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蝶恋花 欧阳修
释义

蝶恋花

欧阳修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鉴赏

这首词寓情于景地写出抒情主人公从早春到暮春的感情波澜。

上半阕先写栏外景色:碧玉般的绿树与六曲形的栏杆紧紧依偎着。词中的“碧树”当指杨柳。“二月东风催柳信”(欧阳修《玉楼春》),在东风的轻轻吹拂下,杨柳正舒展出又嫩又黄、似金色丝缕一般的柔枝。不难看出,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当为欧词所本。但欧词中的柳又别具一种妖娆姿色。他的《玉楼春》咏柳一词,把柳比拟成娇柔可爱的少女。如今,我们在《蝶恋花》词中又见到了她,这位“腰柔乍怯”的少女,正依偎在六曲栏杆之旁,轻展姿影,妩媚动人。

“谁把”两句写帘内景物。“钿筝”是嵌金为饰之筝,唐温庭筠《和友人悼亡》有“钿筝弦断雁行稀”句。“玉柱”,指用玉所制的筝瑟之柱。“移”,动。“移玉柱”指弹奏钿筝。“海燕”,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产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海燕”。两句写不知是谁弹奏起钿筝,响声一发,帘内双栖的海燕骤然惊起,双双穿过帘幕,比翼飞去。

栏外柳丝轻展,帘内海燕双栖,“碧树”“黄金缕”“钿筝”“玉柱”,一派金碧辉煌、堂皇富丽景象。在这幢幽邃静寂的雕栏画楼之中,一声钿筝惊飞双燕,词境静中有动,兴象极其微妙动人。

下半阕,“满眼”三句写眼前所见到的暮春三月的景色。“游丝”指蜘蛛或其他虫类所吐的丝,飞扬于空中,故称游丝。杨柳的“黄金缕”这时已化为缭乱的飞絮。三月正是杏花盛开的季节,可是无情的清明雨一霎间侵凌而来,使得“杏花零落香红谢”(欧阳修《蝶恋花》),到处是狼藉残红,飞絮蒙蒙,逗引出词人伤心惜花的一怀惆怅之情。“浓睡”两句,写莺语惊破好梦的懊恼情绪。镇日凄清,原无欢意,便把希望寄托于梦中。果然,词人在浓睡中做了个欢乐的好梦,但好梦不长,竟被恼人的莺语惊破,想寻求也无处寻求,此情此景真是惆怅春心无限了。

那么,词人被惊残的“好梦”是什么呢?词中没有点明,但从“穿帘海燕双飞去”中不难窥见其中消息。那依偎的碧树,那在春风中摇曳的柔枝,展尽千姿百态的杨柳,那动人心弦的声声钿筝,都渲染、衬托出在画楼帘中双栖双飞的一对海燕。词人在浓醉中从凄凉的暮春重回到温馨的早春,那凝聚着青春、爱情、幸福的美好时光。这,就是他渴望寻求的“好梦”。

清代词学家谭献评这首词如“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复堂词话》),颇得其中三昧。欧阳修在词中的叙事做到了“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词中的“双燕”必定寓含作者的寄托,但又使读者一眼看不出寄托所在,须透过缥缈的云雾之气去辨析、欣赏“金碧山水”的姿色之美。这就是作者渲染“一片空蒙”画面的高超笔墨所在。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7: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