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壶中天 张炎
释义

壶中天

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张炎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鉴赏

这首词,从词前小序和词中的“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等句看,当写于作者北上漫游,第一次过黄河之时。又据张炎《甘州》一词小序说:“辛卯岁(1291)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云云,此词约写于1290年与沈尧道北上同游燕、蓟的途中。“沈尧道”,即沈钦,汴(今河南开封)人,是张炎的词友,《全宋词》录其词仅一首。

在南宋末年到元初,从杭州至大都可由运河到通县,首句说“扬舲(带窗的小船)万里”,即表明作者是沿运河北上的,当时的古黄河,与运河的交叉处在徐州东,从杭州到徐州附近并不足万里,说万里是言水程之长,举其成数而已。“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两句,意思是说可笑当年为着什么事,让黄河把中国分成南北两部分呢?这两句词,虽为写实,但可能有弦外之音。南宋曾与元蒙南北对峙过,可是到头来元蒙入主中原而南宋王朝却灭亡了,这个“笑”字,含有讥笑时无英雄,南宋朝廷不思振拔,南北对峙了一阵,反使元蒙独霸中原了。这两句,增加了词的波澜。下文说:“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意思是说:古黄河是我平生梦想不到的地方,如今却亲自游历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数句,正面描写古黄河岸边的风物。老柳树夹着官河(指黄河)而生,斜阳照着古道,风静而犹显出一条条的波纹,一“直”字,见出作者炼字之功,写出了风平浪静时河水平直的波纹。黄河岸边的老百姓,看到他们要夜渡黄河而感到吃惊,问他们是何处来的?把他们当作浮槎夜渡的狂客。“泛槎”,用《西京杂记·八月浮槎》的典故,明明是以浮槎客自比,却托之野人之口,避免了词人所反对的“质实”之病。古时传说,天河与黄河相通,夜渡黄河,自比浮槎客,更增加了神奇的色彩。

下片重在写夜渡之景。“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三句,写夜渡时的感觉:秋风迎面而来,落叶萧萧而下,河水和着泥沙向远处流去,舟行水上,都没留下任何痕迹。“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衰草”即秋草,古诗云“秋草萋已绿”,谢朓《酬王晋安》“春草秋更绿”,“更绿”者,还有些绿意。“凄迷”二字,写夜间所见景色,迷迷蒙蒙,不甚真切。作者在夜渡之时,捕捉一个“闲鸥独立”的小镜头,用它来点缀夜渡之景,很有趣味。“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三句,写夜间舟行的动感,十分逼真。“春水船如天上坐”,舟行水中往往有挟浪浮天的感觉,山把云邀请去,“邀”字用得很妙,他把无情无知的云水,写得似乎有情有知。最后写向天一望,银河横空,呈现一条碧色,使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黄河相映成趣,境界开阔。

结穴两句说:“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当扣船而歌告一段落的时候,海月飞上天空,如同孤轮白盘似的,挂在夜空。“飞”字状月的移动,“孤白”状月之孤独色白,海月飞上,当是下半夜的光景。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景物描写。上片的写景,是夜渡古黄河前的所见之景,从“斜阳古道”句看,当是夕阳西下前的景物。下片的写景,纯为夜景,紧扣夜渡,“浪挟天浮,山邀云去”等句,给人以动感,突出了舟行的感受,写得真切细腻,词人把夜渡可见的景物:天上的银河和月亮,天边的云,远处的山,凄迷而带绿色的秋草,以及水中的闲鸥,都组织在一个画面中,绘出了一幅秋夜渡河的美丽图画。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9: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