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冉冉孤生竹 古诗十九首 |
释义 |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鉴赏 这首写新婚后久别之怨。 “悠悠隔山陂”谓别离之远,“轩车来何迟”谓别离之久。新婚后的远别、久别,而且会面难期,对于一个青年少妇,除了殷切的怀念,只有顾影自怜、青春不再的感觉了。这一心理特征,就是本篇描写的重点。 全诗由两套比喻组成。头四句比喻,属于夫妇关系。“孤生竹”“兔丝”是自比,“泰山阿”“女萝”是比丈夫,为暗示着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做了叙说。“兔丝”和“女萝”是蔓生,只能依附其他植物而生存,“结”和“附”就成了封建社会女子政治、经济地位对男子依附这一事实的写照。诗人借此暗示新婚远别,终身无着的悲哀,构思新颖。而为什么不说“女萝附兔丝”却说“兔丝附女萝”呢?这是因为兔丝有花而女萝无花,花的颜色是美丽的,且开有定时,比喻女子最为恰当。“兔丝生有时”的“时”和“过时而不采”的“时”一脉相承,少妇顾影自怜、青春不再的感情焦点就在这个“时”字上面了。 “千里”二句概括了别离的整个过程;“思君”二句是正面申诉相思之苦,是诗的主题。在这里,仍然是以花比人。“含英扬光辉”是花的颜色,也是人的风采;是花的“时”,也是人的“时”。“过时而不采”指“轩车来何迟”;“将随秋草萎”就是“思君令人老”的意思。这套比喻,不但形象鲜明,而且在忧愁幽思中不可遏止地散发出一种强烈的青春生活气息,这就丰富了诗的情感的内涵,使它显得更饱满、更生动了。两套比喻是诗的描写的主要部分,彼此联系起来,就构成了诗的形象的整体。 《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别恨离愁,归结起来,都是一个社会同题。这篇,通过女性这一共同的心理特征的细致刻画而把它表现出来的。 古典诗歌中写相思离别的作品最多,但以新婚别为题材的这还是第一篇,杜甫的《新婚别》,据姜任脩《古诗十九首绎》引叶岑翁语,说这首诗本于“冉冉孤生竹”。从《新婚别》的“兔丝附蓬麻”的开头和“与君永相望”的结尾看,语气是相类似的,这说明杜诗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本篇的启发和影响。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