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藕花赋 金应麟 |
释义 | 藕花赋 昔子安既放〔1〕,爰赋采莲。意薄江鲍〔2〕,彩逾潘陆〔3〕。藕枝足用萦情于君王,藕花不驻伤心于迟暮。余自北返棹〔4〕,游明湖小憩藕花之居,频访藕花之院〔5〕。故相丙舍已就榛荆〔6〕,名僧精庐亦归粪壤〔7〕。绿波吞岸,香里鸣榔〔8〕。朱英冒溪。酒边长啸。悲绎枝之易折,喜水月之为邻。意无取乎金雀玉蝉,兴有感于湘江洛浦。聊成短赋,用寄素怀〔9〕。其词曰: 铮铮乎如孤臣之热血〔10〕,峭峭乎如素女之贞节〔11〕。矫矫乎如云鹤之翱翔〔12〕,皎皎乎如寒泉之芳冽〔13〕。红衣未残,缟裳告别。露冷房空,烟销玉缺〔14〕。邻屏翳与结璘〔15〕,憎官蛙与水蛭〔16〕。无花亦香,遭污更洁。信佛图之是珍〔17〕,非再思之所悦。无端玉沼,忽焉帝乡,邀东皇之一顾〔18〕,分上苑之馀香〔19〕。雪袍冰缬〔20〕,水佩风裳。爱其峭直之性,赏其孤立之芳。彤史侔之而少色〔21〕,丹若比之而无光〔22〕。臣心静其如水,劲干凛其若霜。时相从兮丹凤辇〔23〕,长欣愉兮黄螺觞〔24〕。花烂晴郊,根移藻甸〔25〕。既改植而分枝,亦波平而风便〔26〕。遥承太液之云〔27〕,暂别中阳之殿〔28〕。 暮来为君结芳实,朝来为君舒奇花。藕丝作裙荷作杯,白玉一盂逾菱瓜〔60〕。事事为君致实用,一朝零落悲天涯。亭亭修洁众所惮〔61〕,冶游况谢红骝车〔62〕。独惜波罗共海 注释 〔1〕子安:西晋文学家成公绥,字子安。 〔2〕薄:近。江鲍:江淹与鲍照。 〔3〕潘陆:潘岳、陆机。 〔4〕棹(zhào):摇船之具。 〔5〕藕花之院:金氏自注:“南屏旧有藕花书院。” 〔6〕故相丙舍已就榛荆:金氏自注:“明高文端占寺之藕花居为墓址。”丙舍,停放灵柩的房屋。 〔7〕名僧:指青雨禅师。精庐:或称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处。 〔8〕鸣榔:捕鱼时用长木叩舷为声以惊鱼入网。 〔9〕素怀:平生的怀抱。 〔10〕铮铮:金属相击声。比喻刚直。孤臣:刚正不阿而孤立无助的臣子。 〔11〕峭峭:超拔挺秀的样子。素女: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善弦歌。 〔12〕矫矫:翘然出众的样子。 〔13〕皎皎:洁白的样子。芳冽:芳香清寒。 〔14〕玉缺:玉阙,仙人的宫阙。 〔15〕屏翳:神名。结璘:月神。 〔16〕官蛙:蛤蟆。 〔17〕佛图;塔的别称,亦指佛寺。 〔18〕东皇:即东皇太一。此指皇帝。 〔19〕上苑:皇家园林。 〔20〕雪袍冰缬(xié):以雪为袍,以冰为彩结。 〔21〕彤史:古代女官名,掌记载宫闱起居事。侔之:与之齐等。 〔22〕丹若:石榴的别称。 〔23〕丹凤辇:皇妃所乘的辇(niǎn)。 〔24〕黄螺觞:黄色螺壳制的酒杯。 〔25〕藻甸:华美的水淀。 〔26〕风便:风静。 〔27〕太液之云:太液池上空的云。 〔28〕中阳之殿:汉唐时宫殿名。 〔29〕 〔30〕鳊鲋:鱼名。 〔31〕容与:意同“逍遥”。 〔32〕赵女:与上文的“吴娃”,均代指美女。 〔33〕破券:破坏契据,不守信誉。 〔34〕游鳞:游鱼。 〔35〕苍獭:青色的水獭。 〔36〕裴 〔37〕张存:宋冀州人。 〔38〕蕃巷:普通的里巷,即乡里。 〔39〕毗户窃诮:街坊邻里偷偷讥诮。 〔40〕醋醋:悲酸的样子。 〔41〕铃铃:或作“令令”,象声词。 〔42〕塘欹:池塘倾侧。欹(qī),倾侧不平。黄月:也作“月黄”。道家谓月中有黄气,乃月之精,常吞食可以成仙。 〔43〕强颊羞眉:强使面颊堆起羞眉。 〔44〕王昌:字公伯,以姿仪俊美为时所共赏: 〔45〕夷光:西施。 〔46〕山鬼:山中女神。 〔47〕水仙:指屈原。又谓伍子胥、宓妃等为水仙。 〔48〕紫绵:紫牡丹。 〔49〕汉皋之佩:张衡《南都赋》注引《韩诗外传》:“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汉皋,山名,在今湖北襄阳。 〔50〕艑(biàn):大船。 〔51〕瑶池:神仙居所。 〔52〕玉井:参星下的四颗小星。田田:叶浮在水上的样子。 〔53〕涅白:把白的染黑。涅(niè),染黑。 〔54〕铜仙:铜铸的捧露盘的仙人。 〔55〕朱仪:红妆。璀烂:光辉灿烂 〔56〕璇璐(xuán lù):美玉。 〔57〕绀文:天青色的花纹。 〔58〕湖目:如湖水之目。空注:徒然注视。 〔59〕紫菂:也作“紫的”,莲子。 〔60〕白玉:指藕。菱瓜:菱的果实,俗称“菱角”。 〔61〕亭亭:花美挺拔秀美的样子。修洁:修长洁白。 〔62〕冶游:春日里男女相携外出游玩。红骝车:红骝马车。 〔63〕波罗:凤梨。海 〔64〕痊疴:病愈。昌黎:唐文学家韩愈。 〔65〕五沃:疑为“五汶”。代指齐国。夷吾:春秋初政治家管仲。 〔66〕霜除露阙:宫廷的霜露被除却,喻指朝廷中剪除奸佞。 〔67〕三闾:屈原。 鉴赏 金应麟(1793—1852),字亚伯,钱塘(今杭州市)人。清道光年间进士,由内阁中书,官至大理寺少卿。曾三使川楚晋,鞫巨狱。道光二十年(1840),以母病辞官南归。能诗善文,长于辞赋。著有《豸华堂文钞》等。 这篇《藕花赋》作于清道光二十年作者辞官南归杭州之后。赋前的小序交代了背景和写作意图。他作此赋同段子安写《采莲赋》一样,并非留连景色,而是同屈原写《湘君》《湘夫人》和曹植写《洛神赋》一样,有着深沉的寄托。赋文首先描绘了藕花的高洁:它中通外直如同充满一腔热血的孤臣,它超拔挺秀如同操守贞节的素女,它翘然出众如同凌空翱翔的云鹤,它清净洁白如同芳香清冽的寒泉。它愿与云神、月神为邻,而不愿与蛤蟆、蚂蟥为伍。它“无花亦香,遭污更洁”,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这当然是作者对自己的思想情操、人格品貌的描摹。接着写藕花。藕花生长在帝乡,清净洁白,秉性清高。忠直之士“爰其峭直之性,赏其孤立之芳”。然而藕花的这种姿态与操守,遭到美女们的嫉妒、责难和挑剔,以及游鳞的戏弄,沉沦的苍獭的嗟叹,等等。这一切,实际上是抒写作者离别故乡到帝乡做官的一系列遭遇。他先做朝官,后被外放。不论在那里,他都保持着藕花一样的品格。这种品格,无疑会遭受到小人的嫉恨和责难。因此,他痛感“生世之不偶”,遂“归隐乎江滨”。 但是,归隐之后,又不为世人理解。他写藕花“念白粉之将损,惜素丝之空漂”,表现出一种迟暮之感;写“塘欹而黄月独来,蒂尽而朱霞仍照”,表示其秉性、信仰永远不会改变;写“琼膏绝兮泣蜜香,朱颜改兮谢巧笑”,流露出一种叹老嗟卑的哀婉情调。他痛感藕花——自身,犹如姿仪俊美的王昌感到人言可畏,花容月貌的西施为其年少多难而暗自伤感。他为此“惨怀山鬼之祠,零落水仙之庙”,她们尽管坚贞不贰,痴情一片,也终于被岁月和世情淡忘,以至冷落。虽然如此,他的志向、节操也不可改变。 最后的歌直抒胸臆。他为治愈时弊的一片忠心犹如当年韩昌黎讽谏唐王那样,他为社稷打算的耿耿之怀必定会得到管夷吾的赞赏。他翘首以待,“霜除露阙”,不至于同当年三闾大夫屈原那样,为楚国的衰亡而哀叹! 赋采用托物寄兴的手法,通过对藕花的描述与赞誉,塑造了眷顾邦国,系心君王,而又超尘脱俗,光辉俊洁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作品中对所托之物——藕花有细致的观察,精确的描绘,因而真切动人。在此基础上,通过机敏巧妙的联想,引类取譬,表现作者的人格、品类,使作品深刻隽永,耐人寻味。这种写法虽然不是金应麟的创举,但他把藕花人格化,并将其遭际与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做人的态度紧紧糅合在一起,这就赋予藕花以独特的个性。这就是这篇赋文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所在。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