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归魂赋 沈炯
释义

归魂赋并序

沈炯

古语称“收魂升极”〔1〕。《周易》有《归魂》卦〔2〕,屈原著《招魂》篇〔3〕,故知魂之可归,其日已久。余自长安反〔4〕,乃作《归魂赋》。其辞曰:

注释

〔1〕收:返。极:天。

〔2〕《周易》句:“归魂”卦,今本《周易》无。

〔3〕《招魂》:《楚辞》篇名。

〔4〕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伊吾人之陋宗,资玄圣而云始〔1〕。肇邵之灵源,分昌发之世祀〔2〕。实闻之乎家记〔3〕,又孚之于惇史〔4〕。亢宗贵而博古,四史成乎一身〔5〕,怪日月之辽远〔6〕,而承袭之相因〔7〕。岂少贱之能察,非末学之知津也〔8〕

若夫风流退让,在秦作相;越江以东,惟戎及酆〔9〕。出忠出孝,且公且卿〔10〕。世历十五,爰逮余躬〔11〕。值天地之幅裂,遭日月之雰虹〔12〕。去父母之邦国,埋形影于胡戎〔13〕。绝君臣而胥宇,蹐厚地而跼苍穹〔14〕。抱北思之胡马,望南飞之夕鸿〔15〕。泣沾襟而杂露,悲微吟而带风。

昔休明之云始,余播弃于天地〔16〕。自太学而游承明,出书生而从下吏〔17〕。身豫封禅之官,名入南宫之记〔18〕。登玉墀之深眇,出金门之崇邃,受北狄之奉书,礼东夷之献使〔19〕。实不尝至屈膝逊言,以殊方降意〔20〕

嗟五十之逾年,忽流离于凶忒〔21〕。值中军之失权,而大盗之移国〔22〕。何赤沴之四起〔23〕,岂黄雾之云塞〔24〕。祈瘦弟于赤眉,乞老亲于剧贼。免伏质以解衣〔25〕,遂窘身而就勒。既而天道祸淫,否终斯泰,灵圣奋发,风云飨会,扫欃枪之星,斩蚩尤之旆;余技逆而效从,遂妻诛而子害。虽分珪而祚土〔26〕,迄长河之如带。肌肤之痛何泯〔27〕,潜翳之悲无忕〔28〕。我国家之沸腾,我天下之匡复,我何辜于上玄〔29〕?我何负于邻睦?背盟书而我欺,图信神而我戮!

注释

〔1〕伊:发语词。陋宗:自谦家族卑贱。宗:宗族。玄圣:指沈氏始祖昧。

〔2〕肇:始创基业。邵(bì):邵原关,在今河南济源。昌:姬昌,即周文王。发:姬发,即周武王。

〔3〕家记:家族谱记。

〔4〕惇(dūn):惇厚之史,有德行老人的言行记录。

〔5〕亢宗:庇护宗族。此谓亢宗之子,指沈约(441—513)。

〔6〕日月:岁月。

〔7〕相因:相继。

〔8〕少贱:少时社会地位不高。末学:后学。知津:识途。

〔9〕“若夫”四句:指其先祖沈逞至沈戎、沈酆。

〔10〕且:亦。

〔11〕逮:及。余躬:我本人。

〔12〕幅裂:如幅之分裂。雰虹:日边云气。

〔13〕胡戎:此指魏。

〔14〕绝:隔绝。蹐(jī)厚地而跼(jú)苍穹:戒惧之状。

〔15〕抱:怀。夕鸿:晚间南飞的大雁。

〔16〕休明:美善光明。

〔17〕承明:入朝为官。从下吏:厕身于低级官吏。

〔18〕豫:参与。封禅:帝王在泰山祭告天地的大典。南宫:本南方列宿,指尚书省。

〔19〕玉墀:宫殿台阶。金门:金马门。

〔20〕逊言:低声下气。殊方:异域。

〔21〕凶忒(tè):凶逆奸恶。

〔22〕移国:篡国。

〔23〕赤沴(lì):灾害不祥之气。

〔24〕黄雾之云塞:黄雾弥漫天地四方,古以为天下大乱之兆。

〔25〕伏质:秦汉时死刑中的腰刑。

〔26〕分珪而祚土:分符、赐土。

〔27〕肌肤之痛:指妻子被害。

〔28〕潜翳:潜隐。忕(shì):察。

〔29〕上玄:上苍、上天。

彼孟冬之云季,总官司而就绁〔1〕。抚马首之西暮,随槛车而回辙〔2〕。履峩峩之曾水〔3〕,面飗飗之岩雪〔4〕。去莫敖之所缢〔5〕,过临江之轴折〔6〕。矧今古之悲凉,并攒心而沾袂〔7〕。渡狭石之欹危,跨清津之幽咽。鸟虚弓而自陨,猿号子而腹裂〔8〕。历沔汉之逶迤〔9〕,及楚郡之参差〔10〕。望隆中之大宅〔11〕,映岘首之沉碑〔12〕。既缧然而就鞅〔13〕,非造次之能窥〔14〕

至若高祖武皇帝之基天下也〔15〕,歧周景毫之地,龟图雀书之秘〔16〕,醒醉之歌咮绝,让畔之田鳞次〔17〕。余既长于克民,觉何从而掩泗〔18〕。洧水兮深且清〔19〕,宛水兮澄复明〔20〕。昔南阳之穰县〔21〕,今百雉之都城〔22〕。我太宗之威武〔23〕,遏宛洧而陈兵〔24〕。百万之虏,俄成鱼鳖;千仞之阜〔25〕,倏成沧瀛〔26〕。虽德刑成于赦服,故蛮狄震乎雄名。乃寻淅而历商,遂经秦而至洛。觉高蹈之清远〔27〕,具风云之倏烁。其山也则嵚岑〔28〕,岩婆陁〔29〕。或孤峰而秀聚,或逸出而横罗。千岁之木生岭表,百丈之石枕溪阿。其水则碎訇〔30〕,或宽或疾〔31〕。击万漱而相奔,聚千流而同出。何武关之狭隘〔32〕,而汉祖之英雄。山万里而仰云雨,水百仞而写蜿虹〔33〕。若一夫而守隘,岂万众之能攻。去青泥而逾白鹿〔34〕,越渥水而到青门〔35〕。长卿之赋可想〔36〕,邵平之迹不存〔37〕。咄嗟骊山之阜〔38〕,惆怅灞陵之园〔39〕。文恭俭而无隙〔40〕,嬴发掘其何言〔41〕!访轵道之长组〔42〕,舍蓝田之玙璠〔43〕。无故老之可讯,并之空原〔44〕。登未央之北阙〔45〕,望长乐之基趾。伊太后之所居,筑旗亭而成市〔46〕。槐路郁以三条,方涂坦而九轨〔47〕。观阡陌之遗踪,实不乖乎前史〔48〕。傍直城而北转〔49〕,临横门而左趋〔50〕。南则董卓之坞〔51〕,北则苻坚所居〔52〕。即二贼之墟垒〔53〕,为彼主之庭除〔54〕。终南〔55〕,太一嵯峨〔56〕,九嵕堀起〔57〕,八垒连河〔58〕。汩泾泥之混浊;灌渭渚之清波〔59〕。指咸阳而长望,何赵李而经过〔60〕。息甘泉而避暑〔61〕,犹爽塏而清和〔62〕。尔乃背长夏,涉素秋,卧寒野,坐林陬〔63〕。霜微凝而侵骨〔64〕,树栽动而风遒〔65〕。思我亲戚之颜貌,寄梦寐而魂求。察故乡之安否,但望斗而观牛〔66〕。稚子夭于郑谷〔67〕,勉励愧乎延州〔68〕。闻爱妾之长叫,引寒风而入楸。何精灵以堪此〔69〕,乃纵酒以陶忧〔70〕

注释

〔1〕总:系。官司:百官。就绁:就缚。

〔2〕回辙:背道而行。

〔3〕曾水:层水,犹重水。

〔4〕面飗飗之岩雪:迎着拂面而来的寒雪。

〔5〕莫敖之所缢:指梁都江陵。

〔6〕临江之轴折:指元帝被害处。

〔7〕攒心:积聚于心。攒(cuán):聚。

〔8〕狭石:关隘。欹(qí)危:险峻。

〔9〕沔汉:汉水。沔:沔水,汉水上游。

〔10〕楚郡:秦灭楚所置郡。

〔11〕隆中之大宅:指诸葛亮故居。

〔12〕岘首之沉碑:晋大将军羊祜碑。

〔13〕缧然而就鞅:拘系在押。

〔14〕造次:仓促之间。

〔15〕高祖武皇帝:梁武帝萧衍(464—549),南朝梁的开国皇帝。

〔16〕龟图雀书:神龟负文、神雀衔丹书。

〔17〕醒醉之歌咮绝:野无遗贤,隐士皆出。咮(zhù):言。让畔之田鳞次:政治圣明,民知谦让。

〔18〕掩泗:掩涕。

〔19〕洧水:洧河,今名双洎河。

〔20〕宛水:未详。

〔21〕南阳之穰县:古县名。

〔22〕百雉之都城:大城。

〔23〕太宗:梁简文帝萧纲。

〔24〕宛:宛邑,今河南南阳市。

〔25〕阜:山陵。

〔26〕沧瀛:沧海。

〔27〕高蹈:远行。

〔28〕嵚(qīn)岑:高险。(zuì)嵬:高峻。

〔29〕(sōu)婆陁:山岭逶迤曲折。

〔30〕碎訇汩:汹涌激荡。汩(jié gǔ):急流激荡。

〔31〕宽:缓。

〔32〕武关:古关隘。秦末,刘邦由此处入咸阳,为其灭羽兴汉奠定了基础。

〔33〕写蜿虹:言水飞流而下,阳光之下,犹如蜿蜒悬空的彩虹。写:同“泻”。

〔34〕青泥、白鹿:两地名。青泥:青泥城,即峣柳城,在今陕西蓝田县境。白鹿:白鹿原,即霸上,在今陕西蓝田县西,灞水流经原上。

〔35〕渥水:未详。青门:汉长安霸城门。《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

〔36〕长卿之赋:指司马相如《长门赋》。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西汉文学家。汉武帝的陈皇后遭遗弃后,谪居长门宫,为使武帝回心转意,以黄金百斤求相如作《长门赋》。

〔37〕邵平之迹:邵平,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秦时封东陵侯,秦亡为布衣,种瓜青门外。

〔38〕骊山之阜:秦始皇帝陵。

〔39〕灞陵之园:汉文帝陵。

〔40〕文恭俭而无隙:文帝谦恭俭朴,他人无隙可乘。

〔41〕嬴:嬴政。

〔42〕轵(zhǐ)道:亭名。组:玺绶。

〔43〕蓝田之玙璠:蓝田美玉。

〔44〕(wǔ):膏腴,肥沃。

〔45〕未央:与下文“长乐”,均为汉宫殿名。

〔46〕旗亭:市楼。

〔47〕“槐路”二句:汉长安八街九陌(见《三辅黄图》卷二引《三辅旧事》)。

〔48〕乖:违背。

〔49〕直门:长安直城门。

〔50〕横(guāng)门:又名武朔门或光门,为长安北城门。

〔51〕董卓之坞:郿(méi)坞。

〔52〕苻坚:十六国时前秦皇帝。

〔53〕二贼:董卓、苻坚。

〔54〕庭:庭院。除:阶。

〔55〕终南:山名。

〔56〕太一:山名。

〔57〕九嵕(zōng):山名。

〔58〕八垒连河:疑指关中八水交错相连。

〔59〕泾、渭:泾水和渭水。

〔60〕赵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武帝李夫人。

〔61〕甘泉:秦、汉宫名。

〔62〕爽塏:明亮干燥。塏(kǎi),高燥。

〔63〕林陬:山林角落。

〔64〕侵骨:刺骨。

〔65〕风遒:风急。

〔66〕望斗而观牛:斗、牛皆星名。

〔67〕稚子:小儿子。郑谷:汉郑子真隙居处。

〔68〕延州:今陕西延安。

〔69〕堪:承受。

〔70〕陶忧:排遣忧愁。

至诚可以感鬼,秉信可以祈天。何精殒而魄散,忽魂归而气旋。解龙骖而见送,走邮驿于亭传〔1〕。出向来之大道,反初入之山川。受绕朝之赠策〔2〕,报李陵之别篇〔3〕。泪未悲而自堕,语未咽而无宣。于时和风四起,具物初荣〔4〕。草极野而舒翠〔5〕,花分丛而落英〔6〕。鱼则潜波涣濯〔7〕,鸟则应岭俱鸣〔8〕。随六合之开朗〔9〕,与风云而自轻。其所涉也,州则二雍三荆〔10〕,昌欢江并,唐安淅洛,巴郢云平。其水则淮江汉洧〔11〕,随浩汙沣,潦浐潏河,泾渭相乱〔12〕。或浮深而揭浅,或临波而沿岸〔12a〕。每日夕而靡依,常一步而三叹。蛮蜑之与荆吴〔13〕,元狄之与羌胡〔14〕,言语之所不通,嗜欲之所不同,莫不叠足敛手,低眉曲躬。岂论生平与意气,止望首丘于南风〔15〕。悲城邑之毁撤,熹风水之渺扬〔16〕。既尽地而谒帝〔17〕,乃怀橘而升堂〔18〕。何神仙之足学,此即云衣而虹裳也。

注释

〔1〕龙骖:骖马之美称。亭传:驿站。

〔2〕绕朝之赠策: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3〕李陵之别篇:指《文选》载李陵三首《别诗》。

〔4〕具物初荣:万物复苏。

〔5〕草极野而舒翠:草遍野而展现翠碧之色。

〔6〕落英:初生之花。

〔7〕潜波涣濯:鱼儿潜入水底,尽情嬉游。

〔8〕应岭俱鸣:鸟儿在山间鸣啭,回声相应。

〔9〕六合:天地四方。

〔10〕二雍三荆:汉魏置雍州,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晋侨置于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故称“二雍”。后魏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确山)、置东荆州于泚阳(今河南泌阳),故称“三荆”。

〔11〕淮江汉洧:淮水(淮河)、长江、汉水(汉江)、洧水。

〔12〕汙沣:沣水。汙,潴而不流。

〔12a〕浮深而揭浅:水深则乘船渡过,水浅则撩衣而涉。

〔13〕蛮蜑:泛称楚人为荆蛮,称吴地水上居民为蜑(dàn)人或蜑户。

〔14〕元狄:魏国贵族的族属。

〔15〕止:只。

〔16〕熹:借作“喜”。

〔17〕尽地:谓行途的终点。

〔18〕怀橘而升堂:拜见老母。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

鉴赏

沈炯(502—560),字礼明,一作初明,吴兴武康(今浙江武康)人,仕梁为尚书左民侍郎,出为吴令。侯景乱后,元帝授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特封原乡侯。魏克荆州,被虏,甚受礼遇,授仪同三司。因顾念老母,表请东归。于绍泰二年(556)归梁,任司农卿,迁御史中丞。入陈,加散骑常侍,卒赠侍中,谥恭子。《隋书·经籍志》著录其诗文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诗18首,文18篇,明人辑有《沈侍中集》。

沈炯是由梁入陈的著名文学家,工诗善文,而以赋称,陈初与徐陵、江总等并著闻于世,侯景乱后所作诗文,多写其悯时伤乱、思亲念家的情怀,感情凄楚痛切,尤为后人所称。《归魂赋》写其在梁末丧乱中被虏西去,以及由魏东归的一段经历,是其代表作品。

赋谓《归魂》,盖借取《楚辞》中屈原《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之意。在返回自己魂系梦绕的故国后,忆述在梁末丧乱中被虏西去和自魏东归的一段经历。

所谓“魂”者,古人认为是能离开人的躯体而存在的一种精神。人死而魂在;人可死于异乡、异国,而其精魂却要回归故乡、故国,即屈原所谓“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这是一种可宝贵的民族精神。这在民族斗争尖锐的梁陈之际,尤为可贵。沈炯在梁末,身历亡国丧家之痛,羁身北朝而得放东归,痛定思痛,以悲以喜,是现实,犹疑梦幻。其事动人,其情感人。

魂系故国的深厚民族感情,是本赋的主线;魂去、魂归两部分,是本赋的主体。赋首写“魂”本在故国。因为这里有着世代祖先,有着自己尽心尽职的故国。他叙家世,述仕宦,绝非只是炫耀。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人去异国,而“魂”系江南。当他被虏西去,所经一山一水,一景一地,都唤起他对故国强大时的回忆;武关遗迹、长安旧址,都使他对本民族光荣历史的追慕而不胜今昔之感,表现出对故国无限眷念之情。最后写东归,借景渲染,表现出无限欢悦之情。这篇赋在结构上,与前人的纪行赋,如班彪的《北征赋》、潘岳的《西征赋》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有很大不同。它减少了一些铺陈,而增强了抒情气氛。写被虏西去一节,仿佛有屈原《哀郢》的影子,其感情也有某些相通之处。即使怀古凭吊部分,如至长安之后的一段叙写,亦与一般纪行赋引古垂戒者不同,溢荡在字里行间的是深厚强烈的民族感情。因此,这是一篇由纪行赋衍化而来的抒情赋。

《归魂赋》的主体部分,是忆述西去、东归的两段经历。亡国丧家、被虏西去,作者以清津出咽、鸟虚弓自陨和猿号子腹裂之景,写其心情的悲凉和痛苦;被放东归,即将回到魂一夕而九逝的故国,他所见沿途景物都令人振奋、欢悦:“于时和风四起,具物初荣。草极野而舒翠,花分丛而落英。鱼则潜波涣濯,鸟则应岭俱鸣。随六合之开朗,与风云而自轻。”春风四起,草长花开,鱼跃鸟鸣,所有景物都染上开朗、轻松、愉悦的色彩,与西去之悲苦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借景写情,是本赋的一个突出特点。

汉魏之际,自然山水景物,从怡情悦性而进入诗文,逐渐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反映了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曹丕的《济川赋》、《登台赋》已露端倪,至东晋刘宋之后,景物抒情赋更得到长足发展。《归魂》一赋,在叙事抒情中,借助景物描写,显示了梁陈之际赋体文学发展的某些轨迹。就此一点,《归魂赋》亦值得一读。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4:20:25