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浪淘沙 欧阳修 |
释义 |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鉴赏 这首词写与洛阳友人昔日聚会的欢乐与分别以来的苦恨。 据《宋史》本传记载,欧阳修平生对待朋友情笃义重,“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他为人天资刚劲,见义勇为,善于奖掖后进,像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都是经他赏识与宣扬而显名于世的。他早年长期处于逆境,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自谓“十年困风波,九死出槛阱”(《述怀》)。特别是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他精神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直至晚年官居高位时也难以平复。他一生都在忧念积贫积弱的国家,关心国家盛衰兴亡的命运,并将这种深情倾泻于笔端,化为多姿多彩的佳篇丽句。他在诗词中常常追忆洛阳的风物:“常忆洛阳风景媚”(《玉楼春》),“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书怀感事寄梅圣俞》)。西京洛阳是北宋的陪都,又曾是他早年和志同道合的革新派挚友尹师鲁、梅圣俞等结识、交游的故地,因此他对洛阳的忆念之情不同于一般,有着深刻的内涵。 词的上半阕,追忆昔日在洛阳与友人欢聚的良辰美景。“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从容”即流连。此二句与作者《鹤冲天》词意大致相同:“梅谢粉、柳拖金。香满旧园林。养花天气半晴阴,花好却愁深。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词人持酒祷祝,希望东风姑且与人从容流连,千万别匆匆离去。“花好却愁春去”,当与挚友幸福团聚时,却担心离别分手。这与苏轼“持杯邀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虞美人》)同一机杼。“垂杨”三句,写昔日洛阳欢纵的情景。“紫陌”,洛阳曾为东周、东汉的首都,用紫色土铺路,故云“紫”;东西方向的田间道路称为“陌”。但这里“紫陌”专指帝都洛阳郊野的道路。李白《南都行》有“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句。想当初,在宋仁宗天圣、明道年间,欧阳修刚过及冠之年,春风得意,“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初官伊洛,意气骄矜,他成为文采风流、倒冠落佩的洛阳才子。他与尹师鲁交游,写作古文,议论时事,两人都把对方当作老师与朋友。又与梅圣俞交往,以诗歌互相赠答,于是欧阳修便“以文章名冠天下”(《宋史》本传)。当时,真可谓“少年意气易成欢”(《送张屯田归洛浦》)。欧阳修与志同道合的友人携手同游洛阳古都的情景,在《书怀感事寄梅圣俞》一诗中留下了生动的镜头:“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羁牵。”“相将日无事,上马若鸿翩。出门尽垂柳,信步即名园。”“寻尽水与竹,忽去嵩峰巅。”这些诗句是“游遍芳丛”的最好注脚。有谁料到,“当时携手处”竟变成今日梦魂萦绕的相思处了。 词的下半阕,写与友人分别后的无限离恨。浮世歌欢易消逝。人生向来是乐少悲多,聚也匆匆,散也匆匆,正如欧阳修所说的“乐事不可极,酣歌变为叹”(同上),相聚的暂时欢乐,往往酿成了离散后的长久悲恨。他写道:“洛阳旧友一时散,十年会合无二三。”(《圣俞会饮》)“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夜行船》)词人满怀愁绪独对今年的好花,慨叹无人共赏,同时又不胜惋惜地预料明年的花将会更好,担心仍无人共赏。词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并不是一般黯然销魂的伤别感情,而是包含着深意。作者当年怀抱壮志,锐意革除弊政,参加“庆历新政”的改革运动,但壮志未酬,革新失败,革新派的“当世贤豪”一一被革职,贬谪,流落西东。词人追忆青年时代的洛阳旧游,自然是与眷恋“新政”、眷恋那些志同道合的挚友、关怀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的。细绎词中的“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句,在祷祝自然界的东风与人从容流连之时,是否也寓含着祷祝政治上的庆历新政这股东风呢?而“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新政夭折,改革派倒台,纷纷被罢职贬出,“此恨”的内涵又何限于离恨!今年、明年,不知等到哪一年才能重新欢聚,被罢职贬出的革新派友人才能重新起用? 这首词从题面上看写的是游芳赏花,从追忆昔日携手同赏之欢,到描述今日孤居独赏之悲,再到叹惜明日渺茫不可逆料之苦,在时间跨度上观照昨天、今天与明天,在空间距离上由聚合到分散,在情绪变化上由欢快到悲恨,词的境界一层层开拓、深化,词的感情也一步步趋于恳挚、沉重。语言朴素自然,洒脱清新。末句“知与谁同”以诘问歇拍,遗响幽韵袅袅不绝。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