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离骚(节选) 屈原
释义

离骚〔1〕(节选)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2〕,朕皇考曰伯庸〔3〕。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4〕。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5〕: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7〕,又重之以脩能〔8〕。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9〕。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10〕。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11〕。日月忽其不淹兮〔12〕,春与秋其代序〔13〕。惟草木之零落兮〔14〕,恐美人之迟暮〔15〕。不抚壮而弃秽兮〔16〕,何不改乎此度〔17〕?乘骐骥以驰骋兮〔18〕,来吾导夫先路〔19〕

昔三后之纯粹兮〔20〕,固众芳之所在〔21〕。杂申椒与菌桂兮〔22〕,岂维纫夫蕙茝〔23〕?彼尧舜之耿介兮〔24〕,既遵道而得路〔25〕。何桀纣之猖披兮〔26〕,夫唯捷径以窘步〔27〕!惟夫党人之偷乐兮〔28〕,路幽昧以险隘〔29〕。岂余身之惮殃兮〔30〕,恐皇舆之败绩〔31〕。忽奔走以先后兮〔32〕,及前王之踵武〔33〕。荃不察余之中情兮〔34〕,反信谗而齌怒〔35〕。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36〕。指九天以为正兮〔37〕,夫唯灵修之故也〔38〕。初既与余成言兮〔39〕,后悔遁而有他〔40〕。余既不难夫离别兮〔41〕,伤灵修之数化〔42〕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43〕,又树蕙之百亩〔44〕。畦留夷与揭车兮〔45〕,杂杜衡与芳芷〔46〕。冀枝叶之峻茂兮〔47〕,愿俟时乎吾将刈〔48〕。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49〕。众皆竞进以贪婪兮〔50〕,凭不厌乎求索〔51〕。羌内恕已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52〕。忽驰骛以追逐兮〔53〕,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54〕,恐修名之不立〔5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56〕。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57〕,长颔亦何伤〔58〕。擥木根以结茝兮〔59〕,贯薛荔之落蕊〔60〕。矫菌桂以纫蕙兮〔61〕,索胡绳之〔62〕。謇吾法夫前修兮〔63〕,非世俗之所服〔64〕。虽不周于今之人兮〔65〕,愿依彭咸之遗则〔66〕

长太息以掩涕兮〔67〕,哀民生之多艰〔68〕。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69〕,謇朝谇而夕替〔70〕。既替余以蕙〔71〕,又申之以揽茞〔7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7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74〕。众女嫉余之娥眉兮〔75〕,谣诼谓余以善淫〔76〕。固时俗之工巧兮〔77〕,偭规矩而改错〔78〕。背绳墨以追曲兮〔79〕,竞周容以为度〔80〕。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8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82〕!鸷鸟之不群兮〔83〕,自前世而固然〔84〕。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85〕!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86〕。伏清白以死直兮〔87〕,固前圣之所厚〔88〕

悔相道之不察兮〔89〕,延伫乎吾将反〔90〕。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91〕。步余马于兰皋兮〔92〕,驰椒丘且焉止息〔93〕。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脩吾初服〔94〕。制芰荷以为衣兮〔95〕,集芙蓉以为裳〔9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97〕!高余冠之岌岌兮〔98〕,长余佩之陆离〔99〕。芳与泽其杂糅兮〔100〕,唯昭质其犹未亏〔101〕,忽反顾以游目兮〔102〕,将往观乎四荒〔103〕。佩缤纷其繁饰兮〔104〕,芳菲菲其弥章〔105〕。民生各有所乐兮〔106〕,余独好脩以为常〔10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108〕,岂余心之可惩〔109〕

注释

〔1〕《离骚》题名的含义,古今学者解释不同。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班固说:“离,犹遭也,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离骚〉赞序》)王逸说:“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这类解释,是把“离”和“骚”当作两个单词来处理的。现代学者游国恩先生认为“离骚”是一个连绵词,不应该拆开来解释。他根据楚辞《大招》中有“伏羲《驾辩》,楚《劳商》只”二句,根据“劳商”与“离骚”同为双声字的事实,“以为《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见游国恩《楚辞论文集》)

〔2〕高阳:传说中原始部落的首领颛顼,号高阳氏。相传楚王始祖熊绎是颛顼的后代。春秋时,楚武王熊通有子名瑕,受封于屈邑,子孙因以屈为氏。屈原即瑕的后人。苗裔:远代子孙。苗,初生的植物。裔(yì),衣服的末边。兮(xī):语气词,相当于现在说的“啊”。

〔3〕朕(zhèn):我,先秦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至秦始皇始定为封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皇:光明伟大的。考:已经去世的父亲。伯庸:屈原父亲的表字。

〔4〕摄提:即摄提格,古代太岁纪年法的术语,相当于寅年。贞:正。孟陬(zōu):夏历正月,也即寅月。孟,开始。陬,正月的别名。正月是一年的开始,故叫“孟陬”。庚寅:庚寅日。降:降生,出生。以上两句系屈原自述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据郭沫若《屈原研究》推算,是为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日。浦江清《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一文则推算为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日或十五日。

〔5〕皇:指皇考。览:观察。揆(kuí):衡量。初度:初生的时间,出生的日子。肇:开始。锡:赐。嘉名:美名。

〔6〕屈原名平字原。正则:公正而有法则,含有“平”字之意。灵均:地之善而均平者,含有“原”字之意。一说正则与灵均是屈原的小名小字。

〔7〕纷:众多。内美:内在的美质,这是说自己生于不寻常的吉日,具有天地赋予的美质。

〔8〕重(chóng):加上。修(xiū):美好的,奇异的。修能:美好奇异的才能。一说,能通“态”,修能指美好的容态。

〔9〕扈(hù):楚国方言,披在身上。江离:香草名,又名蘼芜。辟:同“僻”,幽静。芷:香草名,白芷。辟芷,生长在幽静处所的白芷。纽:编结。秋兰:即泽兰,秋天开花。佩:佩带在身上的饰物。两句都是比喻自己博采众善,加强自我修养。

〔10〕汩(yù):迅疾的样子,表示时间过得快。不及:赶不上。恐:恐怕,担心。年岁:指时间。与:等待。这两句意为,时间过得真快,我像是赶不上它,老担心它不等待我。

〔11〕朝(zhāo):早晨。搴(qiān):楚国方言,拔取,采摘。阰(pí):山名。木兰:香木名,这里指木兰的花。夕:晚间。揽:指采摘。洲:水中陆地,小岛。宿莽:楚国方言,经冬不死的宿草。这两句说,早晨,我采摘山冈上的木兰花;晚间,我采集小岛上的宿草。比喻自己精勤修德。

〔12〕日月:指时光。忽:匆匆忙忙地。淹:停留,久留。

〔13〕代序:按顺序更迭。春秋代序,表示一年过去,又是新的一年。

〔14〕惟:想到,思。零落:飘零,坠落,凋谢。

〔15〕美人:喻君主。迟暮:犹晚暮,指年老。以上四句从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心到君王如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

〔16〕不:即何不,与下句“何不”为互文。抚:握持。壮:指壮盛之年。弃秽:抛弃污秽。这句说:君王何不把握住这年岁壮盛的时机,抛弃污秽的行径呢?

〔17〕度:法度。此度,指当时所行的法度。

〔18〕骐骥:古代对名马、千里马的通称。乘骐骥:比喻任用贤人治理国家。驰骋(chěng):马快速奔跑,比喻使国家迅速富强。

〔19〕来:呼唤君王听从自己的话。导:引导。先路:前面的路。这句说,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

〔20〕后:君王。三后:三位贤明的君王,指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一说指楚的先王熊绎、若敖、蚡(fēn)冒三人。纯粹:指品德行为精美无疵。

〔21〕固:本来。众芳:各种香花香草,比喻众多有贤德有才能的人。所在:汇集的处所。

〔22〕杂:错杂,聚拢。申椒:香椒的一种。菌桂:桂木的一种,一说即肉桂。

〔23〕岂维:哪里只是。蕙:香草名。茝(chǎi):香草名,一说即白芷。

〔24〕尧舜:唐尧和虞舜,传说中古代的两个贤明的君王。耿:光明。介:正大。

〔25〕既:已经。遵道:沿着正道。得路:找到了正路。这句说,已经沿着正道,找到了治理国家的康庄大路。

〔26〕桀纣:夏桀(夏代最末一个王)和商纣(商代最末一个王),古代传说中的两个昏庸残暴的君王。猖披:狂妄放荡。披同“诐”,不正,放荡。

〔27〕捷径:邪出的小路。窘步:困窘不能行走。这句意为,老是爱走那些邪路,以至弄得寸步难行。比喻施政不由正道。

〔28〕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指当时包围在国君左右的腐朽的贵族官僚。偷乐:苟且偷生,贪图享乐。

〔29〕路:指国家的前途。幽昧:昏暗。险隘;危险狭隘。

〔30〕惮(dàn):畏惧,害怕。殃:祸殃,灾难。

〔31〕皇舆:君王所乘的车子,这里比喻国家、君王。败绩:古代军事术语,覆败。

〔32〕忽:速疾。这句意为,自己匆匆忙忙地在国君前后奔走,比喻不顾一切地为国事操劳。

〔33〕及:赶上。前王:指上文“三后”和“尧舜”。踵(zhǒng):脚后跟。武:步伐。踵武:足迹。

〔34〕荃(quán):香草名,比喻国君。不察:不仔细分辨。中情:内心的情感。中,内心。

〔35〕反:反而。信谗:听信谗言。齌(jī):用急火煮食物。齌怒:暴怒,大发脾气。

〔36〕固知:本来知道。謇(jiǎn):忠贞正直。为患:成为祸患,招来灾难。忍:忍受。舍(shě):抛弃,改变。这两句是说,我本来知道忠贞正直会招来灾祸,但我忍受着痛苦,不能改变我的本性。

〔37〕九天:古时以为天有九重,故说“九天”。正同“证”。这句是说,自己对天起誓作为凭证。

〔38〕灵修:具有神明远见的美德的人,这里指楚王。这句是说,我一切都是为了君王的缘故。(这两句下面,原有“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二句,这二句又见《九章·抽思》。因为一般都认为是衍文,所以未录。)

〔39〕初:当初。成言:彼此约定的话。

〔40〕后:后来。悔遁:后悔而回避,指心意改变。有他:有了别的主意。

〔41〕难:感到为难。难夫(fú)离别:因为离开国王而感到为难。

〔42〕伤:伤心,惋惜。数(shuò):屡次。数化:屡次改变主意,摇摆不定。

〔43〕滋:栽植。畹(wǎn):面积单位,数量说法不一,王逸说12亩,班固说20亩,许慎说30亩。

〔44〕树:栽种。

〔45〕畦(qí):垄。这里作动词用,意即一垄一垄地栽种。留夷、揭车:皆为香草名。

〔46〕杂:间杂栽种。杜衡、芳芷:皆为香草名。以上四句以栽种花草喻培育各种人才。

〔47〕冀:希望。峻茂:高大而茂盛。

〔48〕俟(sì):等待。刈(yì):收割,引申为收获的意思。

〔49〕萎:干枯。绝:死亡。萎绝,比喻所培植的人才能力不够,达不到要求。芜秽:荒芜污秽,比喻所培养的人才思想堕落,改变节操。这两句意为,自己所培栽的贤才遭到摧折原不足伤,可悲的是他们的变节与堕落。

〔50〕众:指众小人,那些“党人”。竞进:争着往上爬,争相追逐私利。贪婪(lán):爱财叫做贪,爱食叫做婪。

〔51〕凭:楚国方言,完全地。厌:饱,满足。求索:求与索同义,索取,搜求。这句说,众小人贪得无厌,完全没有满足的时候。

〔52〕羌(qiāng):楚国方言,发语词,无义。内恕己:对内宽恕自己。量人:揣测别人,猜疑别人。兴心:产生念头,打定主意。这两句意为:这些人以小人之心衡量他人,以为屈原也如他们一样,因而各生嫉妒之心。

〔53〕驰骛(wù):往前跑叫“驰”,胡乱奔跑叫“骛”,驰骛指东奔西跑。追逐:指追逐私利。

〔54〕老:老年。冉冉:渐渐。

〔55〕修名:美好的名声。

〔56〕木兰之坠露:木兰花上夜间凝集的露水。落:古代有“初”“始”之义。落英,刚开的花,即鲜嫩的花。

〔57〕苟:如果。情:情操。信:真实。姱(kuā):美好。练要:精诚专一。

〔58〕长:长久地。颔(kǎn hàn):因挨饿而面黄肌瘦的样子。

〔59〕擥(lǎn):同“揽”,拿,持。木根:树根。结:编结束缚。

〔60〕贯:贯串。薛荔(bì lì):香草名。蕊:花心。

〔61〕矫:举起。

〔62〕索:用作动词,搓绳。胡绳:香草名,可用以搓成绳索。(lí):纠缠缭绕的样子,形容绳索的美好。

〔63〕謇:楚国方言,发语词,无义。法:效法,学习。前修:前代贤人。

〔64〕服:用。这句指上文的服食和服饰,均与世俗不同。

〔65〕不周:不合。今之人:指世俗之人。

〔66〕彭咸:王逸说是殷朝的一个贤大夫,向君主提意见,不被采纳,投水而死。遗则:留下的法则,即榜样。

〔67〕太息:叹息。掩涕:擦拭眼泪。

〔68〕民生:人生,作者自指。(“民生”一说为“生民”,人民,但联系下文,不够确切。)多艰:多难。

〔69〕好(hào):爱好。修姱:同义复词,美好,指培养品德而言。鞿(jī):马缰绳。羁(jī):马笼头。鞿羁,用作动词,自我约束、限制。

〔70〕谇(suì):责骂。替:毁坏,指诽谤。这句说,自己仍然从早到晚地受到攻击和诽谤。

〔71〕(xiāng):佩带。

〔72〕申:重,加上。以上两句意为,因为我佩带香蕙,采摘白芷,洁身自好,不同世俗,所以“党人”们对我攻击诽谤。

〔73〕善:用作动词,赞美,肯定。九死:极言死的次数之多。九死未悔,连上句,极言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绝不妥协屈服。

〔74〕浩荡:内心糊涂,行为荒唐。民:同“人”,作者自指。

〔75〕众女:众小人,“党人”。蛾眉:像蚕蛾一样的眉毛。古人认为“蛾眉”是美的象征,这里用蛾眉比喻美人和美德。

〔76〕谣诼(zhuó):造谣中伤。诼与“谣”同义。善:善于。淫:行为放荡,作风不正派,比喻品德邪恶。

〔77〕时俗:世俗。工巧:善于取巧作伪。

〔78〕偭(miǎn):违背。规:用以求圆形的工具。矩:用以求方形的工具。规矩:犹言法则。改错:改变措施,错同“措”。

〔79〕绳墨:用以画直线的工具。追曲:追求邪曲,这里指追随邪恶的人。

〔80〕周容:苟合取容,向人巴结讨好。度:法度,准则。

〔81〕忳(tún):忧愁深沉的样子。郁邑:连绵词,心情忧郁不能舒畅。侘傺(chà chì):失意,不得志。穷困:艰难困苦,走投无路。

〔82〕溘(kè)死:忽然死去。以:或者。流亡:漂泊异乡。为此态:表现出这种丑态。

〔83〕鸷(zhì)鸟:鹰隼(sǔn)一类凶猛的鸟,比喻品德正直高尚的人。不群:指不与凡鸟同群,比喻不同流合污。

〔84〕这句意为,从古以来就是如此。

〔85〕方圜:方的和圆的,圜同“圆”。能周:能够相合。孰(shú):谁,哪个。异道:不同道,志趣不同。相安:平安相处。

〔86〕屈心:使内心受到委屈。抑志:使意志受到压抑。尤:罪。忍尤,忍受别人加己之罪。攘(rǎng):通“让”,容让,容忍。诟(gòu):辱骂。攘诟:容忍别人的辱骂。

〔87〕伏:通“服”,保持。清白:清白之志,高尚的情操。死直:为坚守正直之道而死。

〔88〕厚:用作动词,重视,夸奖。

〔89〕相(xiàng):观看,查看。道:道路。察:明审,仔细地看。这句说,追悔自己道路看得不仔细。

〔90〕延:长久。伫(zhù):站立。反:同“返”。

〔91〕回:使折回。复路:回到原来的路上。及:趁着。行迷:走入迷途。未远:不远。

〔92〕步:用作使动词,让……慢慢走。皋(gāo):水边高地。兰皋,长有兰草的水边高地。

〔93〕驰:疾驰。椒丘:长有椒树的山丘。且:暂且,姑且。焉:在那里。止息:休息。

〔94〕进:进仕,指为国王效劳。入:接纳。进不入,指想为国王效劳却不被接纳。离:通“罹(lí)”,遭受。退:返回。复脩:重新修整。脩通“修”。初服:从前的服装,比喻原有的品德。

〔95〕制:裁制。芰(jì):菱。荷:莲叶。衣:上衣。

〔96〕集:采集。芙蓉:莲花。裳:下衣。

〔97〕这两句意为,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只要我的情操确实高尚,我就心满意足了。

〔98〕高余冠:把我的帽子戴得高高的。岌岌:高的样子。

〔99〕佩:玉佩,佩带。长余佩:把我的佩带系得长长的。陆离:连绵词,长的样子,一说美丽而有光泽的样子。

〔100〕芳与泽:香的和臭的。泽通“”(dù),腐臭,污秽。杂糅:杂乱地混合在一起。

〔101〕唯:只有。昭质:光明的品质,美好纯洁的品质。犹未亏:还没有亏损。亏,亏损。

〔102〕反顾:回过头看。游目:使目游观,即放眼远望。

〔103〕这句是说,准备到四方边远的地区去游览一番。四荒:四方边远之地。

〔104〕缤纷:众多的样子。繁饰:繁盛的装饰。

〔105〕菲菲:香气浓郁的样子。弥:更加。章同“彰”:显著。

〔106〕民生:即人生。乐:爱好,喜乐。

〔107〕好(hào)脩:爱好美好的装饰,比喻坚持美德。以为常:把它作为经常要做的事。

〔108〕体解:肢解,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的四肢分割下来。未变:指不改变理想。

〔109〕惩:惩罚,警戒。

鉴赏

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楚人,与楚王同姓,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他学识渊博,具有远大政治理想,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进而统一中国。曾辅佐怀王规划国事,处理内政,应对诸侯,甚得信任。后遭上官大夫靳尚诬陷,被怀王疏远。顷襄王时,又受令尹子兰等谗毁,被放到江南,流浪于沅湘一带。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深感国家濒于危亡,自己理想破灭,遂自投汨罗江而死。他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骚体”的创造者。他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记载有二十五篇,古今一致认为系其所作的有《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都强烈地反映了他的进步政治理想,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的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了神话传说和比兴手法,想象奔放,文辞瑰丽,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震铄古今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歌,全篇373句,2490字,结构宏伟,井然有序。按照诗人思想发展逻辑,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岂余心之可惩”,反映诗人在楚国当时的现实政治斗争中,虽屡遭打击迫害,但仍坚持理想,坚守高洁的人格,九死未悔。第二部分从“女媭之婵媛兮”到“余焉能忍与此终古”,表达了诗人上下求索、不屈不挠地追求理想的精神,显示了诗人情操的纯美和高尚。第三部分从“索藑茅与筵兮”到“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表现了诗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求索失败后,为了保持人格不受玷污,决心以死抗争。三部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显示了诗人积极追求理想、决不妥协屈服的崇高悲壮的人格美。这里节选的是第一部分。在这部分里,既有对楚国群小当道、君王昏庸的揭露,也有对进步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和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强烈关心,表达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峻洁的伟大人格,全诗的基本思想至此已反映出来了。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称赞《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从为人与为文两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可谓至善至美。这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波澜壮阔的政治抒情诗,虽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但在千变万幻之中,处处洋溢着诗人人格的壮美,并以此统摄全篇,贯串始终,因此作品纷繁而不杂乱,变化而又一致,诗人的人格与作品思想内容水乳交融,其人现于其文,其文反映其人,诗人人格所具有的悲壮的美、伟大的力就像经天的日月一样,沾溉后人,光照千古。

诗人的人格美首先表现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和锻炼上。《离骚》开篇就自叙出身、生辰以及具有典范意义的名字,接着写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表现诗人对自己人格的珍视并深深地引以为骄傲,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时时刻刻不忘保持和发扬这些品德,正如诗人所写的:“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些都表明为了保持和发扬志洁行芳、好脩为常的个性,他是那样一丝不苟地奋发自厉,加强修养。特别是当他遭到打击迫害后,“灵脩浩荡”“党人偷乐”“众芳芜秽”,社会充满着一片恶浊的空气,诗人的处境极为艰难,而他依然忠贞自守,并且“复修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是因为诗人纵览时代风云、感受历史脉搏后,产生了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迫切心情:“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他担心的是:“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诗人始终关注着自己的人格美,不为媚俗而随波逐流,不因挫折而改变初衷。在与群小竞进贪婪、党人苟且偷乐、世风混浊不清的尖锐对立中,正因为诗人处处加强自我修养,所以他才能保有高尚的情操、峻洁的人格、纯美的品德、耿介的个性,使读者感到他确实是志洁行廉,人格壮美,“濯淖淤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滓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列传》)

诗人的人格美主要表现在他对进步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中。诗人处在战国后期,当时历史潮流是结束春秋以来的纷争局面,使天下统一,虽然秦、楚、齐、赵、魏、韩、燕七雄并立,但真正有可能担任统一重任的只是秦、楚两国。楚国自吴起变法失败后,政权一直操纵在旧贵族手里,国家逐渐被引上“路幽昧以险隘”的危途,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怀着“美政”理想登上了历史舞台。《离骚》第一句就交待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表明他和楚王室有着特殊的关系;“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自己又有不平凡的生辰,所有这些再加上自己杰出的才华,反映诗人不仅以此自豪,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要凭借特殊优越的条件,自觉地担当起在楚国实现改革的重任,从而使楚国富强起来。屈原的“美政”理想虽然未能超脱圣君贤臣相遇合的历史内容,但他又赋予其针对性极强的现实含义。诗人在《离骚》中“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史记·屈原列传》)他特别强调这些圣君以及伊尹、皋陶、傅说、吕望、宁戚等贤臣都有很高的道德品质:“纯粹”“耿介”“无私”“茂行”,也就是说都有崇高的人格美,所以才能修明法度,举贤授能。诗人希望楚王能像历史上的圣君那样,“道德广崇”,从而“遵道得路”,统一天下。他自己也以那些贤臣为榜样,加强道德修养,甘愿“奔走先后”,为王“导夫先路”,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诗人的“美政”理想顺应时代潮流,站在社会发展前列,不能不说是崇高的,而诗人所具有的对现实政治的敏感性和对国家前途命运关心的无限热情,表明了他人格的高尚峻美。

诗人的人格美还表现在他具有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诗人在一连串的打击迫害中决不妥协屈服,而是不屈不挠地上下求索,他的人格美也就进一步升华。在险恶的环境里,诗人首先要面对那些“党人”,他们“竞进贪婪”“兴心嫉妒”“蔽美称恶”“驰骛追逐”,人格低下,品德卑劣,趋炎附势,毫无节操;他们追逐的是毫无节制的个人享受和永不满足的功名利禄。诗人其次要面对国君,国君反复无常,“悔遁有他”,“信谗齌怒”,疏远诗人,行为“浩荡”,终于“不悟”。同时,诗人精心培育的人才也纷纷变质(“众芳芜秽”)。所有这一切形成了“溷浊”的恶势力,一齐向正道直行的诗人压来:“谓申椒其不芳”,“谓幽兰其不可佩”,“谣诼谓余以善淫”,对他的人格恶意中伤,使他长期过着“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的屈辱痛苦的生活,以致到了“阽余身而危死”的走投无路的境地。在这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搏斗中,也就是诗人的壮美的人格与他们的卑污的人格的较量中,虽然诗人的对立面暂时力量强大,但诗人特立独行,毫不畏惧,一方面勇敢地揭露批判黑暗势力的种种丑态,控诉他们把国家前途引到“幽昧险隘”路上的罪行,一方面表现出决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他要始终保持自己忠贞峻洁、光明正直的情操:“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然诗人屡遭挫折、备受打击,但他的人格的壮美却更加发扬光大:“芳菲菲其难云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一再坚定地表示宁愿以死来保持自己人格的尊严和完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直至《离骚》最后,诗人深感“国无人莫我知兮”,寂寞的灵魂仍然发出不屈的呐喊:“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诗人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终于在汨罗江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结束了壮美的一生。

屈原的死是旷古悲剧,黑暗、邪恶和假恶丑暂时战胜了光明、正义和真善美;对于楚国来说,从此以后,恶势力更加猖獗,政治更加腐败,国家一天天削弱下去,在强秦的侵凌下,亡国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但在历史上和精神上,屈原是伟大的胜利者,他用生命去殉国家、殉理想,他的人格具有悲壮的美和巨大的感召力。屈原的悲剧向当代和后代昭示:美的人格不会随着肉体的消失而泯灭,它能唤起麻木灵魂的警醒与自觉,唤起人们对黑暗现实的反叛情绪,激起人们向往光明、向往美好,培养了人们高尚纯洁的品格和爱国主义传统。屈原精神彪炳千秋万代,流传海内海外,其原因正在于此。

屈原用他的美好理想、追求精神、满腔悲愤乃至整个生命在《离骚》中打下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显示了诗人人格的壮美,这一伟大创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屈原之前,中国诗歌基本上是群众性的集体创作,缺少全面表现诗人性格的作品;在屈原影响下,才出现了反映诗人全部思想感情和个性的作品,所以说屈原“以一人之手,创千古之业”(明李维桢《楚辞集注序》),确是恰如其分的。同时,正是屈原这种富于革新勇气的创造,使他继《诗经》以后,在我国诗歌史上进行了一场大革命。为了表现鲜明的个性,抒发充沛的感情,屈原大量运用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以香草美人为象征,并通过极富地方色彩的楚地方言,融汇了当时北方的中原文化和南方的荆楚文化,写成了惊心动魄、纵横恣肆、绚烂多姿的《离骚》,从而创立了“骚体”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给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