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咏古 吴伟业
释义

咏古

吴伟业

古来有烈士,轵里与易水。庆卿虽不成,其事已并美。

专诸弑王僚,朱亥杀晋鄙。惜哉博浪椎,何如圮桥履。

公孙擅西蜀,可谓得士死。连刺两大将,探囊取物耳。

皆从百万军,夜半入帐裹。匕首中要害,绝迹复千里。

若论剑术精,前人莫能比。胡使名弗传,无以著青史。

谁修侠客传,阙疑存二子。

鉴赏

诗中所谓“烈士”,其实都是历史上的刺客。轵里,指战国时轵人聂政,他刺韩相侠累,自己毁容而死。易水,指行刺秦王未遂的荆轲,轲在卫国时人称“庆卿”。专诸,是吴人,为吴国公子光刺王僚。朱亥,为信陵公子刺杀魏将晋鄙。博浪椎,指张良以椎击秦王,误中副车,后来张良变更姓名,匿居下邳圯上,为一老人(黄石公)进履,老人便授以兵书,使张良能佐刘邦定天下。

以上这些故事,都为后人所熟知,下面却有两个不知名的刺客。

后汉公孙述据蜀自立为王,光武命征南大将军岑彭、中郎将来歙前往征讨,后来两人皆被刺客刺死。这两个刺客都逃去,所以姓名没有留下来。作者深有感慨,希望有人增修侠客传,保留这两个无名的烈士。

聂政等都是著名刺客。他们的行刺,都是出于个人的意思,对被刺者本人并没有仇恨,更没有政治上的动机。张良较为不同,他的先世是韩人,韩为秦灭,故刺秦王是为韩复仇。

从今天来看,暗杀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行为。张良的博浪一击,也是逞匹夫之勇的冒险,后人已有非议。作者将博浪椎与圯桥履对比,称之为烈士。

这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五首。从其他几首来看,当是明亡后之作,因而对这些意志刚烈、不顾性命、复仇死难的血性之士,便借此以浇自己的胸中块垒,程穆衡《吴梅村编年诗笺注》就说:“作者难逢,奇怀莫显,乱世文晦,埋没恒多。”就是说,如今能为此二子立传的作者,已经找不到了。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9: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