》诗,有“迎棹舞神鸦”之句,仇兆鳌注引《岳阳风土记》:“巴陵鸦甚多,土人谓之神鸦,无敢弋者。”并谓神鸦随船飞舞,船上人投之以食,神鸦接之空中,无不巧中。荒江,暮色,商女,神鸦,词境以此收束,极幽眇凄迷之致。仔细玩味,还是可以体会其意。神鸦的求食于人,商女的生计依人,实在并无二致。因此,商女饲食神鸦,似乎是入乡随俗,若不经意,可是试设身处地体会之,商女此时未必不生起一份怜神鸦亦即自怜的含情。因之,结尾和声“女儿”,其声情幽怨不尽亦可知。

此词独到之处,在于把词体之特美与民歌之神理融为一体。词中以春江迟暮的荒寂背景,描写商女神鸦的偶然小事,从而隐隐透露商女身世不谐的难言苦衷,意境确乎极词体要眇宜修之致,甚而不无幽渺荒诞的色彩。《古今词统》卷二引徐士俊语评此词:“偶然小事,写得幽诞。”是个准确的评论。同时,此词背景为长江,主角为女性,体裁为《竹枝》,又深得民歌之神理。民歌之神理与词体之特美融为一体,这就是孙光宪此词的戛戛独造之妙。

(邓小军)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