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避暑赋 李曾伯
释义

避暑赋〔1〕

李曾伯

渊献编年〔2〕,蕤宾纪律〔3〕。当梧叶之十三〔4〕,余蓂英之六七〔5〕。庚金始明〔6〕,离火正棘〔7〕。于时云盖张空〔8〕,日驭铄石〔9〕。犹酷吏之堪畏〔10〕,类权门之可炙〔11〕。复以暑雨积润,温风致湿。动小民之怨咨〔12〕,起庶人之郁悒〔13〕。遂使会达于阎闾〔14〕,叹燠若以旸若〔15〕,皆惔如而焚如〔16〕。喘形乎宰相之牛〔17〕,躁见乎丈人之乌〔18〕。重以小寇之蚊兮〔19〕,营营乎肆〔20〕;其扰细人之蝇兮〔21〕,纷纷乎为之驱〔22〕。凡厥俯仰之内〔23〕,俱无贤愚之殊〔24〕。虽碧纱兮为之呵御〔25〕,白羽兮为之吹嘘〔26〕。晏子爽垲之宅〔27〕,不韦高明之居〔28〕,盖未有不受乎阴阳之炭〔29〕,而获出乎造化之炉者也〔30〕。是日客有屋不抬头〔31〕,室仅容膝〔32〕,新浴而振灵均之衣〔33〕,当暑而袗尼父之绤〔34〕。陈以珍盘〔35〕,佐以篚实〔36〕。然而背与汗以相浃〔37〕,缨虽泉而莫涤〔38〕。虽袁绍之酒未遑饮〔39〕,而方朔之肉不暇食〔40〕。远怀乎高山流水之胜〔41〕,近想乎修竹茂林之僻〔42〕。环视六合〔43〕,神游八极〔44〕。卑骊山之仙游〔45〕,陋摩诘之旧迹〔46〕。飙无扇金〔47〕,景已含璧〔48〕。顾无地之可避〔49〕,姑惟意之是适〔50〕。于是举羲扇〔51〕,披楚襟〔52〕,拄西爽之笏〔53〕,抚南薰之琴〔54〕。枕桃笙而高卧〔55〕,倚胡床而长吟。

已而月明星稀,籁静机沉〔56〕,虚室生白〔57〕,玄关不扃〔58〕。顿觉耳洗巢父之水〔59〕,不待面障元规之尘〔60〕。逡巡而肺腑之痞去〔61〕,逶迤而毛发之寒生〔62〕。恍兮如驾黄鹄而访河汉〔63〕,忽兮如跨青鸾而上蓬瀛〔64〕。殆莫知其为朝市不避风雨之吏〔65〕,而其或为山林不知寒暑之人也耶〔66〕

心既休〔67〕,夜渐永〔68〕,幡然而作〔69〕,若有所警〔70〕。乃思天地两间,寒暑二证〔71〕,以四序之推迁〔72〕,犹兆人之告病〔73〕,而况中宇宙而立〔74〕,司民物之柄〔75〕!与其处唐帝之风殿兮〔76〕,人间苦炎热;孰若罢汉文之露台兮〔77〕,海内庶乎清静〔78〕?彼二老之遁海滨兮〔79〕,得不以其炮烙之刑〔80〕;四皓之避商山兮〔81〕,又焉非其弃灰之令〔82〕?倘不思有司之酷于暑兮〔83〕,毋乃使元元之不堪命〔84〕

已矣哉!兔没兮乌生〔85〕,燕去兮鸿宾〔86〕。毋炎上其性兮〔87〕,毋热中其情〔88〕。存乎我之夜气兮〔89〕,听夫物之秋声〔90〕。彼赤炽之郁郁兮亦欲东耳〔91〕,天固将起凉风于青苹〔92〕

注释

〔1〕题下署“丁亥闰五”。此赋当作于宋理宗宝庆丁亥年(1227)闰五月。

〔2〕渊献:亥年。

〔3〕蕤(ruí)宾:五月。

〔4〕梧叶之十三:梧桐落了十分之三的叶。

〔5〕蓂(míng)荚:瑞草名。

〔6〕庚金:即金星。

〔7〕离:八卦之一。

〔8〕云盖张空:天上无云彩。

〔9〕日驭铄石:阳光将使石头熔化。

〔10〕酷吏:残暴的官吏。

〔11〕类:相似,好像。

〔12〕动:牵动。

〔13〕庶人:普通人。

〔14〕会达:深入到。

〔15〕燠:热。

〔16〕惔:火烧。

〔17〕宰相之牛:见《汉书·邴吉传》。

〔18〕丈人之乌:见《尚书大传》。

〔19〕小寇:小贼。

〔20〕营营乎肆:毫无忌惮地飞去飞来。

〔21〕细人:地位低微的人。

〔22〕驱:驱逐。

〔23〕厥:代词。

〔24〕无贤愚之殊:没有好坏的区别。

〔25〕呵御:防御。

〔26〕白羽:羽扇。吹嘘:扇驱蚊蝇。

〔27〕爽垲(kǎi):高朗干燥。

〔28〕不韦:吕不韦。

〔29〕炭:木炭。

〔30〕造化:自然的创造化育。

〔31〕屋不抬头:房屋低矮。

〔32〕室仅容膝:房屋狭窄。

〔33〕振:振衣。

〔34〕袗(zhěn):华贵衣服。尼父:对孔子的尊称。绤(xì):粗葛布。

〔35〕陈以珍盘:盘中盛放着珍馐美味。

〔36〕佐以篚实:用竹篚(fěi)盛放着水果。

〔37〕背与汗以相浃:汗流浃背。

〔38〕缨:帽上的带子。

〔39〕未遑:来不及。

〔40〕方朔:东方朔。

〔41〕高山流水之胜:有高山流水的名胜之地。

〔42〕僻:僻静幽雅的地方。

〔43〕六合:天地四方。

〔44〕八极:八方极远的地方。

〔45〕骊山:在陕西临潼。

〔46〕摩诘:王维。

〔47〕飙(biāo):疾风。金:五行之一。

〔48〕景:日光。璧:圆形玉器。

〔49〕顾:环顾四方。

〔50〕姑:姑且。

〔51〕羲扇:王羲之题字之扇。

〔52〕楚襟:楚国的服装。

〔53〕笏(hù):朝笏。

〔54〕南薰之琴:旧传虞舜曾弹五弦琴、作《南风诗》。

〔55〕桃笙:用桃枝竹所编的席子。

〔56〕籁(lài):自然界的声音。

〔57〕虚室生白:月光照进空室。

〔58〕玄关:泛指门户。

〔59〕巢父:古隐士。

〔60〕元规:庾亮。

〔61〕逡巡:顷刻。痞(pǐ):胸腹中懑闷结块。

〔62〕逶迤:从容自得。寒:凉意。

〔63〕黄鹄(hú):黄色的天鹅。

〔64〕青鸾:传说中的神鸟。

〔65〕朝市:朝廷和集市。

〔66〕山林不知寒暑之人:隐士、仙人。

〔67〕心既休:精神松弛下来。

〔68〕夜渐永:夜渐深。

〔69〕幡然:变动。

〔70〕若有所警:好像有所敏悟。

〔71〕寒暑二证:寒暑交替。

〔72〕四序之推迁:四季变迁。

〔73〕兆人:兆民,指万民。

〔74〕中宇宙而立:独立于天地之间。

〔75〕司民物之柄:掌握百姓命运的最高执政者。

〔76〕唐帝:唐代的皇帝。

〔77〕汉文之露台:见《汉书·文帝纪》。

〔78〕海内庶乎清静:大概可以使国家百姓宁静吧?

〔79〕二老:二长老。

〔80〕炮烙之刑:把人放在铜笼中活活烤死。

〔81〕商山四皓:汉初商山四隐士。

〔82〕弃灰之令:殷代法令,对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83〕有司:官吏。

〔84〕元元:平民。

〔85〕兔:指月亮。乌:指太阳。

〔86〕燕去:燕子飞去。

〔87〕毋炎上其性:不要助长太阳那酷热的脾性吧!

〔88〕毋热中其情:不要用炎热去伤害鸿雁喜温暖之情吧!

〔89〕存乎我之夜气兮:让我保留这种夜间的凉爽之气吧。

〔90〕听夫物之秋声:听一听秋天的自然界的声音。

〔91〕赤炽:火一般的炎热。

〔92〕起凉风于青苹:语出宋玉《风赋》。

鉴赏

李曾伯(?—1268)字长孺,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后居嘉兴(今属浙江)。南宋理宗时历任四川宣抚使、观文殿学士、庆元知府兼沿海制置使等职。著有《可斋杂稿》《可斋续稿》(续前)和《可斋续稿》(续后)三种。其赋今存三篇,有《闻雁赋》《岩桂赋》及本篇。

《避暑赋》以炎暑为题,极力铺陈盛夏之酷热对人的荼毒。主题思想是反对虐政,指出酷吏权门之害人比炎暑更可怕,这种立意确是别开生面的。

这篇赋的内容大致是:这年夏季炎热异常,烈日炎炎简直要使岩石熔化,天地之间好像成了巨大的火炉,人们在如炙如烤的高温下已无法正常生活。这种炎热“犹酷吏之堪畏,类权门之可炙”。接着,作者描述了人们是如何郁闷气喘、烦躁不宁、汗流浃背、食不甘味;如何被蚊蝇叮扰无法自卫;又如何无处躲避酷热、拼命挥扇也只能扇到热风……这既是对炎暑景象的夸张描述,又是对当局腐败和民生凋敝愤懑之情的借题发泄,表现了作者对虐政的诅咒和抗议。随后作者又写了入夜之后,始有一丝微风,带来了清凉之感,使人们从烈日的炙烤中暂时解脱出来,白天的种种痛苦不适爽然若失,好像进入仙境一般快乐。作者在气候的变化中受到启发,联想到人民群众应当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统治者有责任把他们从火坑中解救出来。由此,文章直接转入议论。作者借古喻今,抨击时政。最后,作者表达了盼望凉风速起、海内清静的政治理想,从炎暑终究会被秋凉所替代作为结束语。

在艺术上,《避暑赋》继承了唐赋的传统,保持了浓厚的诗意。它用字典雅,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其中四、六句和骚体句、杂体句交替使用,变幻多端而又显得恰到好处。行文流畅自如,文辞汪洋恣肆,状物、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全文浑然一体。它既不像大多数宋赋那样散文化,又不像某些宋赋那样枯燥无文。其不足之处,在于用典过多,有不少生僻的故实使文章显得艰涩难懂,其中有些用典固然精妙贴切,而有些却未必恰到好处。例如“举羲扇、披楚襟、拄西爽之笏、抚南薰之琴”等句,其中的用典与文义就没有太密切的联系,至多有一点形容渲染之效,而却使文章过于深奥费解。又如某些生词难字,像“渊献编年、蕤宾纪律”“余蓂荚之六七”几句,只不过是说明时间的,却弄得这么复杂,确有“掉书袋”的毛病,表面看来似乎很有文采,实则造成了文义晦涩,偏离了文章应当力求平实易懂的正确方向。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4: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