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瑞鹤仙 蒋捷
释义

瑞鹤仙

乡城望月

蒋捷

绀烟迷雁迹。渐碎鼓零钟,街喧初息。风檠背寒壁。放冰蟾,飞到蛛丝帘隙。琼瑰暗泣。念乡关、霜华似织。漫将身化鹤归来,忘却旧游端的。欢极。蓬壶蕖浸,花院梨溶,醉连春夕。柯云罢弈。樱桃在,梦难觅。劝清光,乍可幽窗相伴,休照红楼夜笛。怕人间换谱伊凉,素娥未识。

鉴赏

前人评蒋捷词有“洗炼缜密”,“字字妍倩”一说,《瑞鹤仙·乡城望月》即其作品中属缜密妍丽一路的篇章。

蒋捷几乎是处在触目皆成愁的心境中。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入目无不兴起今昔天壤之别的悲哀。现在见月于乡城,又浮想联翩,激发起故国之思来。词从暮色渐浓,夜初人静,寒意袭人写起,勾勒出“望月”的时令、气氛以及具体的现实背景。“绀烟”,红紫色的烟岚。“绀”,原指红青色,此处作为暮色变化中的色彩,当是由红渐渐紫、渐渐暗去的颜色。大雁的影踪是远去渐没在暮色中了,“迷”,视觉的感受,具有时间的推延和空间的展延感,视线渐渐模糊,雁迹渐渐模糊都是在时空中产生的。夜幕拉下了,耳边只听得“碎鼓零钟”,在这钟鼓声里但感到静寂得很。值得注意的是写落霞烟霭、光色渐暗,南飞雁消失在视线之外的这“迷”感,已渗出心上的迷惘之情。“碎鼓零钟”,一“碎”一“零”都带感情色彩,听觉的寂静同样流露了一种孤寂感。断钟零鼓来自枯庙寒寺,背景显得极清冷。再加上“风檠背寒壁”的风摇灯影于冷冰冰的小屋,凄凉幽寒气氛渲染已尽,而月亮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下放出冷光(冰蟾,指代月光),从“蛛丝帘隙”透进这破败小屋的。这两个层次是镜头不断转移、缩小,最后停在特写上——“飞到蛛丝帘隙”。“蛛丝”,象征破落和生意索然的境界。只有极写眼前的“破”,才能反跌出昔日的“盛”。到这里为止,都属情中之景的描写,即渗透着情思的背景描写。词人在此处又是运用视觉、听觉、触觉来表现心头的难言的感觉的。“琼瑰暗泣”,是指月亮,月亮的精魂(如果有的话)在低低哭泣,这精魂其实合二为一地包括进了词人的神魂。月是旧时月,乡关也是旧时的乡关,可是而今从天上看下来,只见“霜华似织”,冷清萧条已极。“霜华似织”,多义并合的表现,满地寒月之光。“霜华”是月色;满地寒霜,是月下之霜映出的光华(也可说是霜花),“似织”是连绵一片。大地上别无所见,只见冷月之光与霜花之色,其破落凄凉已足见。这暗寓社会动乱后留下的遗迹。“念乡关”的“念”是月的人格化,自然的对象化,亦即词人的念,所以说“琼瑰暗泣”是人月之魂合一的情感表现。接着是“漫将身化鹤归来”,是人与月分离开来所“化”。“化鹤归来”,是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化鹤归来的典故。丁令威离家千年成了仙,重新归乡时只见“城郭如故人民非”。蒋捷在这里用意极明显:世道已变,物是人非。“忘却旧游端的”,即“端的忘却旧游”,确实忘记了“旧游”的种种实况。这句结束上片,启开下片,是勾连之句。

上片写眼前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是写心头情:秋冬之夜月寒人静时的暗忖自伤,哽咽无声。从末几句可以确定,“乡城望月”写在词人流浪多年之后初归家乡时。他面对城郭、人事皆已非同皆比,不能不引起对“旧游”的追念。但这追念,又只是在梦幻中、心影里。所以下片全是抒情,在抒怀旧之情时感慨深沉地咀嚼着人生的“理”,特别是在那特定年代中处世立身的“理”!

下片起三句写“欢极”。怎样地欢极呢?——“醉连春夕”。前几阕词的赏析中已提到过这种择取典型意象以表现旧日盛况的问题。“蓬壶蕖浸,花院梨溶”都是概写“欢极”之情,一句写水上宴游,一句写陆上欢聚。“蓬壶”,水洲的指代。“蕖”,是荷花。梨花开在春,荷花开在夏,但都是泛写不是确指,所以下面用“醉连春夕”。接着一转,这一切皆成空梦了。“柯云罢弈”,用《述异记》中晋朝王质入山打柴,遇仙人对弈,弈(下棋)罢,斧头柄已烂,王质已百岁的故事比喻一切已如隔世。“樱桃在”,用《酉阳杂俎》中某人梦邻居女郎赠二枚樱桃,吃后,醒过来方知是梦,可是枕边却有樱桃核的故事,比喻陈迹尚可觅,但种种情事已成梦。“梦”,当然难以追觅了。到哪里再去寻春夜月夕,错觥交盏,以及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境界呢?于是,面对今夜月(仍扣住题目“望月”),词人发话相劝:“乍可(宁可)幽窗相伴”,还是与旧日的赏月人、也是当年的见证人为伴,切不要去“照红楼夜笛”,我担心您(“素娥”——月亮)不知道人间已换了曲调了。“换谱伊凉”,“伊凉”是指《伊州》《凉州》,皆大曲名。这几句实是词人情志的曲折表现,是他与新王朝坚决不合作的心声的流露。为什么“休照红楼夜笛”,那是新贵们欢娱之所,虽也鼓笛声声,然而那已是陌生的、不是汉家的乐声了。与蒋捷同时的名词人刘辰翁在《柳梢春·春感》词中说:“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正可与这《瑞鹤仙》下片并读。他们想的都是故国旧朝。只不过刘辰翁还能想“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那时抗元力量还未全部灭亡,海上仍在战斗,现在蒋捷幽窗独坐时,连这点精神支柱也已失落。这一辨味,“琼瑰暗泣”的“泣”声之苦更清晰,“休照红楼夜笛”的“休照”之怨恨也更深重,而且是无可奈何之极的怨恨。

比起其他一些作品来,《瑞鹤仙》用典较多,但无不确切,故显得精炼,缜密之中有真意,不觉得有堆砌之感。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4: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