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商调·黄莺儿】风花雪月吟·咏风 无名氏 |
释义 | 南【商调·黄莺儿】 风花雪月吟·咏风 无影又无踪,卷杨花西复东,江湖常把扁舟送。飘黄叶舞空,推白云出峰,过园社乱摆花枝动。吼青松,穿帘入户,银烛影摇红。 鉴赏 这是分吟风、花、雪、月的〔商调·黄莺儿〕组曲的第一首。清陈坦园《呵冻闲抄》一书,将这组曲子当作无名氏所作收入。但明刊《新刊耀目冠场擢奇风月锦囊》中就曾收入与《呵冻闲抄》所收仅个别文字有出入的四首曲子,并署作者名为朱权。该组曲子随后又被收入《增订解人颐广集》。此处从陈坦园说。 《咏风》是一首咏物小令,虽然通篇没有一个“风”字,但读完之后却感觉“风”无处不在。 这支小令,只有九句话却说了风所做的七件事,除了首句说到“无影又无踪”是风的本性之外,全曲再无一字涉及对风的描写,但是我们却可以感觉到风的活力四射,它可以时而在东,时而在西;可以空中起舞,也可以游戏江湖。它喜欢卷杨花、舞黄叶,不仅吹动风帆将扁舟轻送,更是把云彩推拥出群山;当它来到园林春社时鲜花翠柏在它的帮助下更显摇曳生姿。 风有时是个乐善好施的豪客,它会鼓动风帆送扁舟往返,也会将高洁的白云推拥出山峰一展英姿;风有时是个雄壮的武士,当它在林中清啸时,会引发松涛阵阵怒吼进行回应;风有时又是个江湖风流浪子,它轻柔地穿帘入户,烛光见了它也不禁嫣然摇红。 风是无影又无踪的,更是不能停歇脚步的,所以它会给人一种摇曳不定的动感,而这支曲子就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展示这种变化多端。“卷”“送”“飘”“舞”“推”“摆”“动”“吼”“穿”“摇”,可以说这十个动作确保了全曲动态的美感。 曲子不仅善用动词,也十分善于化用前人句意,如“推白云出峰”就是化用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但没有陶渊明归隐田园厌倦庶务之感,而是抱有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而末句“银烛影摇红”,则是暗用宋周邦彦《忆故人》的“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 曲子不伹极富动感,而且所赋予的画面也是色彩艳丽,不仅有“黄叶舞空”,更有“白云出峰”,有青松吼也有“花枝动”,点的是银烛而摇动的却是红影。有动有静,有呼有应,本是自然界中普通的“风”,在作者笔下却活灵活现,传神入微。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