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啸赋 成公绥
释义

啸赋

成公绥

逸群公子,体奇好异〔1〕,傲世忘荣,绝弃人事〔2〕。晞高慕古〔3〕,长想远思。将登箕山以抗节〔4〕,浮苍海以游志〔5〕。于是延友生,集同好〔6〕。精性命之至机,研道德之玄奥〔7〕。愍流俗之未悟,独超然而先觉〔8〕。狭世路之阨僻,仰天衢而高蹈〔9〕。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10〕

于时曜灵俄景,流光濛汜〔11〕。消遥携手,踟跦步趾〔12〕。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13〕。响抑扬而潜转,气冲郁而熛起〔14〕。协黄宫于清角,杂商羽于流徵〔15〕。飘游云于泰清〔16〕,集长风乎万里。曲既终而响绝,遗余玩而未已〔17〕。良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所拟〔18〕

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19〕。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20〕。大而不洿,细而不沈〔21〕。清激切于竽笙,优润和于瑟琴〔22〕。玄妙足以通神悟灵,精微足以穷幽测深〔23〕。收《激楚》之哀荒,节《北里》之奢淫〔24〕。济洪灾于炎旱,反亢阳于重阴〔25〕。引唱万变,曲用无方〔26〕。和乐怡怿,悲伤摧藏〔27〕。时幽散而将绝,中矫厉而慨慷〔28〕。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骛而激扬〔29〕。情既思而能反〔30〕,心虽哀而不伤。总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31〕

若乃登高台以临远,披文轩而骋望〔32〕。喟仰抃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33〕。或舒肆而自反〔34〕,或徘徊而复放。或冉弱而柔挠,或澎濞而奔壮〔35〕。横郁鸣而滔涸,冽飘眇而清昶〔36〕。逸气奋涌,缤纷交错,列列飚扬,啾啾响作〔37〕。奏胡马之长思,向寒风乎北朔〔38〕。又似鸿雁之将雏〔39〕,群鸟号乎沙漠。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40〕。应物无穷,机发响速〔41〕。怫郁冲流,参谭云属〔42〕。若离若合,将绝复续。飞廉鼓于幽隧,猛虎应于中谷〔43〕。南箕动于穹苍,清飚振乎乔木〔44〕。散滞积而播扬,荡埃蔼之溷浊〔45〕。变阴阳之至和,移淫风之秽俗〔46〕

若乃游崇岗,陵景山,临岩侧,望流川,坐磐石,漱清泉〔47〕,藉皋兰之猗靡,荫修竹之蝉娟,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驿而响连〔48〕。舒蓄思之悱愤,奋久结之缠绵〔49〕。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50〕

若夫假象金革,拟则陶匏,众声繁奏,若笳若箫〔51〕。磞硠震隐,訇礚〔52〕,发徵则隆冬熙蒸,骋羽则严霜夏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53〕。音均不恒,曲无定制〔54〕。行而不流,止而不滞〔55〕。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56〕。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57〕。信自然之极丽,羌殊优而绝世〔58〕。越韶、夏与咸池,何徒取异乎郑、卫〔59〕。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60〕。虞公辍声而止歌,宁子检手而叹息〔61〕。钟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62〕。百兽率舞而抃足,凤皇来仪而拊翼〔63〕。乃知长啸之奇妙,盖也音声之至极。

注释

〔1〕逸群:超群。逸,通“轶”,超绝。“逸群公子”是作者杜撰的人物,代表了作者自己的意趣。体奇好异:喜爱体验奇异的事物。

〔2〕荣:荣华富贵。人事:指仕进之事。

〔3〕晞(xī):仰慕。

〔4〕箕山:山名,又名崿岭、许由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抗:高尚。抗节:使节操高尚。

〔5〕浮苍海:漂浮在海上。沧海:大海。游志:使志向游于物外。

〔6〕延:邀请,接待。友生:朋友。同好:志趣投合的友人。

〔7〕精:精通。至机:最机微的道理。玄奥:广奥。

〔8〕愍(mǐn):忧伤,哀怜。先觉:先知。

〔9〕狭:认为狭窄。阨(è)僻:仄陋,狭小。天衢,天上的街道。高蹈:远行。

〔10〕邈(miǎo):远,远离。姱(kuā)俗:奢侈的风俗。遗身:遗忘自身,忘我。慷慨:意气风发,情绪激昂。长啸,用口哨来吹出旋律,又叫做啸歌。啸歌在魏晋时期蔚成风气,许多名士都善于啸歌。

〔11〕于时:这时。曜(yào)灵:太阳。俄:倾斜。景:同“影”。濛汜(sì):古代传说中的太阳沉没之处。

〔12〕踟跦(chí chú):同“踟蹰”,来回走动。

〔13〕皓:白。

〔14〕潜转:暗中转换(曲调)。冲:气流冲口而出。郁:气流强。熛(biāo)起:迅速兴起。

〔15〕协:合。黄宫:“黄钟宫”的省称,专用调名。宫、商,角、徵、羽,古乐中的五音(五种音调或五个音阶),相当于现代音乐简谱中的1、2、3、5、6。清角:比角音高半音,相当于“4”。流徵:流利的徵声。杂:与“协”义同。

〔16〕泰清:天的别称。

〔17〕响:回声。玩:玩味,赏玩。已:停止。

〔18〕良:确实。丝竹:丝为弦乐器,竹为管乐器,泛指乐器。拟:比拟。

〔19〕假:借助。用:作用。役心:用心。御气:控制气流。

〔20〕触类:对某类事物有所感触。与“感物”义同。

〔21〕洿(wū):形容声音散漫。沈:同“沉”,沉滞。

〔22〕清激:清澈激越。切:贴近,近似。竽、笙均为古代管乐器。优润:优美圆润。和:谐和。瑟、琴均为古代弦乐器。

〔23〕玄妙:道家语。通神悟灵:古人认为音乐可以沟通人与鬼神之间的思想感情,所以祭祀时要奏乐。穷:尽。测:知。

〔24〕收:除去。激楚:古曲名,其调高亢凄清。哀荒:悲哀过分。节:节制。北里:古舞曲名,是靡靡之音。

〔25〕济洪灾于炎旱:在大旱时,啸歌能使天降大雨。反亢阳于重阴:在密雨浓阴之时,啸歌能使太阳出现。

〔26〕引:乐曲体裁之一。用:度。方:常。

〔27〕怡怿(yí yí):快乐。摧藏(zàng):极度悲哀。

〔28〕绝:断绝。中:中转。矫:高举。厉:高。

〔29〕徐:缓慢。婉约:婉转优美。优游:从容不迫。纷:纷乱。骛(wù):急,速。激扬:激越高亢。

〔30〕反:同“返”。

〔31〕总:合,包括。八音:古代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器为八音,即钟、磬、琴瑟、箫管、笙竽、埙、鼓、柷敔。至和:极谐调。固:能够。荒:荒唐,颓废。

〔32〕披:分开。文:同“纹”。饰有花纹。轩: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披文轩,分开车子的帷幕。骋望:极目远眺。

〔33〕喟:叹。抃(biàn):拍手。抗首:昂头。嘈:象声词,这里形容啸声响亮。长引:长长的啸声。

〔34〕舒肆:舒缓。

〔35〕冉弱:荏弱。柔挠:又作“柔扰”,软弱的样子。澎濞(bì):水流声。

〔36〕横:陈。郁鸣:浓烈的啸声。滔涸(hé):流水干涸。冽:本指寒冷,此处引申为强烈地吹。飘渺:形容啸声清脆而悠长。清昶(chǎng):天气晴朗。

〔37〕逸气:啸歌时吹出的强烈气流。奋涌:喷薄而出。缤纷:多姿多彩的啸声。列列:风吹动的样子。飚(biāo):暴风。啾啾:象声词,细小的叫声。

〔38〕胡: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长思:深深的思念。朔:北。

〔39〕将:携带。雏:幼鸟。

〔40〕因形创声:依照、模仿各种形象创造出不同的音响。随事造曲:即兴编造旋律。

〔41〕应物无穷:各种各样的感触都可以用啸歌来抒情。机发:象弩机发射一样迅速。响速:象回声应和一样迅速。响:回声。

〔42〕怫(fú)郁:愤懑,心情不舒畅。这里形容啸声受压抑而不舒展。冲流:形容啸声强而连续不断。参谭、云属(zhǔ):皆形容声音连续不断。

〔43〕飞廉:风神。鼓:鼓动,吹动。幽隧:深邃的山路。应:应和。中谷:山谷中。

〔44〕南箕:南方天空的箕星。穹苍:苍穹,天空。清飚:大风。乔木:高树。

〔45〕散积滞:啸歌使积滞之气散发开来。荡:涤荡。埃蔼:灰尘多的样子。溷:混。

〔46〕此句意为改变阴阳使其和谐,铲除淫风秽俗。

〔47〕崇岗:高岗。陵景山:登上大山。陵,升。景,大。岩侧:高山旁。流川:瀑布。

〔48〕藉:坐卧其上。皋(gāo)兰:水泽中所生的兰草。猗(yí)靡:随风飘动之貌。荫:遮荫。蝉娟:美好的样子。骆驿:犹“络绎”,连绵不断。

〔49〕舒:抒发。蓄思:积虑。悱愤:忧思郁结。奋:振作,亦指抒发,与“舒”义同。

〔50〕累:烦累。

〔51〕假:借。象:比。拟:仿效。金、革、陶、匏均为八音之属。笳:古代管乐器名。

〔52〕磞硠、震隐:均形容声音大。訇(hōng)礚(kē)、(láo)嘈,均象声词。

〔53〕隆冬:深冬。熙蒸:热气上升。骋:尽情啸歌。凋:草木凋谢。霖:久雨。谷风:东风,春风。鸣条:使树木枝条发出声响。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徵、羽、商、角分别属于火、水、金、木,而火、水、金、木又分别代表夏、冬、秋、春四个季节,因此这里说啸歌演奏这几种不同的调式时,就会出现不同季节的景象。

〔54〕恒:常,固定的。

〔55〕这句说,进行而不失控,静止而不凝滞。

〔56〕吻:嘴唇。发扬:发声扬气。假:借。芳气:人呼吸之气的美称。

〔57〕要妙:声音细微而曲折。激嚁(dí):形容声音急促。清厉:形容声音激切高朗。

〔58〕信:确实。羌(qiāng):发语词,无实义。殊尤:特异。绝世:冠绝当世。

〔59〕越:超过。韶(箫韶)、夏(大夏)、咸池均古代雅乐名。箫韶为虞舜之乐,大夏为夏之乐,咸池相传为黄帝所作,尧曾加以修改。徒:仅仅,只。取异:取其不同之处。郑、卫:郑卫之音,指民间俗乐,与上述雅乐相对。

〔60〕绵驹:春秋时齐国歌唱家。结舌:指不敢再唱歌。丧精:丧失魂魄。王豹:齐国歌唱家。

〔61〕虞公:齐国歌唱家。辍(chuò):停止。宁子:宁戚,齐国大夫。检手:敛手。

〔62〕钟期:钟子期,楚人,著名音乐鉴赏家。孔父:孔子。忘味:据《论语·述而》载,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63〕抃(biàn)足:跳舞。抃,原意是拍手,这里是顿足。凤皇来仪: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代相传以为瑞应。

鉴赏

成公绥(231—273),复姓成公,字子安,东郡白马(今河南渭县)人。幼而聪敏,博涉经传,擅长辞赋。性情恬淡,不求闻达,被荐召为博士,后升中书郎,入晋后为骑都尉。有著作十余卷,已失,明张溥辑有《成公子安集》。现存成公绥的赋20余篇,有些已残。

成公绥的赋,多以天、地、江、河、云、雨等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也有一部分描写花木、乐器和虫鸟的,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啸赋》了。

从魏晋时期的许多文字记载来看,“啸”是当时名士们的一种特殊癖好,就像这类人士酷爱酒和“五石散”一样。但“啸”究竟是怎么回事,后人却不得其详,因此千余年来,其说纷纭。根据今人的研究,“啸”其实就是打口哨。口哨属于一种口技,而口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籍中不乏对这种技艺的精湛描绘,许多民间艺人能够用口技对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进行模仿,其惟妙惟肖,往往达到令人惊异的程度。但是,打口哨这种民间伎艺能够进入上层社会,成为魏晋之际的社会风尚,许多儒雅之士纷纷效法,并一一成为啸歌能手,却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

魏晋时期,社会经历了长时间的动乱,统治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和改朝换代导致了思想界的一系列变化。由名理之学发展起来的玄学已经形成并占据了意识形态上的统治地位,这种糅合了老、庄、《周易》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以君主无为为宗旨,既适应了豪门世族的需要,又是人们企图从当时各种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的一种表现。但早期的玄学仍然是用来解释儒学合理性的,所以遭到一批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反对,以嵇康、阮籍为代表,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用以揭露名教的虚伪性,客观上起了破坏礼教的作用,建立了新的玄学体系。

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及一些观点相同的文人,对自己的主张身体力行。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得放浪形骸、不拘礼法,旷达超脱不为名利所累;为躲避统治阶级迫害远祸全身,他们聚在一起时都缄口不谈政治,而是饮酒、弹琴、谈玄悟道,追求一种远离世俗的隐逸生活。在这种生活中,“啸”便成了他们的一种乐趣。据《晋书·阮籍传》载:“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这就是有名的“苏门之啸”。从中可知,阮籍是非常善于啸歌的,而道士孙登的啸歌比阮籍更为高明。孙登不回答阮籍关于修炼的提问,却用奇绝的长啸来给阮籍以某种神秘的启示,这大概也就是当时所谓的隐逸风度吧。

“啸”是一种音乐化的口技,它不须借助任何乐器,也不需要歌词,只需用肺部发出的气流来冲击口唇就能“奏”出各种动听的曲调。啸歌的任意性很强,既可以演奏现成的曲调,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模仿风雨鸟兽等声响,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某种感受去进行即兴创作,随意编造旋律,完全不受什么清规戒律的约束,也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的限制。正因为它有“触类感物、因歌随吟”、“唱引万变、曲用无方”、“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的特点,所以它非常适合于名士们那种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敏感浪漫的气质,使他们能用啸歌来抒发自己积郁已久、难以言传的种种感受,因此他们很快地接受了这种艺术形式。再说,啸歌也并不那么简单易学,而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法要领,它不仅要求啸者具备某些先天的优越条件(如口腔唇舌的形状、肺活量、乐感和悟性等),还需要较高的音乐素养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即使学会了啸歌,水平也有高下之分,要想提高技艺,还需要长时间地练习。所以,它是一种能显示才能和个性的艺术,无怪乎它备受那些才分极高却在黑暗社会中没有施展机会的名士们的青睐了。这些名士们竞相习啸,把它作为精神寄托和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山间旷野和幽静的竹林中放声长啸,尽情发泄人生的感受,从啸歌中得到快乐和慰藉。

作者成公绥,正是一位具有与“竹林七贤”相同意趣的知识分子。据《晋书·成公绥传》载,他精通音律,尤善啸歌,“尝当暑承风而啸,泠然成曲”,所以他能用形象的笔触和渲染铺陈的手法,展示啸歌的特殊艺术魅力。

赋的开头,作者杜撰了一位感慨社会黑暗、人生道路狭窄的“逸群公子”,其实这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这位公子的“慷慨而长啸”,正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那种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高蹈的情怀。接着,作者以饱满的感情,来宣扬“长啸之奇妙”乃“音声之至极”,用比喻、夸张、用典等手法,反复铺陈,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啸歌之奇妙。

作者笔下的啸歌,是天然佳音,其清澈动听可与竽笙、琴瑟、箫笳等一切乐器媲美而且有过之无不及。它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可以表达世间各种各样的意境,它所呈现出的各种情绪诸如欢乐振奋、激越热情、恬淡平静、悲凉哀婉……无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可以令人销魂,而且可以感动天地、沟通人神。啸歌所模仿的风号水流、马嘶虎啸、鸟鸣人泣,都足以乱真。这种特殊的歌唱,还能给歌者本人带来极度的愉悦和享受,使其肺腑如洗而飘飘欲仙,忘却人生的一切烦恼。历史上任何著名的音乐家无不拜倒在啸歌面前,因为啸歌使他们的歌唱或演奏黯然失色。啸歌是那么引人入胜,它即使停止了,也仍然余音缭绕、回味悠长。

在这里,作者赞美的虽然是啸歌,却同时把音乐的各种功能都表述得十分贴切、恰到好处,不仅描绘形象,而且寄托深远,使《啸赋》成为辞赋中描写音乐的名篇。啸歌盛极于魏晋,后来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消歇,隋唐以后的文人已经不大懂得它了,虽然唐诗中也有些写到啸的(如王维诗句“弹琴复长啸”),但这时的啸只不过是指吟诗而已,远不是啸歌那种抑扬顿挫、神妙万分的音乐化口技了。《啸赋》给我们留下了认识啸歌的宝贵资料,对于今人了解我国辉煌的古代文化是很有益处的。

《啸赋》还把啸歌这一民间艺术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它已经超过了被尊为音乐典范的官方雅乐《箫韶》、《大夏》、《咸池》等,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评价,表现了作者蔑视礼法、傲然独立的气概。因为所有的官方雅乐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礼法、巩固等级秩序的,而一切民间艺术都被统治者贬低为“不登大雅之堂”,并加以排斥和扼杀。作者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对啸歌的种种赞美和描绘,得出啸歌是一切音乐中至善至美的结论,要在艺术殿堂中为啸歌摘取桂冠,使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这种不同凡响的见地。

西晋时代,尤其是太康时期,文学出现了繁荣景象,辞赋的成就尤高于诗歌。西晋王朝虽然黑暗,但毕竟是继长期动乱之后进入了统一。乱后的繁荣在人们心中激起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短期的安定给作家们提供了较稳定的创作环境,此时作家云涌、作品迭出,辞赋从汉末以来的长期沉寂之后开始复兴。能够代表这一时期辞赋成就的是叙事大赋和抒情小赋,它们都沿着“体物写志”的方向延伸。《啸赋》既承两汉传统,又有建安慷慨之音的余韵,在题材和情韵上都有新的突破,能够“触兴致情”。读者通过对《啸赋》的鉴赏,是完全可以体会到这一时期辞赋作品的某些特色的。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