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村中晚望 陆龟蒙 |
释义 | 村中晚望 抱杖柴门立,江村日易斜。 雁寒犹忆侣,人病更离家。 短鬓看成雪,双眸旧有花。 何须万里外,即此是天涯。 鉴赏 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作。思乡是古代诗歌的一大题材,脍炙人口的思乡诗比比皆是,如王维在重阳节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在战乱中有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温庭筠则在行进的旅途中哀叹“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商山早行》)……这些思乡之情都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如佳节)或特定的环境(如战争或羁旅行役之中)中萌发的,具有某种典型性或代表性。而本诗捕捉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经常重复的镜头——倚门望远,将思乡写成了一种生活常态,使之更具一种浸入心扉的悲伤感。 为什么说是一种常态呢?这是一个寻常的傍晚时分,出现一个寻常的场景——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到自己柴门前,然后倚门望远。傍晚是盼归的时分,这是中国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早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不勿思”即有此意。也许每个黄昏,老人都会习惯性地来到门前伫立,向远方眺望,是在盼望外出的家人归来,还是在寻找天边故乡的影子? 那么,这么一个普通的场景,何以能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思乡之切、思乡之悲呢?这一切都是通过这位驻足远眺的老人的形象传递给我们的。暮色的乡村中,一位老人拄杖而立,目接天涯,短短的鬓发已经变白,眼中还残留着泪花。这一姿势、这一场景仿佛穿越时空凝结成了一座塑像。“短鬓”两句对仗熨帖,“看”和“旧”字用得尤为巧妙。老人的头发似乎就是在远眺故乡之中慢慢变白的,是无情岁月的变迁,更是思乡情切的结果。“旧”字则说明老人是常常为此落泪,可见伤心之甚。 老人伫倚门外看到了南飞的大雁,不禁感叹,寒冷的季节到了,大雁飞去南方,到了春天它们还会重回自己的故乡,即使迁徙也不会忘记自己的伴侣,会一直与之相伴,而自己身体多病却还离家难归。以“雁”和“人”对比,更显“人”之无奈伤怀。年老、多病和离家这几个要素无一不悲,组合在一起,更令人断肠。 结尾两句道尽沧桑。根据“短鬓”两句,可以推测老人极有可能是年轻时就离开了家乡,在异地已经生活了不少的年头。多年的客居生活使他的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但对于一个年老多病之人来说,无需相隔万里,就算与故乡只是相间咫尺,就已经是又隔天涯了。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