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黠鼠赋 苏轼
释义

黠鼠赋

苏轼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1〕,拊床而止之〔2〕,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3〕,有橐中空〔4〕。嘐嘐聱聱〔5〕,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6〕,寂无所有,举烛而索〔7〕,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8〕,而遽死耶〔9〕?向为何声〔10〕,岂其鬼耶〔11〕?”覆而出之〔12〕,堕地乃走〔13〕,虽有敏者〔14〕,莫措其手〔15〕

苏子叹曰:“异哉〔16〕!是鼠之黠也〔17〕。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18〕。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19〕;不死而死〔20〕,以形求脱也〔21〕。吾闻有生〔22〕,莫智于人〔23〕。扰龙伐蛟〔24〕,登龟狩麟〔25〕,役万物而君之〔26〕,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27〕,惊脱兔于处女〔28〕,乌在其为智也〔29〕。”

坐而假寐〔30〕,私念其故〔31〕。若有告余者曰〔32〕:“汝惟多学而识之〔33〕,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34〕,而二于物〔35〕,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化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崟;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36〕:此不一之患也〔37〕。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38〕,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注释

〔1〕方啮(niè):正在咬。

〔2〕拊(fǔ):击,拍。

〔3〕烛之:用灯烛照看鼠咬的地方。

〔4〕橐(tuó):袋子。

〔5〕嘐(xiāo)嘐聱(áo)聱:均象声词,状鼠咬声。

〔6〕发:打开。

〔7〕索:寻找。

〔8〕方:刚才。

〔9〕遽(jù):急,骤然。

〔10〕向:从前。

〔11〕岂:难道。

〔12〕覆:翻,颠倒。

〔13〕堕地乃走:落到地上就逃跑了。堕:落下。

〔14〕虽:即使。敏者:敏捷的人。

〔15〕莫措其手:措手不及。

〔16〕异哉:不同于寻常啊!

〔17〕黠(xiá):聪慧,狡猾。

〔18〕不可穴:不能穿开一个洞口。

〔19〕致:招引,引来。

〔20〕不死而死:装死。

〔21〕以形求脱也:用死的假象来骗人,求得逃脱。

〔22〕有生:有生命的东西。

〔23〕莫智于人:没有比人更聪明的了。

〔24〕扰龙伐蛟:驯龙擒蛟。

〔25〕登龟狩麟:得龟取麟。

〔26〕役万物而君之:人能役使万物并且做万物的主宰。

〔27〕此虫:黠鼠。

〔28〕脱兔:逃走的兔子。

〔29〕乌:何。

〔30〕假寐:和衣而睡。

〔31〕私:独自。

〔32〕若:好像。

〔33〕汝:你。惟:只。识:通“志”。

〔34〕不一于汝:你用心不专一。

〔35〕二于物:被外物分心。

〔36〕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37〕不一:不专一。

〔38〕俯:低头。

鉴赏

这是一篇用杂文笔法写成的寓言式的咏物小赋,也是苏轼赋中颇具特色的一篇。用赋体咏物说理,容易流于浮浅,枯燥乏味。苏轼的这篇小赋却写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寓意深刻,别具一格,令人爱读。

赋的首段写黠鼠装死骗人从而逃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篇首尾完整、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记叙短文。黠鼠装死骗人不过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个极其细微的事件,作者却由此生发开去,从而写出一篇理趣横生的妙文,并从中总结出“不一于汝,而二于物”的带普遍性的教训,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然而高明若作者,机敏若童子,竟然受骗于一鼠,这又怎能不引起作者深深地感慨呢!黠鼠装死逃脱,使作者感到惊异,惊异之余,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从而联想到人是万物之灵,比任何生物都聪明得多。人可以驯龙擒蛟,捉龟获麟,役使万物并且做万物的主宰。然而一只小小的老鼠,略施骗术,竟使能主宰万物的人陷入圈套,眼睁睁地看着他逃脱而束手无策。从这一点上来看,人又怎能算是最聪明的呢?聪明才智高于任何生物的人,竟然落入一只老鼠的计策之中,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这一点难道不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吗?

但是作者并没有将作品的寓意和要阐明的道理马上直接地说出,而是通过“坐而假寐,私念其故”的情节,以记叙梦境的方式自然委婉地表述出来。这样写,不但使议论显得自然,增加了理意的情趣,而且使作品显得曲折生动,读者易于接受。作者首先指出,自己虽然多学了一些东西并且记住了一些知识,但是离掌握“道”的真谛与奥妙还差得很远。自己所以被黠鼠所骗,是由于自己用心不能专一,而被外物分心。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黠鼠才能够逞其计,用咬嚼的办法来引诱自己,用装死的办法来蒙骗自己,然后从自己的手中逃跑。接着作者指出,人在用心专一的时候,能砸碎价值千斤的玉璧而不动声色,在心思分散的时候,打破一只不值钱的铁锅却禁不住要失声惊叫;精神专一,能和猛虎搏斗,思想分散,蜂蝎袭来不免要吓得脸上变色。这些都是用心不专一而产生的弊病。由此可见,成功来自专心致志,漏洞出自麻痹大意,这也正是作品所要说明的主旨。作者的这些议论,虽然是由黠鼠事件引出来的,但它却是作者对人情作过长期细心观察的结果。作者所举事例虽然不多,但读者从中却可悟出更多的道理,总结出更多的经验教训来,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也正在于此。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14 14: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