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杕杜 诗经 |
释义 | 杕杜 《诗经·唐风》 有杕之杜〔1〕,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2〕?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3〕,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注释 〔1〕杕(dì):树木孤立的样子。杜:树木名,杜梨,又名棠梨。 〔2〕佽(cì):资助,帮助。 〔3〕睘睘(qiónɡ):孤独、无依无靠的样子。 鉴赏 《杕杜》是《诗经·唐风》中一首很普通的诗。长期以来,未被人看重,但仔细品味,仍不失为感人至深的抒情诗。 全诗分两章,每章九句。重章叠咏,声韵回环,充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感伤的情绪。诗的开始以春天独特的景致起兴,“有杕之杜,其叶湑湑。”一株孤零零的杜梨树,枝叶是那么繁茂,而诗人却“独行踽踽”,在漫长的路上,“岂无他人”,并非没有“他人”,而是“不如我同父”,没有自己亲爱的兄弟。诗人那无依无靠的孤独感、寂寞忧伤的情绪跃然纸上。那孤零零的杜梨树与诗人的踽踽独行,不是典型的异质同构吗?而“其叶湑湑”不是和“不如我同父”成为鲜明的对比吗?杜梨树虽然孤零,但枝叶繁茂。诗人的“独行踽踽”却没有亲密的兄弟。情景相生,亦景亦情,激发人无限的联想。它真实地反映了周时唐地的社会现实。唐,在今山西中部,是周成王的季弟姬叔虞的封地,境内有晋水,所以改称晋。晋分封曲沃之后,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互相残杀,社会动荡不安。正如朱熹所言“其地土瘠民贫”(《诗集传》),百姓贫穷无助,饥馑流离。唐地诗歌的产生与这一社会现实,有着曲折而复杂的联系。 当然,诗人抒发的感情意绪,只是现实动乱社会的折射。诗歌的美学形象,只是浓缩了诗人个人的生活际遇。但诗歌审美的内在表现力,却可以引发人广泛的想象:那贫穷无靠的生活,那无亲无友的身世,那屡遭白眼和冷遇的现实,那凄风苦雨中的流浪,那孤独忧伤的情怀,那“天涯何处是归宿”的痛苦……这一切都在诗歌中典型化了,是诗歌形象的“弦外之音”,又是诗歌的审美意向。在诗中,难以抒发的情感物态化了,现实生活典型化了。 诗的第二章,只更换了几个字,分别是二、三、五诗句中的“湑湑”“踽踽”“父”,更换为“菁菁”“睘睘”“姓”,其意思未变。后四句,只字不变,反复咏叹,“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以回环复沓的形式,强化了孤独忧伤之情。这些诗句,几乎不加雕饰,但韵味隽永,深沉的伤痛,无限的忧思,孤独的感喟。诗歌的情感气氛如此浓重,感情意象如此鲜明,那深涵着的愤慨与不平,几乎是脱口而出,“岂无他人!”这又是多么深情激动的自问,从而表现出多么强烈的感情力度。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