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狱中学骚体 卢照邻 |
释义 | 狱中学骚体 夫河秋夜之无情兮〔1〕,皎皛悠悠而太长〔2〕。圜户杳其幽邃兮〔3〕,愁人披此严霜。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4〕。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5〕。风袅袅兮木纷纷〔6〕,凋绿叶兮吹白云。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7〕。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万族皆有所托兮〔8〕,蹇独淹留而不归〔9〕。 注释 〔1〕夫:发语词。 〔2〕皎皛(xiǎo):皎洁,光明。 〔3〕圜(yuán)户:牢狱。杳:昏暗、深远。幽邃:幽深。 〔4〕将:相将,相与,相共。 〔5〕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昵称。 〔6〕袅(niǎo)袅:微风吹拂之貌。木:树。 〔7〕曛:日暮,黄昏。 〔8〕万族:万物、万类。 〔9〕蹇(jiǎn):语助词。淹留:滞留。 鉴赏 卢照邻,字昇之,号幽忧子,唐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人,生卒不详。曾任新都尉,后染风疾去官,隐居太白山,服丹中毒,手足残废,复移居阳翟具茨山下。终因不堪病痛折磨,自沉颍水而死。后人辑有《幽忧子集》。 卢照邻在“初唐四杰”中,遭遇尤为凄凉坎坷,故其诗文多忧苦愤激之辞。他与骆宾王都以七言歌行见长,代表作《长安古意》运用赋笔,极力铺陈京城长安的声色繁华景象,并对统治阶级的骄奢荒淫生活予以冷峻的讽刺和揭露,闻一多称其对宫体诗“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宫体诗的自赎》)其赋今存14篇,在“四杰”中数量最多,但多直抒胸臆,意较浅露,成就不如王、骆。唯此篇有骚人之思,风韵独标。 这篇赋作于狱中,作者在《穷鱼赋》序言里曾约略谈到他因事下狱的经过:“余曾有横事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友人救护得免。”赋中借鱼自况,刻画了自己当时那种任人垂钓的窘迫处境。此赋则没有具体陈说自己的遭际,而重在抒发其身陷囹圄的幽忧之思,是一篇以“写志”怀人为主的抒情小赋。赋中所思之人大约即后来救其出狱的友人。 全赋以狱中景物为背景,以“思”字为中心线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月夜即景,开始寥寥数笔,即勾勒出一副月白霜浓的清幽画面,以“秋夜之无情”衬托出斯人之独愁。河汉西落,可见其彻夜不眠;鸿雁南飞,不禁勾起离群之叹。“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二句,极概括地表现了那种对友人思念中夹杂着疑虑的痛苦矛盾心情。第二层写秋风落叶的枯萎衰败景象,暗示自己与友人被牢狱阻隔,咫尺天涯,音讯难通,只有在苦苦相思中迎来又一个难熬的漫漫长夜。第三层紧承上意,想象薄暮时分,群鸟返巢,人各归家,狱外人间的安宁温馨更加反衬出独处狱内、无所寄托的寥落悲哀。全篇结构自然,一气直下,因情写景,景中有人,情与景谐,意境完整。 题中标明“学骚体”,说明作者有意模仿楚骚。事实上,卢照邻常常借骚体形式表达其愤郁不平之情,如《明月引》《怀仙引》《释疾文三歌》等等都是。“骚”的实质是诗,由它派生出来的骚赋则介乎诗与散文之间。本篇既无“赋”的字样,又被收入《全唐诗》内,因此,按传统称其为骚赋固是,即把它看作骚体诗亦未尝不可,在这点上似不必过于拘执。变通一下说,是骚赋的体格,骚诗的灵魂。首先,在抒发诗人幽怨上,它与楚骚是一脉相通的。确实,卢照邻在这篇赋中,并没有像他在《长安古意》等歌行中那种铺张扬厉、铺采摛文的赋家作风,而只是比较单纯地抒情写景,着力揭示在风霜逼迫下一个“愁人”孤独伤感的内心世界。其次,在意境上它显然是从《九歌·湘君》《湘夫人》等篇化出,作者善于以诗人的敏感捕捉周围的景物变化,而又能将自然界的清秋景色与自己的拘囚处境相绾合,加以简洁的勾画,构成特定的诗意情境。第三,它借鉴了楚辞以男女关系象征君臣关系的手法,以“君”“欢”“公子”等比拟所思之友人,为赋平添了恋歌所有的那种哀怨凄婉气氛,显得含蓄悠长。第四,它在句法、韵调上完全模拟楚辞,以“兮”字贯穿句末或句中,也强化了赋的诗化色彩。总之,从整个赋的发展史来看,汉魏以后,基本上是以骈赋、律赋及文赋为主流,而这类亦诗亦骚的小赋就不能不犹如凤毛麟角了。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