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庭燎 诗经 |
释义 | 庭燎 《诗经·小雅》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鉴赏 早朝是封建王朝的盛典,《庭燎》就是写周天子早朝的。这是一首宫廷乐歌,生动描绘了在夜未尽、天将晓之时,王、侯、公、卿云集庭前准备朝拜的场面。全诗分为三个乐章,首章译成现代汉语是:夜色何时分?夜色犹未尽。庭中大烛光耀金。君子待驾到朝廷,但闻叮咚响鸾铃。首二句一问一答,点明时辰是夜色将尽未尽之际。第三句写庭燎,这种用麻秆、芦苇束成浸以蜡汁的大烛此刻燃得正旺,跳跃的光焰使大庭充满热烈而庄严的气氛。四、五句写大臣们正陆续聚齐,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穿着表示自己级别的朝服,按部就班。人身、车影在烛影中看得不大分明,而车骑的鸾铃声阵阵传来,清脆悦耳。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笔触的洗练明快,他仅仅描绘了烛光和鸾声,就让读者仿佛看到那早朝前的情景。如果说“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小雅·车攻》)表现了天子狩猎行阵的肃穆,那么本诗的“鸾声将将”“庭燎晰晰”则突现了早朝场面的宏大和气氛的雍容庄穆。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韵语阳秋》对王珪和晏殊描写富贵的评论:禹玉(珪字)多用金玉珠玑锦绣,时号为至宝丹;元献(殊谥)诗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自然有富贵气象。艺术创作中这种虚与实、少与多的辩证关系非常值得玩味。 诗的后两章是不是首章的同义重复呢?对此清代经学大师王引之曾有论述,谓:“夫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长言之,则一唱三叹而不痛其复。此三章皆言早朝之事,文虽异而义则同。若必以未央、未艾、乡晨分先后,则庭燎之光、庭燎晰晰、庭燎有辉,岂亦有先后乎?凡三章同义者,《诗》中往往有之。”末一句无疑是正确的。至于本诗三章是否完全同义却要具体分析。就时间概念而言,“乡晨”比“未央”“未艾”无疑更接近黎明;就烛光而言,“有辉”与“晰晰”也有区别。“辉”,又作“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