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匏有苦叶 诗经 | |||||||||||||||||||||||||||||||||||
释义 | 风·邶风 匏有苦叶
注释 〔1〕匏(páo):葫芦,古人系于腰间的涉水工具。《国语·鲁语》韦昭注:“佩匏可以渡水。”苦:通“枯”。叶枯则匏干坚硬可用。 〔2〕济:水名,又作“泲”。涉:步行过河为涉,涉水的渡口也叫涉。深涉:深水渡口。 〔3〕厉:连衣而涉。 〔4〕揭(qì):提起下衣渡水。 〔5〕有瀰(mí):犹“瀰瀰”,大水茫茫景象。 〔6〕有 〔7〕濡:浸湿。轨:常义为车辙,僻义为车轴头。此用僻义,说详王引之《经义述闻》。濡轨:犹言水有半个车轮那么高。那时人常乘车渡水,故用“轨”记水位。 〔8〕牡:雄雉。 〔9〕 〔10〕旦:天大明。 〔11〕归妻:使妻来归,犹娶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妇人谓嫁曰‘归’,自士言之,则娶妻是来归其妻,故曰归妻。” 〔12〕迨:及,趁。泮(pàn):合。冰泮:即结冰。(闻一多《诗经通义》) 〔13〕招招:摇动不定。 〔14〕卬(áng):我。 〔15〕须:等待。 鉴赏 《毛诗序》说此诗“刺卫宣公也。公与夫人并为淫乱。”牵扯上“公”,还连带上“夫人”,惹得《传》《笺》一忽儿说此章刺公,一忽儿说那章刺夫人(见《正义》疏毛、郑之说)。后之说诗者颇有“四章各自立义,不为连类之辞”(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苦恼,和“制局离奇变幻,措词谲诡隐微,若规若讽,忽断忽连,故难骤解”(方玉润《诗经原始》)的困惑。余冠英先生发露此诗最为透彻豁然:“一个女子正在岸边徘徊,她惦着住在河那边的未婚夫,心想:他如果没忘了结婚的事,该趁着河里还不曾结冰,赶快过来迎娶才是。再迟怕来不及了。”(《诗经选择》)这诗写待人求婚,可用“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卫风·氓》),和“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召南·摽有梅》)为其作一总注。 诗写大龄女子急于成婚的热望。主人公就是末章的“卬”,第三章的“士”,就是她望而不见等而再等的“朋友”。整首用第一人称语气,从自己一方的单相思立意见情。除首句外,每章前两句皆用赋笔,写其所见,后两句是其所想,布局整齐井然。前三章只言有见有想,分明有个活脱脱的人儿在,却偏按捺住不说动情者谁,所思者何人,直至篇末“卬须我友”“始稍露端倪,犹令人有蜻蜓点水轻盈飘忽之感”(陈子展《诗经直解》),宛然呈现急于成婚却不愿直直道出的女性固有的羞涩而热切的心理。 从三章的“旭日始旦”看,首章说她一大早就赶到济河的渡口,企足伫望,时候还早,一个人影儿也没有。黎明漠漠,只听到河水哗哗地流淌。那高涨的秋水不由得使她担心:渡口水深,人来可不方便了。心急生念:“深则厉,浅则揭”——无论河水深浅,你都给我渡过来,连衣过也好,提衣过也好。这是就己言。如就人言,那就是“子惠思我,褰裳涉溱”(《郑风·褰裳》)的意思了。这两个三字句,可能是当时流行在卫国俗语性的格言。《谷风》的“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或可是其变形。其事有异,其据其时宜,多方成之的情感则一。《论语·宪问》里的“荷蒉(挑草筐子)者”之语有此二句。人皆以为引《诗》,不一定为非,但也或许就是这个格言广泛流传的例证。这里的深厉浅揭,是她焦渴的恳望和设想,恨不得立即“既见君子”,而使成婚的心愿得到“云胡不喜”的满足。这两句语气急促。“深厉”的“深”,顶上“深涉”的“深”,意更迫紧。这是温情脉脉的期望,也是热乎乎的命令式的召唤——仿佛那男子就在对岸,一股急不可耐之情溢于其间。首句“匏有苦叶”是为兴句,葫芦叶黄,当是深秋平日所见,非此时即目河岸。意在兴起这正是“秋以为期”成婚的时节;另外,有了它,河水再深,就全然可“厉”了。待人至河,盼人渡河,那恋人必在彼岸一方。这济河一定留有她“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甜蜜回忆,那河湾的树丛处处可能就是他们每每密语的地方,否则,她何必一早就赶到这里? 盼久了,天大亮了,鸟儿也啼叫了,盼的人儿还不见,看到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济水。她多么希望“所谓伊人”,忽然间“在水一方”,涉河迎来。然而眼前依然是“有瀰济盈”,耳边不时传来野鸡叫声。呆呆望着饱满的河水,心想:河水虽然深了,但还不能淹没轮子——这岂不是“以尔车来,以我贿(嫁妆)迁”的吉庆时日?河边的雌雉都要找个伴,岸上的人儿(自己)却怎么办?这章的“求牡”语意比首章更为透明热烈,如饥如渴,情思更为焦切。“济溋不濡轨”句,也是对所盼之人呼唤叮咛语,似乎他“宛在水中央”。深厉浅揭是要对方过来,商定婚日。而“不濡轨”则暗示对方迎娶自己过去,似乎还不等幻望中人张口表示,也顾不得红云飞上双颊而冲出一句“雉鸣求其牡”。如果上章是格言晓谕,写其盼,那么此章就是借物直白,写其“求”了。 一会儿,红彤彤的太阳升上地平线,照得济水一片通红。“始旦”的“始”字生趣:说明前两章的盼望都在“未旦”之时;“始旦”,即才旦,犹迟旦。旭日的迟出映衬她所望之早;“旭日始旦”,所望当远,恋人不至,则清晰可见,心之焦急,当更甚一层。这时,河边苇丛传来“ 末章承上“旭日始旦”,日头升高,渡口上聚集人多了,舟子摇橹开始摆渡。渡口的人都上了船,自己是不是也坐船,到对岸去寻找那“士”。她想了想,结果却是“人涉卬否”。此句重见,表示她心意坚定。这倒不是姑娘不愿放下身份,而是相信她的恋人一定会到来的。而且一大早冒着“零露 诗至末,方正面露出,“求牡”云云者是“卬”之心曲。诗的一切内容都发生在“卬须我友”之时。前三章只写所盼所望,而人物性属未显,末了回眸正面对人,原是窈窕女子待友求偶之作。题旨诗意,由隐而显。这种背面敷粉和曲终奏雅手法的结合,刻画了一个感情热烈、文静婉尔、性格细腻的女性,与同属求偶待婚的《摽有梅》中的女性之泼辣爽直、情感迸发迥然有别。后者一口一个“求我庶士”,欲望如火,不可遏止,与这首的“卬”都是“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周南·汝坟》)的类型,但其情思的内向和外向却泾渭分明。 诗中的所见所想,都发生在河边,章章有水,通首湿意淋漓。那深厉浅揭,“不濡轨”“迨冰未泮”“人涉卬否”,无一不与水相关,而又无一不与求偶待婚相联系。处处柔情似水,在在情满如河。情感之细致,如水之曲曲流淌。中心之向,如河之一往而不止。一片情意都渗透在流动无形的河水之中,片片涟漪契合着人物丝丝心思。湿淋淋的水意,托显浓悠悠的心绪,借着瀰瀰的秋水,如痴如幻、如梦如真地传出一腔的缠绵、满怀的心事。 |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