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 |
释义 | 送耿晦之守湖州 远下吴江向霅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邮渚频挝津吏鼓,渔歌唱近使君船。 吴兴岘山足胜事,汉水襄阳空昔贤。 鉴赏 这是一首送行诗,作者徐祯卿是明代的国子监博士(即封建王朝最高学府的教授),是当时的学术工作者和教学者。博士与行政官员没有工作上的联系,和地方官更是互不相干,因此,他和耿晦之完全是朋友关系。徐是正直清高之士,耿是能接近老百姓、关心老百姓疾苦的循吏,他们是道义之交。现在耿晦之要到湖州做太守,诗人徐祯卿当然要写诗送他了。 这首诗和一般的送行诗不同,它没有惜别的感情,没有祝愿的语句,别有深意,别具风采。 “远下吴江向霅川,高秋风物倍澄鲜。”第一联写耿晦之赴任。上句写:在这秋高气爽的时候,知交耿晦之受命出守湖州,他带着王命,就要远下吴江走向霅川去到任所了。湖州在浙江省北部太湖之滨,“吴江”在江苏省最南部西滨太湖,“霅川”在湖州境内。下吴江向霅川,是耿晦之到任的水行通道。“下”字写船行顺流而下,有自然轻快之感,“向”字写行程走向,有目的性,因为这不是写一般的行船而是写赴任所。下句写耿晦之赴任旅途中的风光。我们知道:吴江太湖一带,风景优美。在晴朗的秋天里,仰望则天高气清,俯视则水清沙白,连空气也显得特别明净。“高秋风物倍澄鲜”概括而又形象地写出了面前的景物,这样写能衬托出耿晦之的高雅的情操,显示出此人并非俗吏。 “ “邮渚频挝津吏鼓,渔歌唱近使君船。”第三联写耿赴任途中接触的人。“邮渚”指水乡传递文书的驿站;“津吏”指这种驿站的小官。古代有击鼓开船的习惯,津吏击鼓,一是通知人们官船出发,二是表示对长官的尊敬。这虽是惯例,也显示出长官的尊严。上句写耿晦之船行赴任接触到的一般情况,下句写水乡的渔歌则含意很深。“使君”是太守的别称。水乡的渔人是很多的,他们一般都很活跃,很机灵。他们听到津吏击鼓,明明知道官船来了,却仍然唱着歌划着小船向官船边驶去。可能他们早已听到即将到来的州郡长官,是一个能够接近人民与民同乐的好官。他们唱着歌划船过去,有瞻仰的意味,也有欢迎的意味。“渔歌唱近使君船”的确是佳句,它表现出耿晦之这个新任太守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这里再一次说明了诗人写什么,不写什么,大有深意。这里的描写,体现出作者的修养、情操,体现出作者对知交耿晦之的敬爱。 “吴兴岘山足胜事,汉水襄阳空昔贤。”第四联写对耿晦之出守湖州的评价与赞叹。“吴兴”就是湖州,(三国时为吴兴郡治)“岘山”用西晋名臣羊祜事。(守襄阳十年,有政绩,死后吏民为他建碑立庙于岘山)。上句以西晋名臣羊祜比耿晦之,意思是耿晦之做湖州太守,会和晋代羊祜镇襄阳一样,泽及生民,名留千古,足可称为盛事。下句的意思是湖州得耿晦之为守,是现实当中的好事,而汉水之畔的襄阳,只不过空有昔日贤臣的遗迹罢了,这就是说,贤臣难得,千百年乃一遇之。 这首诗选材新颖,风格清朗,写了知交耿晦之的雅量高致,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用语轻灵而自然,值得学习之处甚多。“渔歌唱近使君船”是这首诗的佳句,值得玩味。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