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叹·惜贤 刘向 | ||||||||||||||||||||||||||||||||||||||||||||||||||||||||||||||||||||||||||||||||||||||||||||||||||||||||||||||||||||||||||
释义 | 九叹 惜贤
注释 〔1〕怫(fú)郁:心情不舒畅。 〔2〕嗷嗷:大呼声。寂寥:空旷无人的样子。 〔3〕切:此指荡涤冲刷。淟涊(tiǎn niǎn):污浊。 〔4〕渨涹(wēi wō):污秽。 〔5〕蠢蠢:没有礼义的样子。 〔6〕斐(fěi)斐:来往徘徊。 〔7〕浮云:冠名,犹云“切云”,比喻冠高。 〔8〕蠡(lì)蠡:犹历历,成行成列的样子。 〔9〕皋(gāo):水边地。 〔10〕睨(nì):转头看。 〔11〕旖旎(yǐ nǐ):柔和美丽的样子。 〔12〕薄:林木丛生处。菀:堆积。 〔13〕驱:驰,此指追随。侨:即王子乔,传说古仙人。 〔14〕申徒狄:殷末人,相传不忍见纣暴虐,抱石投水而死。 〔15〕由:许由。相传为尧时隐士,不接受尧让给他的天下。夷:伯夷。殷时孤竹君之子,不受君位,武王灭殷后与其弟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中。 〔16〕介子推:春秋晋人,晋文公返国后,他隐居深山,文公放火逼他出山,他坚持不出,最终被焚死。 〔17〕申生:春秋时晋献公太子,因受后母骊姬诬陷而死。离:通“罹”,遭受。 〔18〕和氏:即卞和,春秋楚人,相传他得玉璞献给楚厉王、武王,被认为欺诈,被砍去双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于荆山下,泪尽继之以血。后文王使人剖璞加工,终得和氏璧。 〔19〕申胥:即伍子胥,春秋吴大臣。 〔20〕比干:《史记·殷本纪》载纣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21〕曀(yì):阴暗。 〔22〕周容:谄媚逢迎,苟合于人。 〔23〕塺(méi):尘土。 〔24〕介介:分隔,离间。 〔25〕由由:犹豫。由由而进:意为“因犹豫而不能进”。 〔26〕悢(kuǎng lǎng):失意的样子。 〔27〕舛(chuǎn):相违背。 〔28〕撚支:香草名。 〔29〕吸吸: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30〕契契:忧愁的样子。委栋:献出栋梁般的才谋,比喻献身。 〔31〕晻(yǎn)晻:太阳西下,日光暗淡的样子。 〔32〕油油:水流动的样子。汩(yù):水流迅急的样子。 〔33〕挑:搅动。揄(yú):挥扬。汰:波。 〔34〕丁:当。 〔35〕悁(yuān)悁:忧闷的样子。沲(duò):同“沱”。 鉴赏 本篇题为“惜贤”,当是惋惜感叹有德行有能力的人才遭受打击谗毁而不被任用。 开头两句作者以自己的口气写读过《离骚》后心情忧愤哀伤,引入正题。下面则照例代表屈原抒发情怀。 诗人首先直抒胸臆,表达对奸佞谗毁、卑鄙贪残等打击陷害贤人的邪恶势力的愤恨和要涤荡这些污泥浊水的愿望。接着通过比兴手法对贤德和贤才进行赞颂。诗人写屈原手里拿的、怀中抱的、身上佩戴装饰的以及所到之处观赏到的鲜花、香草,就是以自然界里美的艺术形象对社会上真、善的德行和才能的象征。 从“驱子侨之奔走兮”以下,诗人列举出九个传说中或历史上的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发满怀的郁闷和愤慨。作者对王子乔、申徒狄的避世远遁表示敬慕,愿意学习许由、伯夷、介子推的廉洁清高,为保持操守不惜牺牲生命的品格。同时又对申生、卞和、伍子胥、比干等人受到的残酷迫害给予深切的同情。这同情中也包含着对那些昏庸的君王和谗佞小人的愤慨和控诉。 接下来,作者又一次直抒胸臆:忠奸邪正如冰炭同器,日月运转,不舍昼夜;邪恶势力日见猖狂,自己又不想卑躬屈节、随波逐流,纵然忧国忧民,也只能空怀一腔热血、满腹经纶而望洋兴叹。 |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