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海赋 木华
释义

海赋

木华

昔在帝臣唐之代〔1〕,天纲浡潏〔2〕,为凋为瘵〔3〕;洪水澜汗〔4〕,万里无际;长波涾〔5〕,迤涎八裔〔6〕。于是乎禹也,乃铲临崖之阜陆,决陂潢而相泼〔7〕;启龙门之岝〔8〕陵峦而崭凿〔9〕。群山既略,百川潜渫;泱漭淡泞〔10〕,腾波起势。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掎拔五岳〔11〕,竭涸九州。沥滴渗淫,荟蔚云雾〔12〕;涓流泱瀼〔13〕,莫不来注。于廓灵海,长为委输〔14〕。其为广也,其为怪也,宜其为大也。

注释

〔1〕(guī):舜。:姓。唐:尧。尧姓陶唐氏。

〔2〕天纲:谓大水,古人以江河为天之纲纪。浡潏:水沸涌之貌。

〔3〕瘵:病。

〔4〕澜汗:水势浩大。

〔5〕(tà duò):水波重叠。

〔6〕迤(yì)涎:绵延相连。八裔:八方。

〔7〕阜陆:高原。陂潢(bēi huáng):积

水之处。泼:灌。

〔8〕(zuó è):山势深险。

〔9〕:同“垦”,开凿。崭凿:开凿。

〔10〕泱漭(yáng mǎng):水广大无边。淡泞:水深澄。

〔11〕掎(jǐ)拔:挺起。

〔12〕渗淫:小水。荟(huì)蔚:云雾弥漫。

〔13〕泱瀼(rǎng):水流之貌。

〔14〕委输:长流汇合。

尔其为状也:则乃浟湙潋滟〔1〕,浮天无岸;浺瀜沆漾〔2〕,渺弥湠漫〔3〕,波如连山,乍合乍散;嘘噏百川〔4〕,洗涤淮汉;襄陵广舄,浩汗〔5〕。若乃大明辔于金枢之穴〔6〕,翔阳逸骇于扶桑之津〔7〕。彯沙石,荡岛滨〔8〕。于是鼓怒,溢浪扬浮,更相触搏,飞沫起涛。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9〕;又似地轴,挺拔而争回。岑岭飞腾而反复,五岳鼓舞而相磓〔10〕沧而滀漯〔11〕,郁沏迭而隆颓;盘盓激而成窟〔12〕滐而为魁〔13〕泊柏而迤扬〔14〕,磊匒而相豗〔15〕。惊浪雷奔,骇水迸集;开合群会,瀼瀼湿湿〔16〕;葩华踧沑〔17〕泞潗〔18〕。若乃霾曀潜销〔19〕,莫振莫竦;轻尘不飞,纤萝不动〔20〕。犹尚呀甲〔21〕,余波独涌;澎濞〔22〕,碨磊山垄〔23〕

注释

〔1〕浟湙(yóu yì):水流之貌。潋:水波荡漾。

〔2〕 浺瀜(chōng róng):水平远之貌。沆漾(háng yáng):水广深之貌。

〔3〕湠(tàn)漫:水旷远之貌。

〔4〕嘘噏(xī):吐纳。噏,同“吸”。

〔5〕广舄:扩大了海水浸渍的盐碱地。

〔6〕大明:月亮。金枢之穴:西方月落处。

〔7〕翔阳:太阳。扶桑:东方日出处。(jiāo gě)浩汗:水势广大。

〔8〕彯(piāo)沙(què)石:风卷起沙粒,水激响石声。彯,通“漂”。(yù):疾风。

〔9〕胶戾:环旋。

〔10〕磓(duì):撞击。

〔11〕(wèi):乱的样子。沦:水势起伏汹涌。滀漯(chù tà):聚集之貌。

〔12〕盘盓(yú):旋绕。

〔13〕(qiào tān):巨浪。滐:同“杰”,特立。魁:小山丘。

〔14〕(shǎn):疾。泊柏:小波浪。迤扬:斜起、渐高。

〔15〕磊:大。匒匌(dá gē):重叠。豗(huī):撞击。

〔16〕瀼瀼湿(qí)湿:开合。

〔17〕葩华:分散。踧沑(cù nǜ):蹵聚。

〔18〕泞(dǐng níng):沸。潗(jí nì):沸声。

〔19〕霾曀(mái yì):此指海风吹起,浪沫遮住太阳。

〔20〕纤:细小。萝:女萝,地衣类植物,又名松萝。

〔21〕呀甲:水波吞吐。

〔22〕澎濞(bí):水声。:高峻。

〔23〕碨(wéi)磊:不平的样子。

尔其枝岐潭瀹〔1〕,渤荡成汜〔2〕。乖蛮隔夷,迥互万里。若乃偏荒速告,王命急宣,飞骏鼓楫,汎海凌山。于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绡,挂帆席,望涛远决,冏然鸟逝〔3〕。鹬如惊凫之失侣,倏如六龙之所掣。一越三千,不终朝而济所届。若其负秽临深〔4〕,虚誓愆祈〔5〕,则有海童邀路〔6〕,马衔当蹊。天吴乍见而仿佛〔7〕,蛧象暂晓而闪尸〔8〕。群妖遘〔9〕,眇冶夷〔10〕,决帆摧橦〔11〕,戕风起恶〔12〕。廓如灵变〔13〕,惚桄幽暮。气似天霄,叆云布〔14〕。倏昱绝电〔15〕,百色妖露。呵掩郁〔16〕,矆睒无度〔17〕。飞涝相磢〔18〕,激势相沏。崩云屑雨,浤浤汩汩〔19〕踔湛〔20〕,沸溃渝溢。瀖泋濩渭〔21〕,荡云沃日〔22〕

于是舟人渔子,徂南极东,或屑没于鼋鼍之穴,或挂罥于岑敖之峰〔23〕,或掣掣泄泄于裸人之国〔24〕,或泛泛悠悠于黑齿之邦,或乃萍流而浮转,或因归风以自反。徒识观怪之多骇,乃不悟所历之近远。

注释

〔1〕枝岐:人海之水流冲成的小片陆地。潭瀹(yuè):动摇的样子。

〔2〕汜:水决而复入叫汜。

〔3〕冏然:鸟飞之貌。

〔4〕负秽:指身有罪。

〔5〕虚誓愆祈:虚假的祈祷。

〔6〕海童:与下句马衔皆为传说中海中妖怪。

〔7〕天吴:水神。

〔8〕蛧象:水怪。闪尸:暂见。

〔9〕:遭遇冒犯。

〔10〕(miǎo yáo):视。冶夷:妖媚。

〔11〕橦(chuáng):百尺之竿。

〔12〕戕(qiāng)风:残风。

〔13〕廓:开。

〔14〕(ài fèi):昏暗。

〔15〕倏昱:疾快。

〔16〕(xú)掩郁:不明之貌。

〔17〕矆睒(huò yán):光泽闪烁不定。

〔18〕涝:大波。磢(chuáng):摩擦。

〔19〕浤(hóng)浤汩(gǔ)汩:波涛声。

〔20〕踔(chěn chuō):进退不定之貌。湛(yào):波浪涌腾之貌。

〔21〕瀖泋(huò huī):波浪声。濩渭:波涛声。

〔22〕沃日:灌日。

〔23〕挂罥(juān):挂钩。岑敖:山岭。

〔24〕掣掣泄泄:任风漂泊之貌。裸人国:与下句黑色邦,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

尔其为大量也,则南朱崖,北洒天墟〔1〕。东演析木,西薄青徐〔2〕。经途〔3〕,万万有余。吐云霓,含龙鱼;隐鲲鳞,潜灵居〔4〕。岂徒积太巅之宝贝〔5〕,与随侯之明珠〔6〕。将世之所收者常闻,所未名者若无。且希世之所闻,恶审其名〔7〕?故可仿象其色,叆其形〔8〕

注释

〔1〕(liàn):浸渍。朱崖:最南的地方。天墟:最北的地方。

〔2〕演:长流。析木:幽州地。薄:迫近。青徐:青州、徐州,因靠海,被认为是海的最西方。

〔3〕溟(yíng míng):杳远之貌。

〔4〕鲲鳞、灵居:皆神仙居处。

〔5〕太巅之宝:《琴操》记载:纣王徙文王,欲杀,太巅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得水中大贝以献,纣王释文王西伯。

〔6〕随侯之珠:春秋时随侯救伤蛇,后蛇以珠报恩。

〔7〕希世:即稀世。恶(wú):何。

〔8〕(qì):不明之貌。

尔其水府之内,极深之庭。则有崇岛巨鳌,垤堄孤亭〔1〕,擘洪波,指太清〔2〕。竭盘石,栖百灵〔3〕。飏凯风而南逝,广莫至而北征〔4〕。其垠则有天琛水怪〔5〕,鲛人之室〔6〕。瑕石诡晖〔7〕,鳞甲异质。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8〕,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繁彩扬华,万色隐鲜。阳冰不冶〔9〕,阴火潜然。熺炭重燔〔10〕,吹烱九泉。朱焰绿烟〔11〕眇蝉蜎〔12〕。鱼则横海之鲸,突杌孤游〔13〕。戛岩〔14〕,偃高涛,茹鳞甲〔15〕,吞龙舟。噏波则洪涟踧蹜〔16〕,吹涝则百川倒流。或乃蹭蹬穷波〔17〕,陆死盐田,巨鳞插云,鬐鬣刺天〔18〕,颅骨成岳,流膏为渊。

注释

〔1〕(dié niè):高耸之貌。

〔2〕太清:天空。

〔3〕竭:载。百灵:众仙。

〔4〕凯风:南风。广莫:北风。

〔5〕天琛:自然之宝。

〔6〕鲛人:传说中的人鱼。

〔7〕诡晖:奇异的色泽。

〔8〕汭:滨涯。

〔9〕冶:熔化。

〔10〕熺(xī)炭:放光之炭,永不灭。

〔11〕朱焰:红色火焰。

〔12〕眇蝉娟:烟艳飞腾之貌。

〔13〕突杌(wú):高耸特出之貌。

〔14〕戛:平。岩:有岩石的山。

〔15〕茹:吃。

〔16〕踧蹜(cù sù):退缩之貌。

〔17〕蹭蹬(cèng dèng):失势之貌。

〔18〕鬐鬣(qí liè):鱼翅膀。

若乃岩坻之隈〔1〕,沙石之嵚〔2〕,毛翼产〔3〕,剖卵成禽。凫雏离褷〔4〕,鹤子淋渗〔5〕。群飞侣浴,戏广浮深。翔雾连轩,泄泄淫淫〔6〕。翻动成雷,扰翰为林。更相叫啸,诡色殊音〔7〕。若乃三光既清,天地融朗,不泛阳侯〔8〕,乘绝往〔9〕,觌安期于蓬莱〔10〕,见乔山之帝象〔11〕。群仙缥眇〔12〕,餐玉清涯〔13〕。履阜乡之留舄〔14〕,被羽翮之〔15〕。翔天沼,戏穷溟,甄有形于无欲〔16〕,永悠悠以长生。

注释

〔1〕隈:水曲。

〔2〕嵚(qīn):耸立的小山头。

〔3〕(kòu):待哺的幼鸟。

〔4〕离褷(shī):羽毛始生。

〔5〕淋渗:幼鸟生羽。

〔6〕连轩:飞舞。泄泄淫淫:飞翔。

〔7〕诡色:异样色彩。

〔8〕阳侯:水神。这里代指波浪。

〔9〕:道家所谓的飞行术。

〔10〕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据说他住蓬莱仙岛。

〔11〕乔山:即桥山,山名,上有黄帝墓。

〔12〕缥眇:同“缥缈”,隐若之貌。

〔13〕餐玉:食玉。传说黄帝以水玉为食。

〔14〕舄(xì):古代一种复底鞋。

〔15〕羽翮:羽毛。:羽毛下垂的样子。

〔16〕甄:外表。

且其为器也,包乾之奥,括坤之区;唯神之宅,唯祇是庐〔1〕。何奇不有?何怪不储?芒芒积流〔2〕,含形内虚。旷哉坎德〔3〕,卑以自居;弘往纳来,以宗以都〔4〕;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注释

〔1〕“唯神之宅”二句:为宾语前置的互文句,意为是居住神祇之处。宅、庐皆用如动词。

〔2〕芒芒:众多之貌。

〔3〕坎德:坎,《易》八卦之一,象征水,故称水德为坎德。

〔4〕都:通“潴”,水汇合处。

鉴赏

浩瀚的大海,无边无垠,雄威壮阔,奇异诡丽。它时而风急浪奔,波涛连天;时而风平浪息,静谧含蓄,深邃莫测。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倾倒,援翰赞美。在古往今来无数赞美大海的佳作中,木华的《海赋》像银河之中一颗璀璨的彗星,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吸引无数后来人拜读。木华,字玄虚,晋广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晋惠帝初年前后在世,曾为杨骏府主簿。作《海赋》,文甚隽丽。除此,对其身世知道甚少,可见他是以《海赋》名于后世的。

《海赋》一文,作者驰骋其极其丰富而奇幻的想象,运用铺陈、夸张、比喻、渲染等艺术手法,声色俱佳地再现了大海那千变万化的情态。且结构宏伟,气势雄壮,读后心胸为之开阔。故历来受人赞扬。

《海赋》就结构来说,分为两个部分,但无论哪一部分,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则是一致的。第一部分写禹疏江河、百川归海的神话故事,以神奇的色彩引人卒读。赋文以“昔在帝臣唐之代”开笔,用一“昔”字将人们带回远古时代。那个时代:滚滚洪水流卷天下,给人们带来严重灾难。我国古代典籍《尚书·尧典》也记载当时“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的情况。可见洪水为害是历史的真实。洪水泛滥的情况,赋文用了16字形容,即“洪涛澜汗”四句。只此四句,就对那时洪水泛滥的情况描绘殆尽,足见是大手笔。在生民受难之际,圣人大禹出来治水,他接受其父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江河已导,积水已空。洪水清退,自然五岳挺拔而出,九州土地为之干燥。人们的灾难解除了。原来的水,“滴沥渗淫”,在太阳照晒下,形成了雾。“涓流泱瀼”,都注入海中。至此,赋文方说出大海,点出题来,并对其尽情地铺陈、描绘。本部分最后三句:“其为广也,其为怪也,宜其为大也”,从三个方面概括了“灵海”的特点,是下文的纲,也是三个过渡句。

“尔其为状也”,统领一段,描绘大海千变万化的形态。这里作者运用铺述、比喻等修辞手法,竭尽形容之能事,将大海的千姿百态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赋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描绘。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极写大海狂风呼啸、巨浪排空,令人惊心动魄的景象。作者对大海状态的描绘可谓淋漓尽致了。从“尔其枝岐潭瀹”开始,赋文转入对大海“怪”的描述。其“怪”表现在它仿佛有爱憎之情。海边河流动摇贯通,陆地隔海相望,一边为峦,一边为夷,“迥互万里”。这些可怕的景象,实为大海对有罪但不思改悔之人的嘲弄,当然也是作者的希望和想象之笔,对坏人,不光人类要惩治他们,就连大海中的“水怪”也应严惩他们。“尔其为大量也”以下转入对大海深阔的描绘。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写其辽阔旷远。二写大海之深,宝物之多。这是对上面海中之物的具体描绘。三写海边水鸟。有声有势,可谓神来之笔。“更相啸叫,诡色殊音”二句,则是对水鸟色彩和声音的赞美。就是这些水鸟,增加了大海的情趣。作者根据神话传说,描绘了一种神秘美妙的仙境。增添了大海的浓厚神奇色彩。赋文最后以评论性的文字概括大海的广阔神奇,赞美大海的品格。

《海赋》是一篇仿汉赋的大赋。尽管汉大赋在晋代影响已经不大了,但由于赋文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有声有色地再现了大海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一种美的享受,故被世人推为六朝文赋第一。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2: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