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剑阁赋 李白
释义

剑阁赋〔1〕

李白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2〕,见云峰之崔嵬〔3〕。前有剑阁横断〔4〕,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5〕,有巴猿兮相哀〔6〕。旁则飞湍走壑〔7〕,洒石喷阁〔8〕,汹涌而惊雷。送佳人兮此去〔9〕,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10〕,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11〕,悲白日之西匿〔12〕。鸿别燕兮秋声〔13〕,云愁秦而暝色〔14〕。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注释

〔1〕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北,又名剑门关。

〔2〕咸阳:秦故都。

〔3〕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4〕横断:意外截断。

〔5〕(yù):大风吹动的样子。

〔6〕巴猿:巴蜀之猿。

〔7〕湍(tuān):急流的水。

〔8〕洒石喷阁:冲刷着山石,喷洒着剑阁。

〔9〕佳人:美好而有才干的人。按《剑阁赋》题下云“送友人王炎入蜀”,“佳人”应指王炎。

〔10〕夫君:犹言“那人”。

〔11〕沧波:泛指江河。

〔12〕西匿(nì):隐藏于西方。

〔13〕燕:燕地。

〔14〕秦:关中地区。

鉴赏

开元十八年(730),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写下了“惊风雨”、“泣鬼神”的千古名篇《蜀道难》。《蜀道难》写的是由秦入蜀的沿途风光,“峥嵘而崔嵬”的剑阁是它道上的一座雄关。如果说《蜀道难》是挥斥幽愤的话,《剑阁赋》或许真是“送友人王炎入蜀”的离别曲。不管二者有多大差别,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们同是写于长安,相隔的时间不会太久。

《剑阁赋》是一篇咏剑阁而送别的抒情小赋,共19句、121字。它以极其简括的笔调,描写了剑阁高峻、险要的地理形势和万壑轰鸣的恐怖气氛,感叹光阴虚度、世路艰险,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赋的前九句写剑阁,绘形绘声,惊心动魄。后十句写送友人。主要篇幅写别后的思念之情。

《剑阁赋》意境开阔,赋中充分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用了“望”、“见”、“视”等字眼,展现出一个奇谲瑰丽的艺术空间和五光十色的彩色意象。尤其赋中充分运用了听觉:松风的吼叫,巴猿的哀号,飞湍的喧闹,转石的雷鸣,组成了一曲雄壮豪迈的交响乐,渲染出异乎寻常的凶险气氛。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6: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