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鲁颂 閟宫 宫有侐!〔1〕
| 神秘之宫这样清净! | 实实枚枚。〔2〕 | 房间既广大、室内又静寂。 | 赫赫姜嫄!〔3〕 | 赫赫光明的姜嫄! | 其德不回,〔4〕 | 她的德行不违背道理, | 上帝是依。 | 上帝就给她凭依。 | 无灾无害, | 没有灾难、没有伤害, | 弥月不迟。〔5〕 | 满了月数就不延迟。 | 是生后稷, | 就这样生下了后稷, | 降之百福: | 天降给了他百福: | 黍稷重穋,〔6〕 | 黍子稷子有早造晚造之不同, | 稙稚菽麦。〔7〕 | 又有先种后种不同的大豆小麦。 | 奄有下国,〔8〕 | 托他的福庇荫这天下诸国, | 俾民稼穑。〔9〕 | 使人民知道稼穑。 | 有稷有黍, | 有稷子、有黍子, | 有稻有秬。〔10〕 | 有稻子、有黑小米之别。 | 奄有下土, | 庇荫这天下地方, | 缵禹之绪。〔11〕 | 继续了大禹治水的事业。 |
| 后稷之孙, | 后稷的裔孙, | 实维大王。〔12〕 | 这就是太王。 | 居岐之阳,〔13〕 | 他住在岐山的南方, | 实始翦商。〔14〕 | 这就开始了看齐于商。 | 至于文武, | 至于文王武王, | 缵大王之绪。 | 继续了太王的事业。 | 致天之届,〔15〕 | 给以天的讨伐, | 于牧之野:〔16〕 | 往到殷商近郊的牧野: | 无贰无虞!〔17〕 | 毋有二心、毋误行程! | 上帝临女。〔18〕 | 上帝面对着你们。 | 敦商之旅, | 治服殷商的族众, | 克咸厥功。〔19〕 | 能够同成其功。 | 王曰叔父!〔20〕 | 王说、叔父! | 建尔元子,〔21〕 | 立您的长子, | 俾侯于鲁。〔22〕 | 使他为侯在鲁。 | 大启尔宇,〔23〕 | 大大开辟您的土宇, | 为周室辅。 | 作为周室的藩辅。 |
| 乃命鲁公, | 于是任命了鲁公, | 俾侯于东。〔24〕 | 使他为侯在东。 | 锡之山川, | 赐给他山川, | 土田附庸。〔25〕 | 田地和属国附庸。 | 周公之孙, | 周公的远孙, | 庄公之子。 | 庄公的儿子。 | 龙旂承祀,〔26〕 | 打了交龙的旗子来承祭祀, | 六辔耳耳。〔27〕 | 驷马的六道缰绳扬扬得意。 | 春秋匪解,〔28〕 | 春秋两季不敢松懈, | 享祀不忒:〔29〕 | 献祭之礼不曾差忒: | 皇皇后帝!〔30〕 | 煌煌上帝! | 皇祖后稷! | 皇祖后稷! |
| 享以骍牺,〔31〕 | 供上的是黄牛纯牺, | 是飨是宜,〔32〕 | 于是祭飨,于是适宜, | 降福既多。 | 神降的福已经很多。 | 周公皇祖, | 周公皇祖, | 亦其福女。〔33〕 | 也将降福给您。 | 秋而载尝,〔34〕 | 秋季就开始尝祭, | 夏而楅衡。〔35〕 | 夏季就设栏穿桊养好了牛。 | 白牡骍刚,〔36〕 | 有白色雄牛、有黄色雄牛, | 牺尊将将。〔37〕 | 牛形的牺尊响起来锵锵。 | 毛炰胾羹,〔38〕 | 有连毛烧熟的猪还有肉片大汤, | 笾豆大房。〔39〕 | 食器竹笾木豆、铜制肉俎大房。 | 万舞洋洋,〔40〕 | 有文有武的《万舞》大哉洋洋, | 孝孙有庆。〔41〕 | 奉祀的嗣孙就有福庆可享。 | 俾尔炽而昌,〔42〕 | 使您盛而昌, | 俾尔寿而臧。〔43〕 | 使您寿而康。 | 保彼东方! | 保住那东方! | 鲁邦是常。〔44〕 | 鲁国是可尊尚之邦。 | 不亏不崩, | 好像大山不亏损、不毁崩, | 不震不腾。 | 好像大水不震荡、不沸腾。 | 三寿作朋,〔45〕 | 要和上寿中寿下寿相比为朋, | 如冈如陵。〔46〕 | 永恒存在好像山冈、好像丘陵。 | 公车千乘,〔47〕 | 鲁公的兵车千辆, | 朱英绿縢,〔48〕 | 矛头装饰着红缨、札弓套的是绿绳, | 二矛重弓。〔49〕 | 持矛的是二矛、带弓的是双弓。 | 公徒三万, | 鲁公的步兵三万, | 贝胄朱 ,〔50〕 | 贝壳装饰的头盔用红线缀成, | 烝徒增增。〔51〕 | 这么多的步兵前进、密密层层。 | 戎狄是膺,〔52〕 | 戎狄于是被抵挡得成, | 荆舒是惩,〔53〕 | 荆舒于是受到了痛惩, | 则莫我敢承!〔54〕 | 那就没有谁敢挡住我们! | 俾尔昌而炽, | 使您昌而盛, | 俾尔寿而富。 | 使您寿而富。 | 黄发台背,〔55〕 | 黄发鲐背的老人, | 寿胥与试。〔56〕 | 老了还相与进言用事。 | 俾尔昌而大, | 使您昌而大, | 俾尔耆而艾。〔57〕 | 使您耆老而发苍艾。 | 万有千岁,〔58〕 | 活到万有千岁, | 眉寿无有害!〔59〕 | 长眉大寿没有灾害! |
| 泰山岩岩,〔60〕 | 泰山的积石岩岩, | 鲁邦所詹:〔61〕 | 是鲁邦所到之境: | 奄有龟蒙,〔62〕 | 统有了龟山蒙山, | 遂荒大东。〔63〕 | 就包括到了极东。 | 至于海邦,〔64〕 | 至于靠海之国, | 淮夷来同。〔65〕 | 淮夷也来会同。 | 莫不率从,〔66〕 | 没有敢不服从, | 鲁侯之功! | 这是鲁侯之功! |
| 保有凫绎,〔67〕 | 保住有凫山峄山, | 遂荒徐宅,〔68〕 | 就包括徐戎旧宅, | 至于海邦, | 至于靠海之国, | 淮夷蛮貊。〔69〕 | 就是淮夷蛮貊。 | 及彼南夷,〔70〕 | 以及那些南夷, | 莫不率从, | 没有敢不服从, | 莫敢不诺, | 没有敢不听话, | 鲁侯是若!〔71〕 | 鲁侯就以为顺了他的心! |
| 天锡公纯嘏!〔72〕 | 天赐鲁公大福! | 眉寿保鲁。 | 长眉大寿而保住鲁。 | 居常与许,〔73〕 | 住到南方边邑有常、和西方边邑有许, | 复周公之宇。 | 恢复了周公的疆土。 | 鲁侯燕喜,〔74〕 | 鲁侯宴饮喜乐, | 令妻寿母。 | 有美妻、有寿母。 | 宜大夫庶士,〔75〕 | 也相宜于大夫诸士, | 邦国是有。 | 国家于是永有。 | 既多受祉,〔76〕 | 已经受到了许许多多的福祉, | 黄发儿齿!〔77〕 | 愿有返黄的头发、再生的牙齿! |
| 徂徕之松,〔78〕 | 徂徕山上的松, | 新甫之柏,〔79〕 | 新甫山上的柏, | 是断是度,〔80〕 | 于是斩断,于是分劈, | 是寻是尺。〔81〕 | 于是长的八尺,于是短的一尺。 | 松桷有舄!〔82〕 | 松木椽子也这样的粗实! | 路寝孔硕,〔83〕 | 正寝造得好高大, | 新庙奕奕。〔84〕 | 新庙造得络络绎绎。 | 奚斯所作:〔85〕 | 这是大夫公子奚斯所作: | 孔曼且硕,〔86〕 | 诗好长而且好美丽呀! | 万民是若!〔87〕 | 万民就以为惬意呀! |
(陈子展译) 注释 〔1〕 (bì):神的意思。 宫:神庙,指姜嫄之庙。有侐(xù):即侐侐,清净的样子。 〔2〕实实:广大的样子。枚枚:闲暇无人之貌。 〔3〕赫赫:显耀貌。姜嫄(yuán):周始祖后稷的母亲。 〔4〕回:邪。 〔5〕弥月:满月。 〔6〕重(tóng):通“穜”,先种后熟的农作物。穋(lù):后种先熟的农作物。 〔7〕稙(zhí):早种的谷物。稚(zhì):晚种的谷物。 〔8〕奄:包括。下国:天下的国家。 〔9〕稼:播种。穑:收获。稼穑:泛言耕种。 〔10〕秬(jù):黑黍。 〔11〕缵:继承。绪:事业。 〔12〕大(tài)王:即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 〔13〕岐:岐山。阳:山的南面。 〔14〕翦:灭除。 〔15〕届:同“殛”,即诛的意思。 〔16〕牧之野: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武王在此领兵伐殷,打败殷兵,殷朝灭亡。 〔17〕贰:二心。虞:误。 〔18〕女:即“汝”。 〔19〕咸:完成。 〔20〕王:指成王。叔父:指周公旦。 〔21〕元子:长子,指周公长子伯禽。 〔22〕侯于鲁:言封伯禽为鲁侯王。 〔23〕宇:居,引申作疆土。 〔24〕侯于东:在东方做侯王。鲁国位于周的东方,故云。 〔25〕土田:土地。附庸:附属小国。 〔26〕龙旂:画着龙形图案的旗帜。承祀:继承祭祀之礼。 〔27〕辔:马缰绳。六辔:古代以四马拉一辆车,中间两匹马各一辔,两边的马各两辔,故云。耳耳:华丽貌。 〔28〕春秋:泛言四时。解:通“懈”。 〔29〕享祀:祭祀。忒(tè):差错。 〔30〕后帝:上帝。 〔31〕骍(xīng):赤色。骍牺:赤色的牲口。周人崇尚赤色,故云。 〔32〕飨:祭名。 〔33〕女:同“汝”,你,指鲁僖公。 〔34〕载:始。尝:秋祭名。 〔35〕楅(bī)衡:指牛栏。 〔36〕牡:雄性的鸟兽。白牡:指白色的公猪。刚:“ ”的假借字,公牛。 〔37〕牺尊:形状似牛的酒杯。将(qiāng)将:同“锵锵”,器物互相撞击的声音。 〔38〕毛炰(páo):去毛的烤小猪。胾(zì)羹:肉片汤。 〔39〕笾、豆:都是古代食器名。大房:一种盛肉的铜器。 〔40〕万舞:一种舞蹈名。洋洋:盛大貌。 〔41〕孝孙:指鲁僖公。 〔42〕尔:你,亦指鲁僖公。 〔43〕臧:善,好。 〔44〕常:守。 〔45〕三寿:上寿、中寿、下寿。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岁。朋:比。 〔46〕冈:山冈。陵:丘陵。 〔47〕车:兵车。一乘即兵车一辆。 〔48〕朱英:指矛头的红缨。绿縢(téng):指缠在弓上的绿色丝绳。 〔49〕二矛:夷矛和酋矛。重弓:两张弓。 〔50〕贝:贝壳。胄:头盔。朱 (qīn):红线。 〔51〕烝:众。增增:士兵蜂拥前进的样子。 〔52〕戎:西戎。狄:北狄。膺:击。 〔53〕荆:楚的别名。舒:楚的属国。 〔54〕承:抵挡。 〔55〕黄发台背:是老人的象征。台:通“鲐”。 〔56〕胥:相。试:比。 〔57〕耆、艾:均长寿的意思。 〔58〕有:又。 〔59〕眉寿:长寿。 〔60〕岩岩:高峻貌。 〔61〕詹:“瞻”的假借字。 〔62〕龟:龟山,在今山东新泰县。蒙: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 〔63〕荒:有。 〔64〕海邦:指鲁国东部靠近海的附属小国。 〔65〕来同:来朝贡。 〔66〕率从:相继顺服。 〔67〕凫(fú):凫山,在今山东邹县。绎:绎山,一作峄山,亦在山东邹县。 〔68〕徐:徐戎,古国名,在今安徽泗县北。徐宅:徐国旧有之地。 〔69〕蛮貊(mò):古称南方部族为蛮,北方部族为貊。蛮貊,泛指异族,此就淮夷而言。 〔70〕南夷:指荆楚。 〔71〕若:顺也。 〔72〕纯嘏(gǔ):洪福。 〔73〕常:地名。曾被齐国侵占,庄公时收复。许:地名。曾被郑国侵占,僖公时收复。 〔74〕燕:同“宴”。燕喜:谓庆功喜办宴会。 〔75〕宜:和顺。庶士:众臣。 〔76〕多:多次。祉:福。 〔77〕儿齿:老人牙落后,又生新牙,即所谓儿齿。意谓老人长寿。 〔78〕徂徕: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县。 〔79〕新甫:山名,亦名梁甫,在泰山之旁。 〔80〕度:“剫”的借用字,劈开的意思。 〔81〕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此“寻”“尺”为动词,谓将木材按需要锯成长短不同的尺寸。 〔82〕桷(jué):方形的椽子。舄(xì):大貌。 〔83〕路寝:正室。孔:甚,很。硕:大貌。 〔84〕奕奕:同“绎绎”,相连的样子。 〔85〕奚斯:人名,鲁国大夫,此诗的作者。 〔86〕曼:长也。 〔87〕若:善。 鉴赏 《 宫》是《诗经》三百零五篇里的第一长诗。在鲁国列代君主中,鲁僖公算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个。他曾派兵攻伐淮夷,取得胜利,并收回一些曾被齐、郑等国侵占的国土,使鲁国恢复了周公时代的版图。因此,他是鲁国能复兴祖先功业、弘扬国家声威的一位君主。这首诗就是鲁僖公赢得成功,建造新庙,依礼以其战绩告祭祖先时,鲁臣奚斯所作的一首乐歌(诗末章云:“奚斯所作。”)。正如刘勰《文心雕龙·颂赞》云:“鲁国以公旦次编,商人以前王追录,斯乃宗庙之正歌,非宴飨之常咏也。”虽未明言《 宫》,但作为《鲁颂》乃至整个《诗经》里的鸿篇巨制,它无疑是首膺其选的。因此,《 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早的有代表性的一首为君主歌功颂德的庙堂乐章。 诗对僖公的颂美,中心点是赞扬他能兴祖业,复疆土。《毛诗序》云:“《 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这句话可说是抓住了诗的核心内容。然而,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为了将对僖公的赞美写得极其堂皇正大,采用赋法,从其远祖姜嫄、后稷、太王、文王、武王、周公的业绩和鲁国建立的过程叙起,慢慢转到歌颂僖公功业上来,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段玉裁说:“《 宫》一篇,其辞甚长且甚大。”(《经韵楼集·奚斯所作解》)这话指出了本诗层层铺叙、夸张雕饰的基本艺术特色。我们对诗中追述祖德和颂美僖公这两个基本情节作一些具体分析,就可以更好地看到作者在运用铺叙手法时所表现出来的高妙的匠心。 诗的第一、二两节主要是追述祖德,为诗的第一大部分。“ 宫有侐,实实枚枚。”开篇写姜嫄庙高大寂静、庄严肃穆的景象,以唤起对漫长的历史陈迹的回忆,由兴入赋,按照年代的先后,顺次陈述祖先的功德。先妣姜嫄品行纯正,“上帝是依”,生育后稷,成为周室的始祖。后稷托福上天,聪明勤劳,善于稼穑,教会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博得了人民的拥护。接着,从“后稷之孙”的太王,“至于文武”,抓住他们几代人都从事灭殷的事业一路写来。最后,再写到成王非常感谢周公辅佐的功劳,立其长子为侯王,鲁国就这样诞生了。这两节叙写简明扼要,犹如一部周民族发展史的提纲,可与《大雅》中的一些周族史诗相参证。所写的每一位先祖,都能扣住其在历史上的特殊贡献来着笔,剪裁得当,详略有致,曲折生动,娓娓而谈,很自然流畅。 从第三到最后一节,是诗的第二大部分,即颂美僖公。这一层以告祭祝祷为关锁,历叙僖公继承祖业,复土强国的成就,翕张自如,起伏灵动。第三节开头四句承上启下,说伯禽受封,鲁国始立。接着,以“周公之孙,庄公之子”作一转折,略去其他叙述,直点僖公。下面,首先写他“春秋匪解,享祀不忒”,按时举行祭祀。他祭上帝(“皇皇后帝”),祭周室先祖(“皇祖后稷”),虔诚恭敬,以祈洪福。第四节承此而下,描绘祭祀的盛大场面和热烈气氛,祈求神灵的目的,在于保佑人的长命百岁和国家的江山永固。巩固鲁国江山,要遏制强敌,收复失地,树立国威,使四夷宾服。这一节的后面,即叙述僖公发兵攻伐淮夷之功,并以大段篇幅祝福他健康长寿(古代每逢喜庆之事,往往要为君王“上寿”)。第五、六两节则叙僖公不仅保有鲁国本土,而且开疆拓土(“遂荒大东,至于海邦”“及彼南夷”),使得东方和南方诸国都臣服于他。第七节又叙及僖公收复失地(“居常与许”),恢复了周公原有的疆域。神灵赐福,大功告成。所以,“鲁侯燕喜”,举行盛宴,庆祝胜利;全家和睦,举国欢庆。至此,赞美僖公可谓铺写详尽,淋漓酣畅。最后一节写功成后僖公大兴土木,建造新庙。宫殿高大宽敞,庙堂蜿蜒相连。呼应开篇,并略点作诗目的,使诗在结构上更为完整缜密,毫发无憾。 通过以上缕述,我们可以看出,《 宫》一诗,极铺叙夸张的能事。先述祖德,是为颂扬僖公作铺垫,目的是要在最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僖公所取得的成就的重大意义。歌颂僖公是本诗的正面文章,它采取分项铺写的方法,尽量包罗僖公的所有事功,闳衍巨侈,无以复加。而全诗又都笼罩在告祭祖庙、欢庆胜利的氛围中,显得极为宏伟壮阔。孙鑛说:“《诗》长篇,鲜有逾此者。其格宏壮,其词瑰玮,其色苍古,其思沉密。首尾作室,中间祖德、侯封、祭祀、武功,次第铺叙。而赞颂福祉,作三项分插,整然有法。细玩,宛似后世一篇纪功碑,与四诗格调又稍别。”(转引自《诗经直解》)这段话精要地指出了《 宫》的艺术特色。 除了“赋”法以外,灵活运用重叠手法,也是造成此诗篇幅宏大,壮美瑰丽(“孔曼且硕”)的重要艺术因素。如第五、六两节的诗意大体相同,虽然描写对象稍有变换。两节中分别用了“遂荒大东”“遂荒徐宅”等基本相同的句子,“至于海邦”“莫不率从”两句则完全相同,即构成了排比重复的章节,反复夸美僖公保有鲁国土地,并能开拓疆域的功绩,显示出张皇浮夸的特色。再如第四节,叙述中间隔重复使用略加变化的“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等句,构成本节行文重叠复沓的特点。正是所谓“以福寿再三祝之。虚辞溢美,已开汉世辞赋夸诞之渐”(《诗经直解》)。这些夸饰之词与铺叙手法相结合,使诗更好地取得了纵横错综、淋漓尽致地为僖公歌功颂德的艺术效果。 总之,《 宫》是一首为君主唱赞歌的辞章,内容上不足多取。但在艺术表现上,它却是诗人精心结撰的力作。它尽兴尽致的铺叙,是《诗经》“赋、比、兴”三种基本表现方法中“赋”的最典型的体现。无疑,它对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对后世诗人学习运用“赋”的表现方法,产生过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王锡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