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
释义 |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鉴赏 “知音”的出典源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高山流水”遂成为朋友间知音的代称。李白与蜀僧濬不仅是四川老乡,而且早就认识,心仪已久。他在另一首《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中说:“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能得到李白如此倾倒的人必是高人、高僧无疑;而高僧濬能为李白倾心奏琴也必视李白为知己、知音。就一般而言,濬并非僧人法号,而是俗名,排行第二。李白在诗中以俗名相称,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诗前三句写濬奏琴,后五句写李白听琴,奏与听复叠成章;善奏与善听,为宾主的关系定位,惺惺相惜,情志相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是诗的引子,不仅介绍濬的身份,而且一“抱”一“下”生动地勾勒出其超逸的精神风采。濬“抱”的“绿绮”是琴中妙品,抱乃亲密动作。当年司马相如曾为自己心爱的琴取名“绿绮”,并且由此演出一段与卓文君私奔的风流佳话。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也是蜀人,暗示李白胸中缠绵的故乡情结。而“下”并非指濬刚从峨眉山下来,而是描写高僧气定神闲、飘然而至的情态,那简直就是一座“天下秀”的峨眉山!唐代似乎还没有公开的演奏会,高手们只是在朋友间献艺、娱乐,如孟浩然诗云:“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次二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奏与听是双方互动,“一挥手”是演奏者的气度与技艺,“万壑松”则是接受者的感知与联想。这万壑松风自然与峨眉山与四川有关,李白《蜀道难》有句:“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高音似山,低调若水。“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余音袅袅,淡出一个舒缓悠远的境界。对于李白来说,是听者,是客,又是在客地听到了乡音、乡情,怎能不激发对于故乡的回忆与思念。“客心洗流水”,应是“流水洗客心”的倒装,完全是天籁之音。“流水”与“霜钟”对应,用高山流水典故。“余响”也用两典:一是《列子•汤问》:“余音绕梁 本诗两个角色互为宾主。但诗题《听蜀僧濬弹琴》,听者为李白,李白是主,濬是宾,反客为主,听是全诗关键。本诗外延是听琴,内涵是思乡,思乡是诗的主题。诗中虽然没有具体描绘濬弹琴的技艺,但音乐感特别强,处处飞动着听觉与视觉意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在描写音乐的诗词中是个特例。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心照不宣,各有机杼,可为本诗解读。 |
随便看 |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