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咏怀(其二) 阮籍 |
释义 | 咏怀(其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环珮,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鉴赏 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这是第二首。这首诗写江妃的两个女儿和郑交甫的爱情及最后分离的忧伤。这个爱情故事出自《列仙传》。故事是说,郑交甫在长江、汉水之滨,遇到江妃的两个女儿,她们长得很美,郑交甫一见钟情,不知道她们是神仙。江妃的两个女儿都佩带环珮,郑交甫请求她们赠送环珮。她们就解下身上的环珮赠与交甫。交甫揣着环珮走了几十步,发现怀中的环珮已经不见了,再回头看两个绝色女子也不见了。“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环珮,婉娈有芬芳”四句概括了这个爱情故事的主要情节。第一句交代故事的人物、地点和人物的活动。第二句写江妃二女的仙姿神态。第三句写馈赠环珮。这环珮乃是爱情的信物,所以第四句写郑交甫的感觉:环珮芬芳,情意深长。故事写到这里,并没有写完。下面分写郑交甫和江妃两个女儿的爱慕和相思。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这是写郑交甫对江妃二女的爱慕。这种绵绵不尽的情意,是千年难忘的。二女的美好容貌,深深地铭刻在他心中。这些内容是原故事所没有的,诗人以自己的想象进行了补充。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这是写江妃二女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由于郑交甫如此钟情,激起二女对他的相思。萱草原是令人忘忧之草,可是此时已无忘忧之用了,可见其忧思之深。情人不在,梳洗打扮又为谁呢?她们盼望郑交甫再来,而他却再也不来了。这就好像天天盼着下雨,而天天见到的总是太阳。此愁此恨,永无尽期。这些内容也是诗人的补充。这种补充,使情节更为曲折,情感更为浓烈,有更强的感人力量。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怎么像金石一样坚固的情谊,今天就这么断绝了呢?令人无限的忧伤。这是写江妃二女对郑交甫的责难,也寄寓了诗人的感慨。 显然,这是一首爱情诗。但是,阮籍《咏怀》诗常用比兴手法,因此,清人吴淇《选诗定论》说:“首四句之外,便与交甫事不合,特借以成文耳。”这是认为,诗人借这个爱情故事的部分情节以抒写自己的感慨。元人刘履《选诗补注》说:“初,司马昭以魏氏托任之重,亦自谓能尽忠于国。至是,专横僭窃,欲行篡逆,故嗣宗婉其辞以讽刺之。言交甫能念二妃解珮一遇之顷,犹且情爱猗靡,久而不忘。佳人以容好结欢,犹能感激思望,专心靡他,甚而至于忧且怨。如何股肱大臣视同腹心者,一旦变更,而有乖背之伤也。君臣、朋友,皆以义合,故借金石之交为喻,所谓‘文多隐避’者如此,亦不失古人谲谏之义矣。”这里明确指出是讽刺司马昭。我们认为,这首诗是否讽刺司马昭,实在难以断定。不过,说诗的内容隐喻曹魏与司马氏的关系,倒是颇有道理的。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