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尺蠖赋 鲍照
释义

尺蠖赋

鲍照

智哉尺蠖〔1〕,观机而作。伸非向厚,屈非向薄。当静泉渟〔2〕,遇躁风惊。起轩躯以旷跨〔3〕,伏累气而并形〔4〕。冰炭弗触〔5〕,锋刃靡迕〔6〕。逢崄蹙蹐〔7〕,值夷舒步〔8〕。忌好退之见猜〔9〕,哀必进而为蠹〔10〕。每骧首以瞰途〔11〕,常伫景而翻路〔12〕。故身不豫托〔13〕,地无前期。动静必观于物,消息各随乎时。从方而应〔14〕,何虑何思?是以军算慕其权,国容拟其变〔15〕。高贤图之以隐沦〔16〕,智士以之而藏见〔17〕。笑灵蛇之久蛰,羞龙德之方战〔18〕。理害道而为尤〔19〕,事伤生而感贱〔20〕。苟见义而守勇,岂专取于弦箭。

注释

〔1〕尺蠖:蝶蛾类之幼虫。

〔2〕渟(tíng):水积聚不流。

〔3〕轩躯:伸长躯体。轩:高起。旷跨:跨越。旷:宽大。

〔4〕累气:屏息。并形:谓屈缩其体。

〔5〕弗:不。

〔6〕靡:无。迕:相遇。

〔7〕崄(xiǎn):险阻。蹙(cù):急促,皱缩。蹐(jí):小步行走。

〔8〕夷:平坦。舒:伸展。

〔9〕忌:畏惧。

〔10〕蠹:食木虫。

〔11〕骧首:抬头。

〔12〕伫景:停下身来。

〔13〕豫:通“预”。

〔14〕从方:随机应变。

〔15〕算:运筹。拟:比拟。

〔16〕图:希冀。

〔17〕以:用。

〔18〕“灵蛇”、“龙德”两句意为:灵蛇久蛰与龙德方战,皆不足取。

〔19〕尤:过失。

〔20〕贱:轻贱。

鉴赏

这篇小赋,赞叹尺蠖惊人的生活智慧,极为生动地描述了尺蠖的活动状态。它“观机而作。伸非向厚,屈非向薄”,“起轩躯以旷跨,伏累气而并形”,“逢崄蹙蹐,值夷舒步”,“每骧首以瞰途,常伫景而翻路”。作者从形容其天赋的生命智慧中,融入了人生所应有的明智,给人以重大的启发,使人们从尺蠖的生活行动中,领悟到各自应采取的方针策略:“动静必观于物,消息各随乎时”,“军算慕其权,国容拟其变。高贤图之以隐沦,智士以之而藏见”。这样从微小事物的赋咏中,摆出了重大的人事哲理,恰当地收到“以小喻大”的艺术效果。

《周易》说:“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这篇小赋,从尺蠖日常的行动中,把事物的道理铺陈开来,进一步抒写动静、屈伸“与时消息”的处世之道。这是许多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士大夫们,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但作者在最后却反其意,认为只需“见义而守勇”,就不必待时而发,如弦箭之相依。

作者在他所铺写的事物中,寓托自己的人生实感,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表现出这篇小赋与众不同的积极人生观。另外,赋中也委婉含蓄地流露了出身寒微的封建士人,在豪门世族的腐朽统治下,处境的艰难与内心的愤懑。

托物寓意、赋咏抒怀,是这篇小赋的突出特点。赋中先从尺蠖小虫说起,由此生发,写出封建士人的处世之道,以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借物喻人,以小喻大,井然有序,贴切自然。

这篇小赋的另一特点是作者体物细腻、描写传神。对事物的描写,不但“形似”,而且把尺蠖小虫的屈伸动静,描写得传神入化,极尽体物之妙,显示出作者善于从平凡细小的事物中,捕捉客观形象的本领。同时把人生哲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以增强全赋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此赋篇幅虽短小,而文笔挺拔,句式工巧,言简意深,饶有风华。在南朝文坛上使用典实成为风气的情况下,作者仍能大体上运用直接抒写的方法,使人耳目一新,表现出异乎流俗、清新别致的艺术风格,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名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