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硕鼠 诗经 |
释义 | 硕鼠 《诗经·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鉴赏 《硕鼠》一诗,揭露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重重压迫和残酷剥削,也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以第一人称咏唱,缩短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诗人用低沉的声调对其悲惨的生活发出声声控诉。将统治者比作一种专吃谷物的大老鼠。用大老鼠来比喻“食我黍”“食我麦”“食我苗”的统治者,既表现了统治者贪得无厌,好似饕餮,又表现了广大劳动者长期供养剥削者的沉重负担。就是这样,这些忘恩负义的大老鼠对劳动者仍不肯给予照顾,不肯感激他们的恩德、不肯感谢他们的辛劳。诗人发出了愤怒的呼喊:“大老鼠大老鼠,不要吃我的粱黍!我的麦子!我的禾苗!我将离开你了,到那公平而没有大老鼠的地方去。只有到那理想的乐土,才能求得理想的居处,才能够公平合理。”如果说《诗经·伐檀》是劳动者面对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现象十分不满,从而蕴藏着一团怒火,那么这团怒火则在《硕鼠》中表现得更为炽烈,已届爆发的极点。《硕鼠》中的劳动者在剥削压迫中对现实有了清醒的理解,并且流露出反抗的意识——“适彼乐土”。虽然这种逃亡是消极的反抗,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也没有他们理想中的乐土,但仍不失为劳动者们的一种斗争方式。《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封建时代的学者也无法回避地认识到这首诗的讽刺性和反抗精神。诗中充满了对大老鼠的蔑视,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再三咏叹公平合理的乐土。尽管这只是劳动者向往自由的朦胧意识的表现,但仍然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在它流传过程中一直成为鼓舞劳动人民为反抗剥削和压迫,争取美好生活而斗争的精神力量,即使在今天仍有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价值,这绝无拔高之意。 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的重要艺术特色。《硕鼠》通篇用比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它“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用大老鼠来比喻统治阶级的可憎可鄙,以人拟物,从而使形象更加鲜明。联章复叠的民歌唱法,使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愤怒的控诉上更有层次感,层层递进地反映了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复咏唱,更加突出了主题,谁养活谁的事实和将去乐土的理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诗句句押韵,声韵流畅,字句斩截铿锵,随着复叠的变换而换韵,促使了语气的加深,也使情感流露富于变化。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