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隰有苌楚 诗经 |
释义 | 隰有苌楚〔1〕 《诗经·桧风》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2〕。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注释 〔1〕隰(xí):低下的湿地。苌(cháng)楚:羊桃,子如小麦。 〔2〕猗傩(ē nuó):柔顺,茂盛。 鉴赏 汉朝人解诗,有时求之过深,有时又失之太浅。这首诗,据《毛诗序》说是:“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有什么证据呢?看来唯一的证据是诗中有“乐子之无家”“乐子之无室”二句。“家室”可以指妻子,“无家室”也就是无妻子。但疾恨国君“淫恣”,何至于要求国君“无情欲”,不成家,不娶妻呢?如此走极端,不仅违背常情,而且也不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可见于理不通。 朱熹比汉儒有眼力。他不盲从古人,提出了新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此说的长处是贴近了诗旨,能把诗意贯通了。先看第一章:“低地里长着羊桃,展开那柔顺的枝条。你是多么嫩绿鲜亮,可喜你无知无觉。”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触景生情,大发牢骚。他大概被人间的赋役烦恼搞得焦头烂额,憔悴不堪了。看到洼地里的一束羊桃也无限羡慕。他羡慕羊桃的不为人所注意,羡慕羊桃的无知无觉、无忧无虑。羊桃长势良好是谁看到都会承认的,但说它能够享受安宁,无忧无虑,很值得羡慕,这可是诗人独特的感受了。诗人把自己主观上十分需要而又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满足的愿望通过对羊桃子的倾诉衷曲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所谓怊怅切情,婉转附物。第二章就沿着这种意脉情络往前发展:“低地里长着羊桃,绽开那小小的红花。你是多么艳丽鲜亮,可喜你无室无家。”句式与第一章完全相同,但“枝”上已经着“花”,暗示这位诗人在野外奔波已经很久。这就很自然地产生了思家之念。但诗人十分清楚,思念之心再切,也不可能有回家团聚的一天,因此他只好寄愤于诗,托物言怀,说自己很羡慕羊桃子的“无家”。第三章是全诗的高潮:“低地里长着羊桃,结出那累累果实。你是多么饱满可爱,可喜你无家无室。”羊桃子从抽枝、开花到结果,安然无恙地完成了一个生命的循环,而自己却仍然奔波在外,不知何处是归宿。一种惘然的失落感笼罩全篇。 古人云:草菅人命。话中包含着人命不该比草还贱的意思。本诗以强烈的主观色彩、第一人称的语气,控诉了民不聊生的世道,指出在烦政重赋之下,人生的价值不如一棵洼地上的小草。凄情苦语,耸耳惊心,启发后人无限诗思。李益《邠宁春日》:“桃李年年上园新,风沙日日塞垣人。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袁枚《古意》:“种梅北窗下,香花开似雪。月月有春风,梅花常傲妾。”虽托词不同而意脉情韵与本诗潜通。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