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泉水 诗经 |
释义 | 泉水 《诗经·邶风》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鉴赏 《邶风·泉水》,《毛诗序》说:“卫女思归也。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是诗以自见也。” 细读全诗,其中讲到一些卫国地名,讲到“问我诸姑”等等,确是卫女思归之意,但言“父母终”,则毫无痕迹,不知《毛诗序》何所据而云然。至于诗的作者,明何楷以为许穆夫人,清姚际恒疑为许穆夫人妾媵,但都没有根据。近年高亨先生《诗经今注》,坐实为许穆夫人所作,恐怕也未必然。总之,这位卫女究竟是哪个卫公之女?她嫁给哪国诸侯?俱不能考知,我们只好就诗论诗。 此诗是一首思乡抒情诗。诗中写卫女远嫁异国,很想回娘家,却不得如愿,不能自已,乃作诗诉说自己的苦闷心情。最妙的是全诗用想象手法。这种特殊的表现方法,即在《诗经》中也不多见。 首章第一、二句说:汩汩涌流的清泉,流进淇水。淇水是卫国城外的大水,即以代表卫国。这是一种比兴,以泉水归淇,喻自己远在他方也要回到卫国。故三四句接着说:“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言怀念卫国如泉水之日夜奔流不息也。这是想象,也是比喻。五六句是说同诸姬商量回国的办法。“诸姬”是什么人?春秋时诸侯一娶九女,除娶正夫人外,同姓姪娣得跟随同嫁,名曰媵。卫女姬姓,故随嫁之媵女称“诸姬”。诸姬地位卑贱,其实同她们商量是没有用的,诗言“聊与之谋”,见其无可奈何也。异国生疏,谁可共语?只有同嫁诸姬相亲相爱了。 第二章写回想初嫁远行的情景。少女出嫁是第一次离别父母,所以她刚刚离家,就想念父母和姑姊了。“宿”“饯”是离别之礼,古代出行,有祖饯之举:先一日出城宿城外某地,次日择某地祭路神祈保平安,称为“祖祭”,然后与送行者饮饯登程。“泲”“祢”,是卫国地名,今不知其处。这一章包含的意思是初嫁即想念父母姑姊,现离家已久,想念更切,言外有情,不能自已。 第三章写想象中归宁之事。“干”“言”,应是卫女所嫁国的地名,今亦不知所在。此章是说:假若我回国,在干、言地方祖饯而行,整顿好车马,带上膏车油脂,安上车轴键,很快就能回到卫国,这有什么害处,为什么不让我走呢?“舝”(xiá),同“辖”,管住车轮的键。“不瑕有害”,“瑕”,通“胡”,何;言此行无错,没有害处。这一句透露了有一种政治的或礼教的势力压制她,使她不得自由行动。 第四章写终于不得回国,只好出游解忧。我们知道诸侯夫人“驾言出游”,也是不能随便的,所以这一章仍是想象手法的表现。“肥”,亦作“淝”,同源分流为“淝泉”,同上文众泉归淇相对,比喻自己分流难归。“兹”,通“滋”,滋长。“须”,即沬(今河南淇县),卫国早期都此。“漕”(今河南滑县东),春秋卫戴公一度都此。连言“沬漕”,意谓家乡是历史故土,益令人念念不忘。 全诗四章,全用想象描写心理活动,回环曲折,淋漓尽致。过去对此诗的理解和诗的作者,有很多说法,黄中松云:“经传无明文,诚不必穿凿。”故我以为不如就诗论诗之为得,因述如上。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