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夜飞鹊 周邦彦 |
释义 | 夜飞鹊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唏嘘酹酒,极望天西。 鉴赏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写别离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音调相协合,具声乐美。词系写别情,上片写昨夜送客情况,是追叙。下片写送客归来,是铺叙,各臻妙境。 词一起点地、点时,“凉夜何其”,用《诗经·小雅·庭燎》之“夜如何其”句,“其”为助词,无实意,极显朴厚深沉。“斜月”三句写凉夜景色,美而凄切。“霏霏凉露沾衣”,一“衣”字暗含有人送别、将别。“相将”句束上启下,更点明是离会了。“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探”字极为生动贴切,由于是夜间送客,难分难舍,延磨时光,这时天渐亮了,不得不行,不得不别。一“探”字知道了渡口更鼓声随风飘来,而仰望天空,树梢上犹悬着猎户星座(《史记·天官书》正义云:“参旗九星在参西,天旗也。”友人罗忼烈教授注为今猎户星座,兹从罗说)。这时间是由夜入晓。一结以“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不言人之惜别,而写马识人意,即使你要扬鞭赶它,它也不忍快走,真是神来之笔。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是力透纸背的写法。结束了上片,余韵无穷。 下片写送客归来,当然是从送客的地点——河桥归来。这里以“迢递”开头,一连三句。河桥送客本非远处,何以“迢递”言之?则来时虽送别,但有伴而来,万语千言,叮咛嘱咐,自然不觉得就到了离别之处。现在客已走了,独自归来,“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哪能不觉得路远呢?写人之别后感觉,入微而又深厚。归途中,“何意”三句,美极、怅极。这一句,有的本子作“何意重经前地”,我们采用“何意重红满地”,认为后者包括前者。“重红满地”,写花落满地,自然“遗钿不见,斜径都迷”。“何意”也寓有重经前地的意义,而又发挥想象,直贯下来,“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也是“何意”的另一所见。这两句,一向为人所赞赏,如梁启超云:“‘兔葵燕麦’二语,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艺蘅馆词选》)实际上,柳句是行人的所经,“兔葵”句则是送行者归来之所见,仍有所不同,唯均景中寓情,所以脍炙人口。“残阳”从送别归来惆怅迷惘的时间上看,又是一天将了,人的相思真无有尽时。词的结尾,再加深描绘情景,一“但”字领起,也急转急收,抚今思昔,只好“徘徊班草,唏嘘酹酒,极望天西”。“班草”,是布草坐地。“酹酒”,是尊酒强欢。这是从江淹《别赋》之“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可班荆兮赠恨,惟尊酒兮叙悲”化出,但更简练而多情。“望极天西”是徘徊、唏嘘的继续,不使用感情色彩的字面,只平平说出,实际上是怅望无穷。 这首词,是“自将行至远送,又自去后写怀望之情,层次井井而意致绵密,词采秾深,时出雄厚之句,耐人咀嚼”(黄蓼园《蓼园词选》)。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