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破斧 诗经 | ||||||||||||||||||||||||||||||||||||||
释义 | 风·豳风 破斧
注释 〔1〕斨(qiāng):柄孔是方形的斧。 〔2〕皇:匡正。 〔3〕孔:很。将:壮。 〔4〕锜(qí):长凿状的兵器。 〔5〕吪(é):教化。 〔6〕 〔7〕遒(qiú):顺服。 鉴赏 周成王初即位,派驻东方的管叔、蔡叔勾结殷、徐、奄、淮夷等属国,发动叛乱。周公帅军征讨,三年而乱平。这首诗就是从征战士在归途中歌唱的。 全诗三章,每章三层,意思相同。头两句写战争的艰苦、长久。斧、斨等代表各种武器,“既破”“又缺”,见出武器破损、废替的多,使人不难想象战斗如何频仍、激烈,战斗者如何出生入死,这正类乎唐人边塞诗所描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的情形。中间两句是对周公东征的颂扬。这两句典重、有力。按《诗经》中可信的称颂周公的作品不过数首,明确歌颂“周公东征”的仅此一首。“四国是皇”的语序颠倒,比平叙有力,显示了周公拨乱反正的威力。后两句是感叹,写到战争中自我的处境,可谓生命意识的警醒。人在生命的角逐中能出生入死,但事后回想,往往会产生“后怕”,何况这群“被驱不异犬与鸡”(杜甫《兵车行》)的大军呢。这两句感叹,表现了战士们对生还的庆幸。 关于本诗的主旨,甚多歧见。陈子展《诗经直解》谓:“东征兵卒既美戡乱,又庆生还。三章只此一意。”又引孙鑛云:“破斧缺斨,盖亦于美中微寓伤叹意。”看法甚是中肯。这首诗确是表露了东征战士这些心情。周公东征本是正义战争,其平乱求治的行动是代表了华夏各族首先是周民族利益的,诗作者称颂周公,显扬武功,自是当然。诗中又对战争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厌烦、畏惧,这也是自然的,这是战争的本质使然,恋生恶死也是人之常情。这样的表现是真实而深刻的,《诗经》中不乏这样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大都出自身经战争磨难的战士之口。 这首诗在《国风》中是有年代可考的早期作品,是一首为时为事之作,显现了诗人的现实主义态度。这首诗纯为赋体,文字朴实。由于它是以第一人称述说、嗟叹,“我”字频频使用,加上章句的重沓,感情的表达颇有力度。 |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