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桃花溪 张旭 |
释义 |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鉴赏 东晋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虚构出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祥和安宁的世外桃源,成为农业社会中人人向往的理想之地。张旭这首《桃花溪》便是借用《桃花源记》的意境而成的。 提到诗人张旭,人们也许会茫然。但若说“草圣”张旭,那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一笔狂草龙走蛇舞,似乎与这首诗中的清远含蓄相去甚远,很有些耐人寻味。但如从书画同源上来考究,应该是可解的。因为这首诗就是一幅空灵梦幻的山水画。 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给出一个远景:深山远谷之间,云遮雾绕;山涧之上,一桥飞架。桥本静物,但因为云烟的浮动而生飞腾之感,烟本动态,却因桥的固化而似乎静止。桥在烟中,所以“隐隐”,桥与烟交织成一个整体。一个“隔”字又巧妙地交代出诗人观桥的位置是在远处。距离产生美,一种朦胧的美。 次句“石矶西畔问渔船”,镜头从远山摇向近水:溪水清清,渔船轻摇,有如仙境;诗人伫立岸边,躬身探问,心驰神荡。“石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一个“问”字让诗人从画外直入画中,表现出诗人为如梦似幻的山水景色所吸引,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问的当然不是渔船,而是摇船的渔人。恍然间,仿佛时光静止,直把眼前的渔人当作了当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那个武陵的渔人。 问他什么?“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随着溪水日夜流淌,那进入桃源的洞口究竟在溪流的什么地方呢?问得好像有点弱智,此渔人非彼渔人,他怎知道?何况诗人难道不明白世外桃源本就是陶渊明虚构的世界?其实诗人非是不知,渔人也无须作答。诗人只不过是想以此表达他对世外桃源的热切向往罢了。当然,这向往中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世界渺茫难及的怅惘。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可问题却无人来解答。其实诗人明白:无解胜似有解,读者自会飞扬起种种美妙的遐思。言尽而意未尽,余音悠悠,绕梁不绝,不正是诗的最高意境么? 短短四句诗中,镜头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切换;而描写并不繁复,不过一溪一桥、一矶一船,淡淡几笔,有如白描,却有山有水、有动有静、有实有虚,有人物,也有故事。情趣横生,余音袅袅,算得上是唐绝句中的佳品。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