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荡子赋 庾信 |
释义 | 荡子赋 荡子辛苦逐征行,直守长城千里城。陇水恒冰合,关山唯月明。况复空床起怨,倡妇生离,纱窗独掩,罗帐长垂,新笋不弄,长笛羞吹。常年桂苑,昔日兰闺,罗敷总发,弄玉初笄〔1〕,新歌《子夜》,旧舞《前溪》。别后关情无复情,奁前明镜不须明。合欢无信寄,回文织未成〔2〕。游尘满床不用拂,细草横阶随意生。 前日汉使著章台〔3〕,闻道夫婿定应回,手巾还欲燥,愁眉即剩开。逆想行人至,迎前含笑来。 注释 〔1〕弄玉:见《列仙传》。初笄:古代女子十五岁称及笄。 〔2〕合欢:此指合欢之人,即丈夫。回文:即回文诗。 〔3〕章台:战国秦宫内之台,台下有街,名章台街。 鉴赏 这篇赋是庾信前期的作品,风格与暮年诗赋迥然不同。庾信前期生活圈子比较狭小,前期赋多为咏物之作,如《灯赋》、《镜赋》、《对烛赋》、《鸳鸯赋》等。从社会意义上着眼,这些作品并无多少可称道之处。但在艺术上,前期赋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它们颇能得体物赋形之妙,刻画物态比较细腻逼真。《荡子赋》因触及思妇与征夫的离别之苦,尚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荡子赋》是一篇思妇怀远之作。荡子即为所念之人。赋的开头四句,先交待荡子因远戍长城而离开家园,并设想丈夫戍边的苦寒寂寞之状。陇头呜咽的流水,常常因寒冷而冻结,只有明月陪伴着戍守长城的征人。“况复空床起怨”以下六句,从就征人方面设想,转笔写思妇自己的孤独难耐和心灰意懒。因丈夫不在家,自己独守空床,纱窗总是关着,罗帐总是垂着,懒得开窗,也懒得挂帐子,筝也不想弄,笛子也怕吹,生活也失去欢乐,总是心绪不佳。紧接着又插入一段回忆,写往日夫妻在一起时的欢乐。她与他住在华丽芬芳的“桂苑”与“兰闺”之中,自己梳着蓬松下坠的发髻,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像罗敷一样美丽,又善于吹箫品笛,像秦穆公之女弄玉那样才貌双全,又处在初及笄时的豆蔻年华,唱着歌咏爱情的《子夜歌》,应着《前溪》舞曲翩翩而起舞。想到这些,她浸沉在甜蜜的回忆中。但眼前的光景与昔日却大不相同,自从与丈夫分别之后,虽欲关情,却无法用其感情。妆奁前的明镜,因所爱已走,无心妆扮,虽然已经蒙上了灰尘,也懒得把它擦亮。“合欢无信寄”以下四句,又推出一层,写分别之后,丈夫音信全无,不曾有锦字寄来,而自己表示对丈夫深切思念的回文诗,也没有织成,彼此音讯杳然,内心有无限的惆怅,以至飞灰满床也不去打扫,阶前细草丛生,也懒得剪除,只好由它随意而生了。以上一大段,分四个层次,把思妇空虚无聊的种种情致写得惟妙惟肖。 “前日汉使著章台”以下一段,陡然一转,在思妇孤独难耐之时,忽然获得丈夫即将归来的好消息,这个好消息是汉使回到章台以后带回来的。平日因想念丈夫,终日泪流满面,以至手巾常因拭泪而湿,这时手巾却见干了。平日愁眉不展,如今却眉开眼笑了。结尾两句,用虚拟的手法,想象丈夫已经到家,自己含笑迎接的情景,不觉心花怒放。 这篇抒情小赋,虽篇幅短小,在抒情上却是多层次的,将思妇感情的波澜,表现得细腻生动,一波三折。在语言上多用整齐的诗语入赋。四六对句较少,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都是较为整齐的诗句。 另外一个艺术特点是:作者将诗的意境溶入赋中。通篇的意境明显地受到古诗“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影响。作者把征夫写为荡子,把思妇写成倡妇,既有为文戏谑的一面,又流露出六朝诗赋的佻巧。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