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踏莎行 周紫芝 |
释义 | 踏莎行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鉴赏 这是一首别情词。上片写别时,下片写别后。 开头两句,用两个比喻。“情似游丝”,“游丝”,空中青虫一类吐出的绵长纤细的丝,比喻离情别绪缱绻缠绵。“人如飞絮”,以暮春时漫天飞舞、飘扬不定的柳絮,比喻人飘零聚散,别会无常。周邦彦《玉楼春》:“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不仅设词相同,且意境亦可互参。“泪珠阁定空相觑”,描绘出离别双方在临别之际的情态。泪水盈盈,停留在眼眶里,只是空自定睛相对,默默无语。这时,任何语言也表达不了复杂的感情。“泪珠阁定”的形象,比“泣涕零如雨”(《古诗·迢迢牵牛星》)似的泪水滂沱,更能表现离人的凄惨心情。“一溪烟柳”两句承次句来。行人乘舟离去了,夹溪两岸的杨柳,披拂着千万缕细软的枝条,但也没有法子系住客船,表现了他们不得不分离时悲痛难禁又无可奈何的情景。这两句写刚分离之后居者的情态。“柳”音谐“留”,汉唐以来,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丝系船正是从这一风俗联想引发出来的。这种即景生情的刻画抒写,怨柳丝未曾系住行舟,含蕴着居者彷徨凄黯的伤别意绪。 过片仍写居者在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雁过斜阳,草迷烟渚”两句不直接抒写离愁,而宕开写景。它们是居者远望所见。空中的大雁在苍茫的余晖里向天边飞去,不知它将到何方,栖息于何处?沉沉暮色中,烟雾弥漫的洲渚上,青青的草色凄清迷离。这些景物迷蒙凄黯的色彩,飘零无定的态势,是对行人羁旅生活形象的比喻和刻画,其中也含蕴着居者迷惘的情怀和不堪离别的慨叹。这样借景寓情,比起直接抒发离情来,更含蓄,更有强烈的感染力。正因为如此,下句“如今已是愁无数”这一惊魂摄魄的情语,才具有深沉的力量。“愁无数”,无限的愁思就包蕴在上述景物的描绘之中。愁思如此地茫茫无际,使居者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她感到愁思无法排遣,今宵不知怎样才能挨过去,明朝的事姑且就不要去想了。深沉的别恨,凄怆的情怀,被最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这里直抒别情之所以能打动人,仍与前面对薄暮黯淡景色的描写所起的渲染烘托的作用分不开。 词的上片先抒情,末则情景交融,景语的点缀为情语服务;下片不同,先写景,后抒情,使全词具有错综的长处,结体颇见整中有散、统一中求变化的特色。就周紫芝词的一些名篇看,说他的乐章“非苦心刻意为之”(沈雄《古今词话》引孙兢语),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