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月出 诗经 | ||||||||||||||||||||||||||
释义 | 风·陈风 月出
注释 〔1〕皎:洁白光明。 〔2〕佼(jiǎo):或作“姣”,美。僚(liǎo):美好貌。 〔3〕舒:徐。窈纠(yǎo jiǎo):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美。下面“懮(yǒu)受”“夭绍”均与此意同。 〔4〕劳心:忧心,形容思念之苦。悄:深忧貌。 〔5〕 〔6〕慅(cǎo):忧愁不安貌。 〔7〕燎:朱熹《诗集传》:“燎,明也。” 〔8〕惨:忧愁烦躁不安貌。《诗经》中“惨”与“懆”通用,现代汉语作“躁”。 鉴赏 这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诗。“天下三分明月夜”(徐凝《忆扬州》),自然界佳景无数,令人神往的要算明月之夜了。而月下怀人,则是最富于诗意的情事。《月出》便是一首最早写月下怀人的诗篇。诗每章首句写月夜之皎洁明亮,二、三句描写意中人在月光照耀下艳丽多彩,风姿动人。那激扬的声调,仿佛爱情之火在诗人胸中燃烧,那拳拳爱慕而赞美之心,又仿佛荡漾着男子眷恋丽人的似水柔情。如此良宵,伊人渺渺,第四句咏叹相思之劳。每章诗前部分力状“佼人”之美,后部分突出(我)“劳心”之苦。而“月出”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前后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情景成功地调和起来形成诗的和谐而统一的完整境界。 《诗经》中有许多怀人之作,但所怀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场景各异。那“寤寐求之”的“窈窕淑女”(《周南·关雎》),相逢在河边左采右采采荇菜。那一见为之倾心的“所谓伊人”(《秦风·蒹葭》),原来谋面于芦苇青青的深秋早晨,白水环绕的河那边。而本诗的心上人,却在明月流辉之夜,随着男子对月兴怀,她仙姿摇曳,若隐若现。诗人巧用特定环境中的夜色和“皎”“皓”“照”的月光,织成空明剔透的朦胧意境,给诗、给爱情、给整个大地似乎都罩上一层乳白的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于是月更明了,人更美了,相思之苦苦中有甜了。朦胧美美化了诗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又给读者于美的享受中以凝思、遐想,收到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这就是这首诗久传不衰、神韵独具的艺术魅力,诸如《关雎》《蒹葭》一类的情诗皆无。诗大约是用陈国方言写成,所用的词语在《诗经》中多不经见。全诗只见名词“月”“人”“心”和动词“出”,除“兮”外余皆形容词,而这些形容词如首章的“皎”“佼”“僚”“窈”“纠”“劳”“悄”,次章的“皓”“佼”“ |
||||||||||||||||||||||||||
随便看 |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